奖项申报奖项申报奖项申报奖项申报

当一个青少年的心脏停止跳动时,他的朋友们立即行动起来——他们的心肺复苏术培训挽救了他的生命

Date:

5月10日对劳拉·马赫尼克(Laura Machnik)来说就像其他任何一天一样开始,她在上班前告别了她18岁的儿子J.J.。那天早上,他要去朋友家锻炼,在她上班后,马赫尼克确认他已经安全到达了那里。

几分钟后,她的电话响了。这是J.J.来访的朋友的母亲,打来电话,告诉她马赫尼克多年来一直害怕的消息。

14岁时,J.J.被诊断出患有肥厚型心肌病,这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病,可导致心脏骤停。他是一名活跃的运动员,从未出现过其他疾病症状,如呼吸急促或胸痛。但是,在与14岁的朋友特雷弗·霍金斯(Trevor Hodgins)和18岁的乔瓦尼·斯卡菲迪(Giovanni Scafidi)一起开始锻炼后不久,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她)打电话给我说,’你必须尽快到我家,JJ在跑步机上昏倒了,’”Machnik告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 “我只说,’他有脉搏吗?’当我下班时……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只是想,’好吧,这是真的。就是这样。

当Machnik开车过来时,Hodgins和Scafidi立即采取行动,提供心肺复苏术并拨打911。当急救人员到达时,霍金斯和斯卡菲迪告诉医护人员J.J.的诊断结果,以便他们立即治疗他。他的朋友的快速反应和快速思维帮助挽救了J.J.的生命,他的长期心脏病专家说。

img-5521.jpg
从左到右:Trevor Hodgins、J.J. Machnik 和 Giovanni Scafidi 在 J.J. 心脏骤停后。

劳拉·马赫尼克(Laura Machnik)


“他们给了他最好的生存机会,”新泽西州莫里斯敦医疗中心的运动心脏病专家和肥厚型心肌病专家马修·马丁内斯博士说。“他们告诉我,在他们开始心肺复苏术之前不到一分钟。当我们在寻找孩子们在这样的事件后会如何做时,这些是我们真正想听到的短语。

什么是肥厚型心肌病?

根据马丁内斯的说法,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病,每 500 人中约有 1 人受到影响。这种疾病会导致心肌变得异常厚实,从而使心脏泵血效率低下。

该疾病有两种亚型:阻塞性和非阻塞性肥厚型心肌病。J.J.被诊断出患有非阻塞性肥厚型心肌病,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患有这种疾病。这种版本的病症使心脏的左心室有可能变硬,但不会像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那样阻止血液流动。

马丁内斯说,如果已知父母患有这种疾病,孩子们通常会接受这种疾病的检测 – 而J.J.的父亲杰夫几年前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J.J.在14岁时接受了检测,因为例行检查返回了异常的检测结果。

family-photo-laura-jj-charli-and-jeff-machnik-june-2024.jpg
从左到右:Laura、J.J.、Charli 和 Jeff Machnik。

劳拉·马赫尼克(Laura Machnik)


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包括胸痛和呼吸困难,根据克利夫兰诊所的网站。马丁内斯说,监测和治疗这种疾病主要是衡量这些症状以及它们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对于J.J.来说,作为一名运动员和活跃的青少年,这意味着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并仔细考虑他将参加哪些运动。这也意味着要确保他周围的人 知道该怎么做 如果他经历了心脏骤停。

马丁内斯说:“我们会讨论如何确保你记住,你的教练记住,低风险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我们为此做好了准备。我们谈到了 心肺复苏术 和他的爸爸妈妈。我们确保教练知道,高中知道,然后他去买了自己的自动外部除颤器。

J.J.还确保他的同龄人和队友知道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术。这种训练帮助他在五月份倒下时活了下来。

“J.J.还活着,因为他的朋友们行动迅速,因为我们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马丁内斯说。

治疗心脏骤停

在去医院的路上,J.J.在救护车上编码了两次,不得不由医护人员抢救。病情稳定后,他被转移到莫里斯敦医疗中心。在那里,他遇到了心脏病专家 Amirali Masoumi 博士,并接受了紧张的治疗开始了。

马苏米说,情况“相当复杂”。他的心脏,通常以标准人的 70% 左右的速度跳动 功能马丁内斯说,他的工作率只有20%左右。

J.J.被置于诱导昏迷状态,他的身体被冷却以尽可能多地保留大脑功能。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他的肾功能也开始下降,心脏继续跳动困难。这导致 Masoumi 将 J.J. 放在 ECMO或心肺机 让他的器官休息。Masoumi说,一直以来,没有人知道J.J.的大脑功能会受到多大的影响,这使得护理变得更加复杂。


心脏病专家谈达马尔·哈姆林的崩溃和年轻运动员的受伤风险

04:10

“我们聚集在一起,与家人进行了非常诚实的谈话,一次严厉而艰难的谈话,告诉他们,如果他不醒来,如果大脑没有任何恢复的迹象,无论我们有多少台机器,无论我们复苏心脏和肺部都没关系,不幸的是,我们的选择将受到限制,“马苏米说。在他倒下三天后,母亲节那天,家人坦诚地谈论了如果J.J.醒来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移植。

“J.J.是个信封推动者,”他的母亲说。“前一天晚上,心脏移植就摆在桌面上。我们就是这样上床睡觉的。…然后我们醒来,他的心脏开始工作。它又开始工作了。我说,’除了J.J.的方式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听到最糟糕的信息,然后说’哦,等等,开个玩笑,我在这里?那是我们的儿子。

Masoumi说,到5月14日清晨,大脑功能仍然只有有限的迹象。但仅仅几个小时后,J.J.的病情就好转了。

“我真的没想到,从早上6点30分到9点,他会振作起来开始战斗,”马苏米说。“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欣慰。剩下的就很容易了,因为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我们知道的游戏中。我们了解内心。大脑完好无损。他听从命令。我们知道我们会为他提供选择。

jj-and-his-care-team-the-day-he-was-discharged-from-mmc.jpg
J.J.和他的护理团队,包括Amirali Masoumi博士(中右)。

劳拉·马赫尼克(Laura Machnik)


5 月 17 日,J.J. 庆祝了他的 19 岁生日,他走了几步,开始了物理和职业治疗。5月23日,他出院了,距离他入院不到两周。马丁内斯说,现在,他的胸部植入了一个内部心脏除颤器,这有望避免未来的心脏骤停。

马丁内斯说,他将继续定期受到监控。目前,田径运动已经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但Machnik说,J.J.已经投入到舞会和高级野餐等年终活动中。6月20日,他在高中毕业典礼上走过舞台。

就在几天前,他告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他期待着这一天,并庆祝他自一个月前心脏骤停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在发生的事情之后,这是毁灭性的,这是最好的,”JJ告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

img-6582.jpg
Laura Machnik、J.J. Machnik 和 Jeff NAME 在 J.J. 的高中毕业典礼上。

劳拉·马赫尼克(Laura Machnik)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战略先锋:Andrew Tan与他的商业版图

在菲律宾的商业领域中,Andrew Tan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的事业从地产开始,逐步扩展到酒业、游戏娱乐和餐饮等多个行业,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商业帝国。而在这些成功背后,是他不懈的努力、深沉的战略眼光和对商业趋势的敏锐洞察。 Andrew Tan出生于福建省,年少时随家迁居至菲律宾。与许多成功的华裔企业家一样,Andrew Tan的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他在马尼拉的市场中摸爬滚打,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坚韧的性格,逐渐打下了商业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Andrew Tan创立了Megaworld Corporation,标志着他在房地产业的崭露头角。凭借其独特的城市开发理念和高效的项目管理,Megaworld迅速成为菲律宾的主要地产开发商之一。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继续扩展商业版图,先后涉足了酒业、餐饮、娱乐等多个行业。 在酒业领域,Andrew Tan创建的Emperador品牌更是成为菲律宾甚至全球的著名品牌,其产品遍布各大超市和酒店,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在娱乐领域,他投资的Resorts World Manila成为了菲律宾最受欢迎的娱乐度假胜地之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 Andrew...

奥利维亚·林——环保与创业的女性领袖

奥利维亚·林(Olivia Lum)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新加坡企业家,以她在环保领域的杰出工作而广受赞誉。她是新加坡Hyflux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致力于发展可持续的水处理和资源回收解决方案。本文将深入介绍奥利维亚·林的生平、事业成就,以及她在环保领域的卓越贡献。 早年生活和教育 奥利维亚·林出生在新加坡,自幼就表现出对环保和科学的浓厚兴趣。她在新加坡著名的大学获得了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并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她的出色学术背景和化学工程知识为她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业的激情 奥利维亚·林在创业领域展现出了强烈的激情。她于1989年创立了Hyflux有限公司,当时公司只有一台小型水处理设备。然而,她坚信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是未来的趋势,决心在这一领域做出突破性的贡献。 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Hyflux有限公司在水资源管理和水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研发了一系列先进的水处理解决方案,包括反渗透膜技术,用于提纯水资源。这些技术不仅在新加坡,还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帮助解决了世界各地的淡水短缺问题。 奥利维亚·林的公司还开发了水资源回收技术,将废水转化为可重复使用的清洁水。这一创新有助于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她的工作为环保事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际市场和全球影响 奥利维亚·林的公司不仅在新加坡取得了成功,还迅速扩展到国际市场。Hyflux有限公司在亚洲、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区建立了项目,为世界各地的社区提供了清洁的水资源。 奥利维亚·林的全球影响力在环保领域尤为显著。她的公司帮助解决了世界各地的水资源管理问题,提高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领袖。 可持续创新和研发 Hyflux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创新和研发。奥利维亚·林的团队不断改进现有技术,开发新的环保解决方案,推动了环保技术的发展。 公司还投资于研究和发展,致力于发现新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和技术。她的研究成果为环保领域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力。 社会责任和慈善事业 除了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奥利维亚·林还注重社会责任和慈善事业。她积极参与了多项社会项目,包括支持教育、提供医疗援助和改善社区基础设施。 她的慈善工作体现了她对社会的关切,致力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她的影响力不仅在商界,还在社会和慈善领域广泛传播。 科学与工商的平衡 奥利维亚·林以她在科学和工商领域的杰出平衡而闻名。她既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又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她的工作将科学研究与商业实践相结合,为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成功经验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追求科学和创业,证明了科学和商业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取得卓越的成就。 奥利维亚·林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环保领域的女性领袖,她的工作在水资源管理和环保技术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她的公司Hyflux有限公司的创新解决方案帮助解决了全球水资源管理的挑战,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她不仅在商界获得了巨大成功,还在社会和慈善事业方面积极参与,为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奥利维亚·林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提醒我们环保和创业的力量,以及为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华语音乐的天后:探寻王菲的音乐传奇

王菲(Faye Wong),是华语音乐界最杰出的女歌手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多才多艺的音乐生涯和深邃的嗓音而备受世界瞩目。本文将深入探讨她的生平、音乐作品、音乐影响以及她在华语音乐界的独特地位。 王菲于1969年出生在北京,她的音乐生涯始于1980年代末。她以其别具一格的音乐才华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了华语音乐的代表性人物。她的音乐作品跨足了多种音乐流派,包括流行、摇滚、电子和古典音乐。 王菲的音乐才华备受赞誉,她以其深情的嗓音和深刻的歌词而著称。她的歌曲如《容易受伤的女人》和《红豆》等,深深触动了听众的心灵。她的声音能够表达各种情感,从温柔的情歌到激情四溢的摇滚歌曲,都能轻松驾驭。 她的音乐作品也常常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展现出多元的音乐风格。她的歌曲中常常穿插英语歌词和古典音乐元素,为听众带来新鲜感和音乐的冒险。她的音乐风格是创新和多样性的代表,使她在音乐界独树一帜。 王菲的音乐生涯充满了音乐创新和实验。她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和电子音乐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她的专辑《浮躁》(Fuzao)和《唱游》(Changyou)等备受音乐评论家和观众的赞誉,展现出她多才多艺的音乐才华。 她的音乐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华语音乐,还扩展到了国际音乐舞台。她曾多次在国际音乐节上演出,并与国际音乐人合作,赢得了国际听众的尊重。她的音乐穿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将华语音乐传播到世界各地。 尽管她的音乐事业备受赞誉,但她也注重音乐之外的事业。她是一位演员,参演了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她的多才多艺使她在演艺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娱乐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除了音乐和演艺,王菲还积极参与了慈善和社会活动。她关注环保、儿童权益和社会公平等问题,积极推动社会变革。她的社会活动也为她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王菲是华语音乐界的传奇女歌手,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多才多艺的音乐生涯和深邃的嗓音备受尊敬。她的音乐作品深刻反映了音乐的多样性和美丽,为华语音乐界留下了永恒的遗产。她是音乐的女神,是音乐的魔法师。

中国“铁娘子”董明珠,30岁丧夫南下打工,从底层销售员到世界500强掌舵人

提起董明珠,大家都会想到格力,董明珠就是格力的代名词。但她曾经只是格力的一名推销员,靠营销能力一路晋升到集团总裁,并把格力打造成世界500强企业。 她也曾虎口夺食挽救格力不被外资吞并,人称铁娘子。强悍,刚正无私是外人给她的标签,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曾经的她30岁丧夫,为了给儿子更好的生活才南下打工。 这个铁面女霸总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平淡的前半生,却遇丧服之痛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江苏南京。那时候的口号是“多生致富”,每家都是七八个兄弟姐妹,老董家自然也有七个兄妹,董明珠在家排行第七。 家中兄弟姐妹多了,生活自然过的拮据,但董明珠是家里老幺,所以她总能得到多一点的宠爱。胆子大,敢顶嘴,不服气都是老幺董明珠的性格特点。 你以为她会被宠得乖张跋扈吗?那倒真没有。董明珠小时候家教很严,她性格要强,不服输,但又知是非,讲道理,人送外号“董有理”。 要不是这不服输的性子,她也不可能在格力从打工妹做到集团总裁了。 大学毕业之后,董明珠找到了一家化工研究所的做行政管理的工作。后来,遇到了她的爱人,两人婚后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夫妻和睦,儿子可爱,董明珠的生活也算过得安稳幸福,可好景不长。 1984年,董明珠30岁的时候,她的丈夫不幸病逝了。那个时候,董明珠既要处理自己悲痛的情绪,又要上班,还得照顾两岁的儿子。 无助大概是她那时最深刻的感受了,但悲伤过后,还是努力生活。董明珠知道靠自己能把儿子养大,但是很难给儿子最好的教育和物质条件。 那个时候正好是国家经济腾飞的时期,很多人从国企辞职,南下创业。董明珠看到身边人南下打工挣到一倍多工资,她也心动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乘之。于是,董明珠在陪伴儿子念到小学之后,就把孩子交给家里人照顾,自己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 南下打工,因要回“赖账”而成名刚到深圳那年,她已经36岁了。这个年龄在南下打工的队伍中,算是比较大的了,工作也没那么好找。 后来,几经辗转董明珠来到了珠海的海利空调厂,也就是格力空调的前身,从此她便扎根在格力了。 上世纪90年代,国内还没有兴起电子商务,零售行业都是依靠经销商铺货的模式销售,也就是现在说的B2B模式。 因此,在那个信息不通达的年代,谁跟经销商的关系好,谁的货就能多卖些,再加上那时的物流也不发达,很多经销商会为了节省运输成本会提前拿货。 而各个厂家为了维护跟经销商的关系,都会默许经销商赊账压货。赊账的结果,自然就是要账难,那时的海利也面临了很多货款要不回来的情况。 董明珠入职后就被派去安徽要账。而且,她要的账还是最难要的“赖账”。那个安徽最难搞得“无赖”经销商,赊欠海利42万的货款。 42万在90年代有多值钱?那时候,工人一个月工资才400元左右。如果按通货膨胀换算,也相当于现在的420万元。 这么大的数额交给董明珠一个人去要,估计就是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态了,也可能是没人愿意去的工作,丢给了新来的董明珠。 可董明珠是什么脾气?她想想自己离开儿子打工,不就是为了创出一番事业,给儿子更好的生活条件吗?人都到安徽了,不拿回去点东西她是不会甘心的。 为了能要回货款,董明珠也是想尽各种办法。一开始,她去跟经销商讲道理,想以理服人。 结果,这个经销商就是个老油条,各种太极就把这个“董有理”小姐给打发了。几天下来,董明珠不仅一分钱没要到,还被人耍得团团转。无奈之下,董明珠想到另一种策略,以赖制赖。 她每天都跟在经销商身边,形影不离,走哪儿都有人问经销商身边的人是谁,最后都解释不清了。好在这个无赖经销商只是赊账,而不是恶霸,要不然董明珠都不知道被打几回了。 就是在董明珠这样不气馁的追债下,经销商终于让步。董明珠也从安徽拉了一批库存空调回珠海了。 当一车车的空调运到厂里时,海利的员工们都惊呆了,没有人相信多年的行业潜规则居然被董明珠给打破了。 一战成名的董明珠,也因此得到了厂长朱江洪的赏识,提拔她做销售经理负责一个城区的产品销售。 这次艰难的要账经历,也让董明珠明白,企业要存活下去就必须取消赊销模式,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厂长。 在得到厂长朱江洪的默许后,她便在自己管辖的城市实行了钱货两清的进货方式。起初,那些经销商并不同意,但是董明珠也没有退步。 这里就要说下厂长朱江洪了,董明珠能有这个底气跟经销商抗衡,都是厂长多年严把产品质量关,给了她底气。 那时候,海利的空调质量在市场上是有口皆碑的,很多消费者只认海利的牌子。董明珠就想,“你经销商再牛气也比不过客户。 东西好坏是客户说了算的,若客户想买,而你家没货,别的商家有货,那你还是的来找我进货。”就这样,董明珠帮助海利改变了销售结算方式,让公司的资金链活了起来。 1992年,董明珠业绩做到第一,成了销售女王,她的个人销售额就突破了1600万,单人完成全公司八分之一的销售量。 出众的营销能力为董明珠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晋升,而海利空调厂也变成了格力集团。 虎口夺食,保住格力没被贱卖2001年,董明珠被任命为格力空调总经理。两年后,格力集团按政府要求开始了改制工作,主要牵头负责人是当时的珠海市市政府。 为了成功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珠海市市政府打算效仿深圳水务集团的做法,欲出让股权给外资企业来完成国企改制。 当时的中国是积极拥抱外资的政策,各地政府都以引进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为荣。珠海市更是为引进美国开利集团,同意了他们以9亿美元收购格力电器的要求,但是董明珠知道后却坚决反对。 她直接冲进珠海市领导办公室,要求终止收购行为,她跟领导说,“你们这种行为就是胡闹,如果你们不同意终止收购,我就去省里反应,去中央反应。” 而开利集团为了达到目的,也给董明珠开出了8000万的年薪,但这些都没能让她松手。 因为董明珠知道,开利集团收购格力并不是来帮助格力发展的,而是看上了格力的销售渠道,打算吞并格力后让自己的空调品牌替代格力,占领中国市场。 而且,那个时候的格力年销售额有165亿,美国开利却想以9亿美元就收购格力股权,这不仅赤裸裸的贱卖,还是把格力送上“断头台”。 对于带着格力一起成长起来的董明珠来说,格力就像她的孩子一样,自己的孩子受到威胁,做“母亲”的拼了命也会保护好它。 董明珠跟领导承诺,她会把格力打造成世界500强来替代引入开利集团的方案。最终,在她的坚持下终止了这次收购计划。 事实上,董明珠也完成了她的承诺。2019年,格力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排名第414位。 之后的格力,仍然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每次董明珠都能带着格力闯过去。如今格力研发自己的芯片,做直播带货进军电商平台都进展顺利,虽然未来还会遇到其他的困难。 但是,将来的事情会怎么发展,谁又能知道呢?至少董明珠已经打造出了,我们自己的世界50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