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申报奖项申报奖项申报奖项申报

这凸显了他们对定期献血活动的承诺。

Date:

这凸显了他们对定期献血活动的承诺。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梁美玲:海洋保育的倡导者与杰出科学家

梁美玲(Neo Mei Lin)博士是新加坡备受尊敬的海洋生物学家和海洋保育倡导者。她以其对珊瑚礁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深刻研究和对环境保护事业的执着贡献而广受赞誉。本文将深入介绍梁美玲博士的生平、科研成就以及她在海洋保育领域的杰出工作。 早年生活与教育 梁美玲博士的科学之旅始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她在那里攻读生物学学士学位,对海洋生态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随后,她获得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硕士学位,继续深造并专攻海洋生物学。她的早期教育为她未来在海洋科学领域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珊瑚礁生态学研究 梁美玲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珊瑚礁生态学。她对亚洲地区的珊瑚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关注了珊瑚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她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珊瑚礁受到的威胁,如海洋污染、全球变暖和过度捕捞等,以及如何保护这些宝贵的生态系统。 海洋保育倡导者 梁美玲博士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还是海洋保育的积极倡导者。她积极参与教育和社区工作,通过公众演讲、工作坊和科普活动,向大众传达海洋保育的重要性。她倡导人们采取可持续的海洋生活方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国际合作与奖项 梁美玲博士在国际科研和保育领域也有卓越贡献。她与国际科学家合作,共同研究全球性的海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她的工作获得了多个国际奖项和荣誉,其中包括新加坡青年科学家奖等,这些奖项表彰了她在科研和保育方面的杰出成就。 科研传承与教育 梁美玲博士一直致力于科研传承和教育工作。她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教职,培养了许多年轻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她激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海洋科学研究,并传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 未来展望 梁美玲博士的故事是海洋科学和海洋保育领域的典范。她的科研工作为理解和保护珊瑚礁和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持,她的保育倡导工作鼓励人们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她的工作不仅在新加坡,还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全球海洋保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梁美玲博士是一位杰出的海洋科学家和海洋保育倡导者,她的工作对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故事激励着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和环保者,积极投身于保护我们宝贵的海洋资源的事业,为地球的未来作出贡献。

从零到身价百亿,“手套大王”刘方毅的崛起之路

提到英科医疗公司,不得不说英科医疗背后的男人--刘方毅。 2020年可以说是刘方毅收获满满的一年,在这一年,刘方毅成为两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股人,并且在福布斯排行榜上排名第208位,身价也飙升到433亿元。 也是在这一年,刘方毅靠运气赚得钱,最终凭实力还给了市场。 1970年,刘方毅出生在上海,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19岁的刘方毅从上海格致中学毕业。 出国留学在当时出国留学潮盛行,再加上刘方毅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的父母觉得国内的教育不能满足刘方毅的发展,但是本身的家庭条件不足以支撑孩子出国留学,于是他们决定借钱送孩子出国学习。 在父母的支持下,刘方毅去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留学,学习电子专业。 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的他,在国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那种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好在刘方毅在成绩上非常优秀,每年都能拿奖学金,而且还有较强的商业天赋。 当时的欧美艾滋病盛行。恰逢刘方毅的一个亲戚在从事手套生意,这位亲戚想要将国内的手套运到美国销售,但是一直苦于没有销售渠道,导致手里的商品大量积压,得知刘方毅在美国念书之后,希望刘方毅在美国能帮忙找到销售渠道。 而此时的刘方毅觉得勤工俭学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刚好也有做生意的想法,就这样开始了他的销售之路。 为了更好的经营手套生意,他还专门买了一辆车,每天下课后就开车去公园或者商场推销手套,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刘方毅的收入就超过1万美金了。 他嗅到了金钱的味道,决定大展拳脚。1993年,还在上大学的他就成立医疗公司,专门进行贸易销售,把国内的手套卖到美国,经过他这么一折腾,他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原本以为会越来越好,但天有不测风云,一位顾客使用了他出售的乳胶手套,出现了过敏现象,为此他赔偿了一大笔费用。 刘方毅意识到传统的乳胶手套存在着缺点,需要在产品上更新,而国内还没有新产品出现,于是他萌生了制造新产品的想法。 回国创业1998年,刘方毅带着在美国挣的第一桶金回到了中国,开始寻找一些国内企业合资建厂生产医疗手套。 他先是找到了河北一家企业合作,刘方毅入股帮助其改革,把企业打造成当地著名的大企业。 后来刘方毅又同江苏的一家企业合作,在刘方毅的加入下,这家企业也从小企业快速成长成为上市企业。 遗憾的是这两次合作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合资企业内部矛盾重重,尽管在合作之前双方都签好了合约,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股权。 但是在之后的运作过程中,刘方毅一次次遭到企业的排挤,最后刘方毅不得不改变合资建厂的这种思路。两次失败的教训告诉他自己要建厂创业。 英科企业2001年,刘方毅拿着剩下仅有的70万美金和筹集到的30万元在山东淄博创办了英科框业有限公司。 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把废旧的塑料进行加工研发,生产出塑料相框,由于当时国内的木制相框比较流行,塑料相框在价格上没有太多的优势。 所以英科相框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但是刘方毅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环保产品的研发, 直到2005年国家对环保的重视,让刘方毅看到了市场的前景,将山东淄博英科框业有限公司改名为英科环保,主要致力于环保产品的开发,公司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刘方毅又成立了英科医疗,主要是对乳胶手套的研发,同时产品从单一性的手套生产发展到生产医疗器械耗材研发。 刘方毅对于此次的创业非常用心,投入百分之百的信心和努力。他每天过着到处奔波的生活。 国内加国外的销售,不仅要改变生活习惯,工作上还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刘方毅在那段时间成长起来了,也明白了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有管理思路,也要不断研发新产品,懂得爱惜人才。 所以英科医疗不仅在产品的质量上下了一番狠功夫,在产品的研发上也是不逊色的,英科医疗生产的产品主战场在国外,由于质量过硬在国外很畅销。 经历2013年上市的失败,刘方毅始终将发展重心放在医用手套业务上,并且不断地研发新的产品。 在2017年成功上市,经历一次上市失败的刘方毅期望这次上市能带来惊喜,但公司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盈利暴涨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下子让刘方毅的人生达到顶峰,让刘方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赚得盆满钵满。 2020年,国内疫情爆发,全球一次性手套的需求量增加,导致医疗用品价格飞涨,在这种情况下,英科医疗盈利暴涨,销售渠道从国外转向了国内。 刘方毅加大了每天的生产量,解决了医务人员的燃眉之急,虽然当时有很多竞争者也看到了商机,但是英科医疗没有像口罩厂那样受到到竞争者的冲击,反而弯道超车,成为全球第一大医用手套供应商。 随之而来的,是英科医疗的股票一路飙升,从刚开始的16元到现在的299元,成为最牛的A股。 刘方毅的身价也是一路飙升,个人财富达到149亿元,同年12月30日刘方毅作为实控人的英科环保也顺利入会,刘方毅成为两家上市公司的控股人,不得不让人钦佩。 2021年,英科医疗公告刘方毅等高管减持股票,引起一番轰动,很多购买英科医疗股民不淡定了。 其实,这些高管们心里都很清楚,英科医疗的股价之所以一路上涨,完全都是因为疫情催生出来的。 如果疫情过后,乳胶手套的需求会下降,那么公司的盈利情况肯定没有现在那么好,如果失去了业绩上的支撑,股价肯定会下降,此时不套现等待何时,刘方毅减持这样看来也是人之常情了。 回顾刘方毅的整个创业历程,从两次合作失败再到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他的才能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 用刘方毅的话说:我的成功不仅仅是撞上了好运,可能是上天垂怜我的努力,把我付出的努力都还给了我。 任何企业的成功背后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刘方毅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每一个人,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每一个不劳而获的人。

巴莱伊伯:追寻迪利普·库马尔的电影传奇

迪利普·库马尔(Dilip Kumar)是印度电影界的传奇巨星,以其卓越的演技、多才多艺和深刻的影响力而备受推崇。他是印度电影历史上最杰出的演员之一,他的演技和影响力跨足了多个世代,深深地烙印在印度电影的发展历程上。 早年生活和演艺之路 迪利普·库马尔于1922年出生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原名穆罕默德·尤努斯·汗(Muhammad Yusuf Khan)。他的家庭背景并没有与演艺界相关,但他早年的教育和培养为他的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贾拉尔纳瓦尔大学学习了经济学,并在一家银行工作,但演艺梦想一直在他心中萦绕。 电影生涯的开始 迪利普·库马尔的电影生涯始于1944年,当时他出演了《贾万恶人》(Jwar Bhata)中的主要角色。尽管这部电影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但他的出色表现吸引了导演德夫·安德·霍普拉(Devika Rani)的注意。霍普拉女士在印度电影史上享有盛誉,她认为迪利普·库马尔有巨大的潜力,并带领他在印度电影界崭露头角。 影响力之作:《与风共舞》 迪利普·库马尔的突破性作品是1952年的电影《与风共舞》(Daag),这部电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使他成为印度电影界的超级巨星。他在电影中扮演了一位父亲的角色,他的演技深刻地捕捉到了角色的情感和复杂性。这部电影成为了印度电影的经典之一,为他赢得了多项奖项和荣誉。 印度电影黄金时代 迪利普·库马尔的演艺生涯正好处于印度电影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充满了创新和艺术的巅峰。他与其他著名演员如拉吉·卡普尔(Raj Kapoor)和纳尔金·辛格(Nargis)等人合作,创造了众多经典的电影作品。他的演技和表演技巧深受导演和观众的喜爱,他的作品常常涵盖了各种题材,包括家庭剧、爱情故事和社会题材。 多才多艺 除了演技,迪利普·库马尔还以其多才多艺而著称。他曾涉足电影制片、导演和编剧等领域。他导演的电影《肮脏的游戏》(Kalinga)和《肖像》(Aadmi)展现了他的导演才华,而他编写的剧本也备受好评。他的多面才华使他成为印度电影界的重要人物。 国际影响力 迪利普·库马尔不仅在印度电影界享有盛誉,还在国际电影舞台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的电影作品被多次提名并获奖于国际电影节,如柏林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他的作品超越了语言和文化的界限,为印度电影在国际上树立了新的标杆。 退休和传承 尽管迪利普·库马尔于1998年宣布退休,但他的影响力和传奇地位在印度电影界中依然存在。他的作品继续被观众和导演所瞩目,他的演技成为新一代演员的榜样。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电影,还延伸到印度社会和文化中。 迪利普·库马尔是一位印度电影界的传奇巨星,他的演技和多才多艺使他成为印度电影历史上最杰出的演员之一。他的作品深受观众和评论家的喜爱,他的影响力超越了国界和时代。他的故事是印度电影的传奇,他的演技和影响力将永远在印度电影的历史中闪耀。迪利普·库马尔,他是巴莱伊伯,电影传奇的象征。

梁勤:从草根创业者到上市公司掌门人,创业20年年均盈利逾2亿!

2014年1月23日,她敲响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钟。短短8年的时间,她把一个只有十几个员工的小企业缔造成一个上市公司,她就是扬杰科技的创始人梁勤。 犹如她的名字一样,勤勤恳恳做事业,经历市场竞争的大浪淘沙,经历行业发展的跌宕起伏,依然像一枝独秀傲然挺立。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切。 1971年,梁勤出生在扬州,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小时候的梁勤聪明伶俐,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学会为止。 有一次,她和哥哥下象棋,由于她的棋艺不高,几次下来,一次都没有赢过,哥哥觉得和她下棋没有意思。 但是梁勤却觉得越是输就更要赢回来,为了让哥哥陪她下象棋,她拿出自己积攒了很久的零花钱给哥哥,如果每输一盘就要给对方10元钱。 这样哥哥来精神了,虽然钱花出去了,但是梁勤的棋艺有了不少长进。 这样争强好胜的事情在梁勤的生活中经常发生,其实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梁勤好学。在她的眼里只要别人能做到的事情她一定会尽的努力去做好。 在学习上,她却不能如自己所愿,读了一所中专,学习电气技术专业,中专毕业后,进入扬州大酒店从事工会工作。 在工作期间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大专,学习工商管理课程,并且做了不少兼职,但是这样的工作状态仅仅维持了两年时间。 她厌倦了这样早九晚五的安逸的工作环境,决定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子行业。 投身电子行业1993年5月,梁勤凭着自己对电子行业的热爱,不顾领导的挽留和父母的反对,毅然选择了辞职,应聘到了一家台资电子企业,做产品销售。 主要负责内销市场的开拓,凭着对职业的热爱,梁勤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一干就是7年,做出不错的成绩,在功率半导体业内赢得一片天地,并且成为销售经理。 由于这家公司转型主要投资开发房地产,对电子元器件板块没有资源投入,和同行无法再去竞争。 虽然对于梁勤的个人收入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梁勤觉着这样下去并不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发展的前景很渺茫,于是她决定辞职,自己创业。 创办扬杰科技2000年3月,她带着10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筹集资金100万元,注册扬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其意在于要发展成为扬州最杰出的企业。 她认为电子产品市场巨大,潜力也更大,所以公司的项目主要是经营电子产品。公司的起步主要是做半导体行业的品牌代理。由于刚起步底子薄,市场面比较狭窄 但是10个合伙人齐心协力,奋力开拓市场,每年的销售额不断地在上涨,从第二年开始销售额就到达1000万元。 在扬州这样的小城市,年收入达到千万元,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所以大家的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大家都觉着这样的状态很不错了,没有必要在往前走了,但是梁勤不这样认为,她认为必须要紧跟市场的发展,如果公司一直止步不前,迟早会被市场淘汰的。 企业转型2006年梁勤做出了一个决定,企业要转型,不再去做产品的代理,而是做产品的生产。面对10位原始股东的沉默,梁勤阐述转型的意义。 她认为扬杰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和大客户做生意,而大客户的要求很高,对于产品的质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 目前我们只是产品的代理,根本就无法保障质量,只有自己生产出的产品才可能在质量上进行严格把控,这样我们也会形成良性循环,有了质量才会有更好的客户。 最后大家一致通过梁勤的建议,从贸易公司转型成生产制造公司。但是这一步转型的路应该怎么走,梁勤心里很清楚,光靠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的管理, 引进技术人才第一步就是要引进技术人才,接下来,怎样把技术人才留住,就需要现代化的管理。 梁勤首先从自己的管理水平上下手,认真阅读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参加北京大学光华管理EMBA班,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 2009年,她决定投资4000万购进设备,引进上海一家芯片制造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精英团队。主要开发4英寸芯片。 虽然中途有人建议加入别的项目开发,都被她拒绝了,她看中了电子市场,集中精力,攻取一点。 她的决策是正确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她开发的芯片仅仅4年的时间,就为公司创造了2个亿的收入,并且取代了其它国家的进口产品,成为行业第一。 爱惜人才梁勤的成功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她爱惜人才。在人才的引进过程中,她求贤若渴。 2012年,她偶然间听说台资某电子厂的高级管理员想要辞职回台湾,当即就打电话给这位高管,想邀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就职,可是高管在电话中推辞,并且表明要回台的决心。 梁勤听后,第二天就飞到高管所在的山东济南,登门拜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且也很诚恳邀请高管到自己的企业。 在谈话中,梁勤说出扬杰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前景,虽然当时并没有挽留住这位高管,但是梁勤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和这位高管保持联系,最后这位高管被梁勤的执著和真诚所打动,加盟到扬杰公司。 梁勤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又先后引进了台湾高端技术人才。使公司的科研项目一直处于高端状态,现在的扬杰公司拥有112项国家专利。 善待员工当然梁勤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善待自己的员工,培养自己的人才,公司每年拿出利润的5%,作为培养员工的经费,开办了“扬杰班”“扬杰网络大学”。同时也向员工提供优质的住宿环境,对于员工的子女,有“扬杰助学金”。 2014年扬杰公司上市,上市之后的扬杰公司朝气蓬勃地发展,在梁勤的管理下,企业不仅拥有高科技的技术,而且员工团结一心,每年公司的盈利不断上涨。 爱心企业家如今的梁勤不仅是一位身价过亿的女企业家,同时也是扬州爱心企业家,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捐款就到达几百万。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的力量,梁勤真正做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梁勤用感恩互助的人生价值观去管理企业,所以她成功了,她的成功也告诉了一个企业的发展,除了一味地追求利益的同时,还不要忘记了社会的责任感。 唯有把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联系到一起,才会让企业得到良性的发展,也希望梁勤和她的企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