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从 2023 年到 2028 年,马来西亚的医疗器械市场预计将以 8.5%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Date:

卫生部 2024 年的预算同比增长 12.6%。

在政府对该行业的大力支持下,预计从 2023 年到 2028 年,医疗器械市场将以 8.5%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达到 $4.5b。

BMI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马来西亚2024年的预算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重点是医疗设备的采购、医院和诊所的升级以及提高系统能力。

卫生部的预算在 2024 年同比增长 12.6%,达到 $8.6b。这是各部委中增幅最大的一次,也是该部委第二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已拨出1.2b美元用于采购药品、消耗品、试剂和疫苗。

另请参阅: 巴林医疗器械市场从 2022 年到 2027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增长 5.8%

“政府还将优先考虑医疗设施,包括拨款建设新医院以及对其他医院和健康诊所进行现代化改造,”BMI说。

“这些举措将支持马来西亚的医疗器械市场增长,改善服务获取并确保对产品的稳定需求,”它补充说。

然而,BMI补充说,马来西亚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和持续的政治不确定性将成为市场前景的下行风险,并指出这将使该国容易受到中国大陆,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市场经济放缓的影响。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大川浩之:化学工程领域的杰出先驱

大川浩之(Hiroyuki Ohshima)教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化学工程学家,以其在胶体和界面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而广受赞誉。他的学术生涯充满了创新和领导力,对化学工程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川浩之教授的生平、学术成就以及他在胶体和界面科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早年生活与教育 大川浩之教授生于日本,自幼就表现出对科学和化学的浓厚兴趣。他在一所著名大学攻读化学学士学位,并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化学工程作为专业。他的早期教育为他未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胶体与界面科学研究与突破 大川浩之教授在胶体和界面科学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他的研究涵盖了胶体、表面张力、分散系统、离子溶液等多个方面。他的工作深入探讨了微观和纳米尺度下的分子相互作用,为理解和控制胶体和表面现象提供了关键见解。 他的研究对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药物传递系统、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和材料科学。他的工作为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基础,有望改善药物的效能和治疗效果。此外,他的研究也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应用,改善了食品的质地和稳定性。 教育与科研传承 大川浩之教授一直热衷于科学教育和知识传承。他担任大学教职,培养了许多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传递自己的胶体和界面科学知识和研究经验。他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为科学领域培养了更多的专业人才。 科研政策与创新 大川浩之教授积极参与科研政策制定和科技创新工作。他在政府和科技部门担任重要职务,为日本的科技研究和创新提供了专业建议。他的领导力和创新思维有助于推动日本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合作。 奖项与荣誉 大川浩之教授的卓越贡献赢得了多项国际性科学奖项和荣誉。他被授予了多个著名奖项,以表彰他在胶体和界面科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这些奖项和荣誉证明了他在科学界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也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高度的认可。 大川浩之教授是化学工程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他通过自己的科研工作和领导力不断推动着科技的进展。他的研究在胶体和界面科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他的科研传承工作为培养了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推动了化学工程领域的进步。大川浩之教授的社会责任感和科技创新精神为日本的科研和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推动科技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他的故事是科学研究和科技政策的典范,激励着年轻一代的科学家,追求卓越,不断推动科学的进步。

从银行柜员到中国风投女王,徐新永远只投第一

她从小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却在高考时考上了知名的南京大学,毕业后她直接进入银行当了柜姐。 本来是一份十分稳定的工作,在她眼里却是枯燥乏味,为了改变现状,她选择自学会计,后来成功进入普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 三年后再次从会计师摇身一变为投资人,在百富勤和霸凌投资均担任重要职位,完成对多家企业投资的任务。 2005年她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今日资本集团,并以独到的眼光投资京东取得了巨大的收益。 徐新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重庆妹子,不同于江南水乡女子的温婉贤淑,反而更像是一个假小子。 那个时候大家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女性就应该是知书达理的,她却从小和男孩子混在一起,也不好好读书,经常因逃课被找家长。 好在她的家境殷实,父亲是当地一家有名的汽车制造厂的厂长,觉得徐新是个女孩读书读得好不好并不重要,以后给她找个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了,可是谁能想到这个不学无术的女孩能考上名校呢? 原来在她临近初中毕业时,她整个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来她的父母已经想好了如果她考不上高中就送她去读技校学技术。 可是好强的她并不能接受自己现在的成绩,也不能接受自己高中都考不上,她想要成为和父亲一样成功的人。 于是她开启了逆袭之路,主动要求父亲为她找家教,加上自己没日没夜地学,最终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成功考上了重点高中,让不少人对这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徐新刮目相看。 在人才济济的重点高中,徐新依然能够名列前茅,在高考时成功考入南京大学的外语专业,至今仍被母校拿出来宣传。 1988年她从南京大学毕业,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都是由国家直接分配的,她直接选择进入中国银行当柜姐。 进入银行工作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份十分让人羡慕的工作,先开始她还是十分有干劲的,认真服务好每一个客户,不到一年当选三八红旗手,后来又被提升为副科长。 可是时间久了她却在思考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每天重复机械的工作让她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她感到十分迷茫,所以几番思考后她选择放弃银行的高职位,重新出发。 凭借着在银行丰富的工作经验她报考了英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但她却依然每天抱着书本啃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自己去图书馆找资料搞明白。 可以说会计她完全是自学的,整本书她都能够倒背如流,后来她成功吊打一大批科班出身的人通过了考试,还进入香港的普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 说实话她这个半路出家的人在人才颇多的普华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香港本来经济发展就快,生活速度也是很快的。 她每天忙完了工作还要忙着恶补会计知识,三年学完了十几门科目,在普华的日子虽然很累,但是对她来说却是意义非凡。 因为在普华工作优异,1995年她被推荐进入香港知名的投资公司百富勤工作,这是她第一次接触投资行业,亦如她当初第一次接触会计一样,面对着有挑战的事物,她整个人是充满激情和动力的。 一进入公司,她就顺利完成了对哇哈哈公司的投资工作。当时的她只是根据上司的指示工作,自己对投资还是一头雾水,但是当她看到哇哈哈公司的老板宗庆后一系列的操作后,她大为震惊。 宗庆后到法国考察,发现了国内矿泉水行业的先机,为此他花了大价钱造势,在哇哈哈矿泉水上市半年之前就开始宣传,让许多人开始期盼这个矿泉水的问世。 果然一上市就立马被抢空,为了让哇哈哈矿泉水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他又花大价钱搞宣传。 即使之后有了康师傅、农夫山泉,也依然无法动摇哇哈哈中国矿泉水鼻祖的地位,经过这件事徐新发现投资竟是如此有趣的事情,所以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她始终在投资的世界里遨游。 1998年她进入霸菱投资集团任霸菱投资香港公司合伙人、执行董事,这时候的她已经开始指点江山了,不再是之前那个只会依照上司的吩咐做事的新人了。 1999年,她为丁磊的网易公司投资,她十分看好这个年轻人,用自己的经验扶持着网易,成功将网易的股票从5美元一股做到30美元一股。 即使后来遭遇经济危机网易的股票一落千丈,跌到每股1美元,她也没有选择放弃网易,她认为投资是个持久战,短暂的亏损代表不了什么。 可是公司的股东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如果不是徐新当初一意孤行给一个新人投资,公司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损失。 她一个女人顶住压力为丁磊守住了网易,果然在2004年网易重新活了过来,为公司获得了800%的收益,打了那些曾经落井下石的股东的脸,也因此她和丁磊成了战友。 2005年她离开了霸菱集团自立门户成立今日资本,十年的投资生涯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的她打算将投资目光聚焦在中国市场,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行业。 看着国外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带给国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认为中国有必要大力发展互联网行业,这也是她后来投资京东的重要原因之一。 毕竟当时的京东仅仅只是个只有50人的小公司,徐新作为投资人陪伴着京东一起成长,和当年的网易一样不离不弃。 在京东面临资金短缺时她拿出自己的钱为京东解决难题,2014年京东上市她获得了超过150倍的收益。 直到现在京东依然和今日资本捆绑在一起进行深度合作,因此不少人笑称徐新是刘强东“背后的女人”。 现在徐新的今日资本涉及各个领域,美团、良品铺子、知乎等等都有她的身影,但随着今日资本的逐渐强大,她也开始“自律”起来了。 平均每年只投资五家公司,有时甚至半年一家也不投,该出手时就出手成为了她新的投资策略。 她本是银行的柜姐却有着十足的野心,从会计师再到投资家,她走上了女强人的道路,在商业界丝毫不逊色男性。 她眼光独到、目光长远,她并不希求短期的利益,而是想要帮助有潜力的中国企业做大做强。 即使面临低谷也不放弃十分讲道义,也因此成为现在市面上不少大企业背后的助力者,期待以后的她将带动更多有潜力的企业的发展。

中国最“穷”富豪田家炳,身家百亿却租房,贱卖上亿豪宅建300所学校

他和李嘉诚在同一时期跻身香港富豪之列,本可以靠炒地皮赚取更多财富,却偏偏要散尽家财,兴办教育,振兴中华。 晚年遇上金融危机,他贱卖上亿豪宅也要践行捐校的承诺,先后资助几百所学校,上千所农村图书馆。为纪念他的功绩,中国紫金山天文台甚至将小行星2886命名为“田家炳星”。 他的善举泽荫两岸四地,被人们称之为“百校之父”。他就是中国最“穷”富豪田家炳。讲述原创商业创始人故事,传播商业智慧。 南下开辟新商路,寻求生机田家炳1919年,出生于广东大埔。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家境殷实。奈何在他16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家道中落。田家炳只好辍学从商,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那一年,国家战事连连,内有分裂势力,外有强敌入侵。国家尚且不稳定,何来家庭的安稳度日?为了能支撑家业,田家炳只能去越南推销家乡的瓷土。 好在,那个时候南下做生意的广东人有很多,他们在当地组织了同乡商会互相帮扶。就这样,田家炳的生意起步虽难,可也慢慢做出了小成绩,还成立了茶阳瓷土公司。 可惜,在动荡的年代,安稳都是一种奢侈。田家炳的瓷土生意好转没多久,国内时局变动,汕头沦陷了。 田家炳的商品运输通道被中断,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举家转往印度尼西亚从事树胶工业。 或许,广东人骨子里勤劳能吃苦的性格就很适合做生意,田家炳在印尼的树胶事业慢慢的也做得很不错。 但那个时候很多中国人跑到印尼谋生路,由于中国人普遍吃苦耐劳,无形中让很多当地人丢了饭碗。 这导致当地人的排华情绪越来越重,为了家人的安全和子女的教育问题,田家炳决定举家迁到香港。 1959年,来到香港的田家炳就在新界屯门填海建厂,开始生产塑料薄膜和人造皮革。 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是经济发展势头最盛的年代,也是有限的生活水平与膨胀的欲望并存的年代。 很多有头脑的商人都借着好时机,跻身香港富豪之列。 田家炳靠着他的皮革生意,成为了香港的“皮革大王”,而同时期的李嘉诚凭借他的长江塑胶厂,做成了香港的“塑胶花大王”。 到1980年,田家炳已成为香港著名的亿万富翁。 退出商场,转身投入慈善事业人生路口的转折也是从1980年开始。这一年,李嘉诚在股市上成功低价吸纳大量“和黄”的股票,实现了他家族财富的又一大飞跃。 而田家炳却选择了更让他牵挂的是国家的教育事业。田家炳深知国强才能民富,而国家要想强大,教育一定不能落后。 于是,自认赚足财富的他,在1982年创办了公益组织“田家炳基金会”,开始了退休后的“散财之路”。 其实,田家炳做慈善并非从1982年开始的。早在六十及七十年代,田家炳便曾出任东华三院、博爱医院等多间慈善机构要职,推动社会福利工作。 成立了田家炳基金会后,田家炳坚持“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的原则,专门捐办教育、医疗、交通、文娱等公益事业。 先后资助了全国93所大学、166所中学、44所小学、专业学校和幼儿园20所,以及1800多所农村学校图书馆。 田家炳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的那几十年,百废待兴,我们国家跟世界强国之间有太多的差距要赶超,有太多的事业要抓紧建设。 而这一切都需要人才,自己的个人财富再多也是有限的,唯有把这些财富都铺在教育上,才能在祖国的土壤上,撒上希望的种子,让孩子们一代代的成长起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为此,他把慈善当成了第二事业奋斗,倾注毕生的财富和精力也要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前行。 为了更好地做慈善,田家炳把工厂交给了子女去管理,同时也要求工厂每年要捐出利润的10%,用于慈善事业。 而田氏家族在香港的厂房、写字楼的租金收益更是拿出8成捐给基金会,只保留2成用于日常维护运作。 据田家炳的子女说,他们在香港的租金收益每年大约1亿元港币,老爷子坚持要捐出去,给孩子们建更多的学校。 对于田家炳来说,慈善就是他的信仰。他曾说:“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无私奉献;能把自己的财富资助公益事业,广大民众受惠,自己精神上也可获得无法形容的安慰和享受。 我们不妨将慈善公益看作是自己恒久而辉煌的事业。” 卖豪宅建学校,践行慈善承诺即便是遇到了香港金融危机,田家的商业遭受了重创,田家炳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慈善承诺。 1997年香港的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田家炳的产业也难以幸免,变得入不敷出。 这种时期,就算先顾及自家安危,暂停基金会事务都是能被理解的。 但是,在田家炳得知,基金会原定捐赠学校的计划早就对接好后,他决然卖掉了自己居住37年的花园洋房,也要完成原定的建校计划。 要知道,田家炳售卖的这栋洋房原本价值上亿,但当时着急出售用钱,就只卖出了5600万港元。 房子卖掉后,田家炳拿出500万兑现基金会之前的建校承诺,剩余资金也没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在内地又新建了几十所学校。 在早年的一段采访中,他回忆道“当时经济很糟糕,但我承诺给组织捐款,他们也已经制定了计划。所以他决定卖掉房子。 一方面,我认为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是浪费钱。另一方面,卖的钱可以资助20多所中学。我认为这样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事实上,田家炳也确实像他采访中说的那样,是一个不在乎个人享受的人。生活中的田家炳就像个“苦行僧”。 即便曾经身价上亿时,他也践行节俭的生活作风,一双鞋穿了十年,一套西装穿了40年,就连过80大寿这么重要的日子,他也没有摆酒席。 也可能是前半生的经历太坎坷,田家炳更加懂得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国强才能民富的道理。 他办教育不像别的富商那样,只是拿出一部分财富成立慈善基金,而是几乎散尽了自己的家产在做慈善。 这样的大爱也感动了很多人,为此,国家紫金山天文台还将小行星2886命名为“田家炳星”,以此表达对田家炳先生的敬意。 2018年,田家炳老先生离世了。但他仍以小行星的身份照亮着祖国大地。 如今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曾受他资助过的学校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工程师,也托起了建设祖国的重任。 田家炳老先生终其一生做慈善,在最富有的时候,放弃财富只为多捐一所学校,多帮助一个人。这样的大爱善行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新加坡房地产巨头:Raj Kumar与Kishin RK的商业帝国

Raj Kumar(拉吉库马尔)和Kishin RK(基辛RK)是新加坡房地产业的杰出代表,以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和大胆的投资而闻名。他们的商业帝国在新加坡和国际市场上独具影响力,本文将深入介绍这对兄弟的生平经历、商业成就以及他们在房地产领域的卓越地位。 创业之路 Raj Kumar和Kishin RK出生在新加坡一个普通家庭,但他们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商业头脑。他们的父亲在房地产行业工作,这也为他们的未来铺平了道路。年轻时,他们兄弟俩一直梦想着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于是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房地产业巨头 Raj Kumar和Kishin RK迅速在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崭露头角。他们的公司在不同领域涵盖了住宅、商业和酒店项目,并以高品质和卓越的设计而著称。他们的决策和投资使他们成为新加坡房地产业巨头之一,塑造了城市的天际线。 国际扩张 不满足于在新加坡取得成功,Raj Kumar和Kishin RK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他们迅速扩张到亚洲、欧洲和美国等地,投资并开发了一系列房地产项目。这些国际化的举措为他们的商业帝国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他们的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 创新和多元化 R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