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南澳大利亚州将获得3720万澳元的赠款,用于增强医疗保险服务

Date:

特约记者

,

澳大利亚

照片来自 Ryan Vand on Pexels

将在阿德莱德东北部建立额外的医疗保险紧急护理诊所。

政府将在南澳大利亚州投资37.2m澳元(56.3m澳元),作为其加强该州医疗保险服务的举措的一部分。

这项投资包括拨款28.3m(AU$42.9m),用于为住宅老年护理提供医院外展服务,以及一项帮助复杂老年患者从医院过渡到社区环境的赠款计划。

此外,大约1.2m(AU$1.8m)将扩展到老年护理中的综合姑息治疗计划,以支持提供临终关怀的新方式。

另请参阅: 澳大利亚将在塔斯马尼亚州建立第 5 个 Medicare UCC

同时,还将在阿德莱德东北部建立一个额外的医疗保险紧急护理诊所,以提供全批量计费的紧急护理服务。

卫生和老年护理部长马克·巴特勒(Mark Butler)表示:“我们在加强医疗保险方面的更广泛投资将支持南澳大利亚州老年人在医院系统之外获得更好的护理,进一步减轻当地医院的负担,并为其他患者腾出床位。

1 澳元 = 0.66 澳元

加入《亚洲医疗保健》杂志社群

既然你来了……

…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我们合作来宣传您的公司并与您的客户建立联系。我们的团队可以帮助您在本网站和印刷杂志上挖掘和创建印刷和数字广告活动。

我们还可以为您组织现实生活或数字活动,并找到思想领袖演讲者和行业领导者,他们可能是您的潜在合作伙伴,参加活动。我们还举办一些奖励计划,让您有机会在这一年中取得的成就得到认可,您可以作为参与者或赞助商加入。

让我们通过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帮助您推动业务发展!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从四张桌子到成功上市,成就餐饮界神话

现在一提到某家店服务好,大家都会说,这是XX界的“海底捞”。可见,海底捞高标准服务的标杆形象深入人心。 很多人一提起吃火锅,首选就是海底捞。从四张桌子到成功上市,海底捞成就了一个餐饮界的神话,其创始人张勇更是在2019年凭借138亿美元净资产成为新加坡首富。 从土生土长的四川火锅店主到成为新加坡首富,张勇是如何做到的呢? 1970年张勇出生于四川省的一个普通家庭,1998年他从成都一家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在拖拉机厂干了几年。后来几次辞职创业均以失败告终。 23岁的张勇迷茫了,自己没什么本事,几次创业又都没成,到底干点啥能挣钱呢? 1994年,张勇做起了麻辣烫的生意。由于成本低、他走量多销的路线,生意也挺好,靠着小店赚了万把块,随即动起做火锅的心思。 创办海底捞川渝火锅可是闻名全国。四川人对火锅的热爱也是不能阻挡的。于是张勇和朋友用凑来的不到一万块钱,架起几张简易桌子,把店命名为海底捞,开始了火锅生意。 然而想靠火锅在四川活下去并不容易。四川可是火锅的“家乡”,有的街上火锅店比逛街的人都多。 拼味道?最不缺的就是味道好的火锅店,更何况餐饮本就是千人千味,哪有一个好吃的标准。 拼价格?张勇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老板哪里有什么低价进货渠道。 拼品牌?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店哪算得上品牌。张勇想了很久,决定拼服务。 餐饮业说到底也是服务业。态度好、上菜快、人勤快,薄利多销,说什么也要把火锅店撑下去。而这也是海底捞式服务风格的源头。 海底捞的味道没什么特色,张勇就和朋友们边看书边实践,一点点改配方,虽然在口感上和老店没法比,但口味还算正宗。 张勇明白,想在小地方把餐饮做出名堂,争取更多回头客才是关键。所以,对于顾客的建议和意见他都“照单全收”。 有一天,一位客人在结账时对张勇说:海底捞很不错,以后会常来。张勇喜出望外,能赢得顾客的认可,想必是服务到位了。 自此,海底捞有了自己招牌动作:弯腰时候,一手抚心,一手前伸请顾客进店,同时面带自然的微笑。 凭借周到的服务和还不错的口味,海底捞越来越火。到1997年已经成为简阳市知名的火锅店。 1998年,海底捞开设第一家分店,并逐渐探索出自己的特色。张勇有了把海底捞推向全国的想法。 为了走好这“第一步”,他出去考察了几个预选城市,最后将目标瞄准了西安。 1999年,海底捞在四川省外的第一家分店在西安市大雁塔区开业。受到了西安当地食客们的欢迎。试水成功的海底捞更有信心了。 2003年,海底捞进驻郑州,同样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张勇看到市场反响不错,决定在全国各大一线城市开设分店。 2004年,海底捞北京分店成立。为了在北京站住脚,海底捞在选材上更用心了,还推出了许多精品菜。 考虑到大城市节奏快,顾客年轻化。海底捞还推出了许多创新服务项目。比如顾客生日来海底捞消费赠送水果拼盘和抻面、儿童顾客进店送玩具和儿童餐食、单人顾客消费送“陪吃玩偶”等……. 服务出圈就这样,凭借特色服务,海底捞在北京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顾客也会将海底捞的用餐经历放在网上。 随着互联网的发酵,海底捞式服务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前来消费。后来又相继进军沈阳、天津、南京等城市,遍布大江南北。 诚然,不少人在吃过海底捞后都会说,这味道也就一般啊。但海底捞就是有这种魔力,让你去过一次就想去第二次。 说到底,海底捞能走到现在,靠的不是口味,而是定位。餐饮界想做好,就得有自己的特色,让顾客对你的店形成记忆点。而对于海底捞,大家的记忆点就是逆天服务。 海底捞的“逆天服务”网上常有调侃,来海底捞你会知道什么是逆天服务。等位时免费水果盘,服务员随叫随到,几乎有求必应。 就餐时,只要看到顾客动身,海底捞店员会第一时间上前是否需要服务,甚至可以满足你各种奇奇怪怪的要求。 有的网友发帖称,来到海底捞,服务员就差没帮你把菜吃进去了。还有网友评论:你如果强烈要求,他们也能做到。 最让海底捞“出圈”的故事,是有一次无锡发生了抢劫事件,海底捞恰好在旁边,不少群众在海底捞门口围观,海底捞见状直接摆出小凳子给“吃瓜群众”还挨个儿送上冰镇酸梅汤。 就是这样逆天的服务,让海底捞在火锅这片红海里侧面突围,成为“顶流”。随着经济发展,海底捞不断把目光下移,瞄准二三线城市。 随着海底捞的发展壮大,张勇也思考过如何能让海底捞可持续发展。毕竟依靠服务“出圈”的海底捞,根本上靠的是员工。 可以说,张勇的商业体系是基于员工和企业之间的互相信任。2011年时,身边的人劝张勇把海底捞推上市。 但张勇对此有些顾虑,上市固然可以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但当时的海底捞没有完备的信息系统,只能依靠人来管理。 海底捞的宗旨给员工信任和责任是很重要的。为此,海底捞给了普通员工授权。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都可以给客人免一个菜或加一个菜,甚至免一餐。 在这种极大的权力自由下,每个服务生都像是“经理”,是管理者而不是单纯的服务员。对员工的信任让他得到了回报,海底捞的员工有着强烈的企业责任感,不仅对顾客服务周到,对海底捞也是尽心尽责。 海底捞的宗旨是把员工当手足。白手起家的张勇深知,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因此张勇愿意在海底捞为普通人搭建平台,供他们成长。 在海底捞,只要你肯吃苦、忠于企业,哪怕你没有学历、没有背景,但只要你愿意改变自己的命运,海底捞就能为你提供晋升途径,从普通员工到干部,再到骨干。 从住集体宿舍到独立租房到自己买房,海底捞的薪资也可以支撑你在外打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 这种不拘一格的选人方式,除了海底捞其实并没有几家企业能够做到。而在这一点上,海底捞也显然具备了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后来,海底捞顶着“火锅第一股”的光环上市,一度创下85.75港元/股的纪录,总市值曾高达4545亿港元,市盈率高达780倍。 海底捞最近一次上热搜是因为门店歇业。不过疫情之下,不少餐饮企业都受到了冲击,悄然关店的也不止海底捞一家。 对此,张勇表示,在前期加速扩张后关掉表现不佳的门店并不会阻挡海底捞的步伐。现在他的任务是整合好现在的门店,然后继续扩张。

玛丽亚·科拉松·A·德·安格利亚:菲律宾的遗传学先驱与科研领袖

玛丽亚·科拉松·A·德·安格利亚(Maria Corazon A. De Ungria)教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菲律宾遗传学家和科研领袖,以其在遗传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而广受赞誉。她的学术生涯充满了创新和领导力,对菲律宾的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玛丽亚·科拉松·A·德·安格利亚教授的生平、学术成就以及她在遗传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早年生活与教育 玛丽亚·科拉松·A·德·安格利亚教授生于菲律宾,自幼就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她在一所著名大学攻读生物学学士学位,并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遗传学作为专业。她的早期教育为她未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遗传学研究与突破 玛丽亚·科拉松·A·德·安格利亚教授在遗传学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她的研究涵盖了人类遗传学、DNA分析、基因组学等多个方面。她的工作在解决菲律宾人口中的遗传疾病和亲子鉴定等问题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她的研究不仅提高了菲律宾在遗传学领域的国际声誉,还为全球健康事业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教育与科研传承 玛丽亚·科拉松·A·德·安格利亚教授一直热衷于科学教育和知识传承。她担任大学教职,培养了许多年轻的遗传学家和研究人员,传递自己的遗传学知识和实验经验。她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遗传学研究,为遗传学领域培养了更多的专业人才。 科研政策与创新 玛丽亚·科拉松·A·德·安格利亚教授积极参与菲律宾的科研政策制定和科技创新工作。她在政府和科技部门担任重要职务,为菲律宾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提供了专业建议。她的领导力和创新思维有助于推动菲律宾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科研合作。 奖项与荣誉 玛丽亚·科拉松·A·德·安格利亚教授的卓越贡献赢得了多项国际性科学奖项和荣誉。她被授予了多个著名奖项,以表彰她在遗传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这些奖项和荣誉证明了她在科学界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也为她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高度的认可。 玛丽亚·科拉松·A·德·安格利亚教授是菲律宾遗传学领域的杰出领袖,她通过自己的科研工作和领导力不断推动着遗传学的进展。她的研究在解决遗传疾病和亲子鉴定等重要问题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全球健康事业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她的科研传承工作为培养了更多的遗传学家和研究人员,推动了菲律宾在科学领域的进步。玛丽亚·科拉松·A·德·安格利亚教授的社会责任感和科技创新精神为菲律宾的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推动科技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她的故事是科学研究和科研政策的典范,激励着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追求卓越,不断推动科学的进步。

印度电影的传奇之星:深度探访马莫提的辉煌生涯

马莫提(Mammootty),本名穆罕默德·卡斯帕尔·哈西姆(Muhammad Kutty Ismail Paniparambil),是印度电影界最杰出的演员之一,以其卓越的演技、多才多艺和长期影响力备受世界瞩目。本文将深入探讨他的生平、电影作品、艺术成就以及他在印度和国际电影界的独特地位。 马莫提于1951年出生在印度喀拉拉邦,他的演艺生涯始于1970年代。他是印度电影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也是马拉雅拉姆语电影的奇才。他的演技多才多艺,涵盖了各种题材和语言,包括马拉雅拉姆语、泰米尔语、印地语和英语。 马莫提的演技备受赞誉,他以其出色的表演和角色塑造而闻名。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电影《马特宝利》(Mathilukal),他在片中饰演一位囚犯,为了追求文学而克服种种困难,这个角色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他的演技还包括了各种类型的电影,如家庭剧、历史剧、社会题材电影和喜剧。他的作品如电影《慕尼亚》(Munnariyippu)和《佛祖的七个儿子》(Kunjananthante Kada),都深刻展示了他的演技多才多艺,以及对不同角色的精湛演绎。 马莫提的演艺生涯长达数十年,他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印度国界。他是印度电影的文化大使之一,多次获得国际电影奖项,赢得了国际观众的尊敬。他被认为是印度电影的传奇之星,为印度电影赢得了国际声誉。 除了演技,马莫提还是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他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倡导教育、健康和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他的慈善工作为印度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彰显了他作为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 尽管他的演艺事业在演技和社会影响力上备受认可,但他的生平也充满了挑战和努力。他在电影拍摄中常常面临工作压力和时间限制,但坚持不懈地追求演艺事业的卓越。他的创新精神和才华是他成功的关键,也是他电影事业的灵魂。 马莫提是印度电影界的传奇之星,以其卓越的演技、多才多艺和长期影响力备受尊敬。他的演技作品深刻反映了印度社会和人性的多样性,为印度和国际电影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是演技的巨匠,是社会的偶像。

中国“铁娘子”董明珠,30岁丧夫南下打工,从底层销售员到世界500强掌舵人

提起董明珠,大家都会想到格力,董明珠就是格力的代名词。但她曾经只是格力的一名推销员,靠营销能力一路晋升到集团总裁,并把格力打造成世界500强企业。 她也曾虎口夺食挽救格力不被外资吞并,人称铁娘子。强悍,刚正无私是外人给她的标签,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曾经的她30岁丧夫,为了给儿子更好的生活才南下打工。 这个铁面女霸总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平淡的前半生,却遇丧服之痛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江苏南京。那时候的口号是“多生致富”,每家都是七八个兄弟姐妹,老董家自然也有七个兄妹,董明珠在家排行第七。 家中兄弟姐妹多了,生活自然过的拮据,但董明珠是家里老幺,所以她总能得到多一点的宠爱。胆子大,敢顶嘴,不服气都是老幺董明珠的性格特点。 你以为她会被宠得乖张跋扈吗?那倒真没有。董明珠小时候家教很严,她性格要强,不服输,但又知是非,讲道理,人送外号“董有理”。 要不是这不服输的性子,她也不可能在格力从打工妹做到集团总裁了。 大学毕业之后,董明珠找到了一家化工研究所的做行政管理的工作。后来,遇到了她的爱人,两人婚后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夫妻和睦,儿子可爱,董明珠的生活也算过得安稳幸福,可好景不长。 1984年,董明珠30岁的时候,她的丈夫不幸病逝了。那个时候,董明珠既要处理自己悲痛的情绪,又要上班,还得照顾两岁的儿子。 无助大概是她那时最深刻的感受了,但悲伤过后,还是努力生活。董明珠知道靠自己能把儿子养大,但是很难给儿子最好的教育和物质条件。 那个时候正好是国家经济腾飞的时期,很多人从国企辞职,南下创业。董明珠看到身边人南下打工挣到一倍多工资,她也心动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乘之。于是,董明珠在陪伴儿子念到小学之后,就把孩子交给家里人照顾,自己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 南下打工,因要回“赖账”而成名刚到深圳那年,她已经36岁了。这个年龄在南下打工的队伍中,算是比较大的了,工作也没那么好找。 后来,几经辗转董明珠来到了珠海的海利空调厂,也就是格力空调的前身,从此她便扎根在格力了。 上世纪90年代,国内还没有兴起电子商务,零售行业都是依靠经销商铺货的模式销售,也就是现在说的B2B模式。 因此,在那个信息不通达的年代,谁跟经销商的关系好,谁的货就能多卖些,再加上那时的物流也不发达,很多经销商会为了节省运输成本会提前拿货。 而各个厂家为了维护跟经销商的关系,都会默许经销商赊账压货。赊账的结果,自然就是要账难,那时的海利也面临了很多货款要不回来的情况。 董明珠入职后就被派去安徽要账。而且,她要的账还是最难要的“赖账”。那个安徽最难搞得“无赖”经销商,赊欠海利42万的货款。 42万在90年代有多值钱?那时候,工人一个月工资才400元左右。如果按通货膨胀换算,也相当于现在的420万元。 这么大的数额交给董明珠一个人去要,估计就是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态了,也可能是没人愿意去的工作,丢给了新来的董明珠。 可董明珠是什么脾气?她想想自己离开儿子打工,不就是为了创出一番事业,给儿子更好的生活条件吗?人都到安徽了,不拿回去点东西她是不会甘心的。 为了能要回货款,董明珠也是想尽各种办法。一开始,她去跟经销商讲道理,想以理服人。 结果,这个经销商就是个老油条,各种太极就把这个“董有理”小姐给打发了。几天下来,董明珠不仅一分钱没要到,还被人耍得团团转。无奈之下,董明珠想到另一种策略,以赖制赖。 她每天都跟在经销商身边,形影不离,走哪儿都有人问经销商身边的人是谁,最后都解释不清了。好在这个无赖经销商只是赊账,而不是恶霸,要不然董明珠都不知道被打几回了。 就是在董明珠这样不气馁的追债下,经销商终于让步。董明珠也从安徽拉了一批库存空调回珠海了。 当一车车的空调运到厂里时,海利的员工们都惊呆了,没有人相信多年的行业潜规则居然被董明珠给打破了。 一战成名的董明珠,也因此得到了厂长朱江洪的赏识,提拔她做销售经理负责一个城区的产品销售。 这次艰难的要账经历,也让董明珠明白,企业要存活下去就必须取消赊销模式,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厂长。 在得到厂长朱江洪的默许后,她便在自己管辖的城市实行了钱货两清的进货方式。起初,那些经销商并不同意,但是董明珠也没有退步。 这里就要说下厂长朱江洪了,董明珠能有这个底气跟经销商抗衡,都是厂长多年严把产品质量关,给了她底气。 那时候,海利的空调质量在市场上是有口皆碑的,很多消费者只认海利的牌子。董明珠就想,“你经销商再牛气也比不过客户。 东西好坏是客户说了算的,若客户想买,而你家没货,别的商家有货,那你还是的来找我进货。”就这样,董明珠帮助海利改变了销售结算方式,让公司的资金链活了起来。 1992年,董明珠业绩做到第一,成了销售女王,她的个人销售额就突破了1600万,单人完成全公司八分之一的销售量。 出众的营销能力为董明珠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晋升,而海利空调厂也变成了格力集团。 虎口夺食,保住格力没被贱卖2001年,董明珠被任命为格力空调总经理。两年后,格力集团按政府要求开始了改制工作,主要牵头负责人是当时的珠海市市政府。 为了成功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珠海市市政府打算效仿深圳水务集团的做法,欲出让股权给外资企业来完成国企改制。 当时的中国是积极拥抱外资的政策,各地政府都以引进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为荣。珠海市更是为引进美国开利集团,同意了他们以9亿美元收购格力电器的要求,但是董明珠知道后却坚决反对。 她直接冲进珠海市领导办公室,要求终止收购行为,她跟领导说,“你们这种行为就是胡闹,如果你们不同意终止收购,我就去省里反应,去中央反应。” 而开利集团为了达到目的,也给董明珠开出了8000万的年薪,但这些都没能让她松手。 因为董明珠知道,开利集团收购格力并不是来帮助格力发展的,而是看上了格力的销售渠道,打算吞并格力后让自己的空调品牌替代格力,占领中国市场。 而且,那个时候的格力年销售额有165亿,美国开利却想以9亿美元就收购格力股权,这不仅赤裸裸的贱卖,还是把格力送上“断头台”。 对于带着格力一起成长起来的董明珠来说,格力就像她的孩子一样,自己的孩子受到威胁,做“母亲”的拼了命也会保护好它。 董明珠跟领导承诺,她会把格力打造成世界500强来替代引入开利集团的方案。最终,在她的坚持下终止了这次收购计划。 事实上,董明珠也完成了她的承诺。2019年,格力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排名第414位。 之后的格力,仍然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每次董明珠都能带着格力闯过去。如今格力研发自己的芯片,做直播带货进军电商平台都进展顺利,虽然未来还会遇到其他的困难。 但是,将来的事情会怎么发展,谁又能知道呢?至少董明珠已经打造出了,我们自己的世界50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