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未来的健康:安迪·何

Date:

中国医疗行业的规模庞大,难以想象。全国共有430万名医生,分布在37000家医院中,每年为超过2亿名医院访客提供服务。

中国医疗行业的年收入超过1.5万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成为该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每千人拥有近七张病床,是美国的两倍。

“归根结底,我们没有足够的医生和护士,因此AI等技术的进步至关重要。”

但是,医疗服务提供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到2040年,中国将有超过4亿60岁以上的老人。

“我们需要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安迪·何说道。“财务资源短缺,这是需要对医疗系统进行根本性甚至系统性变革的失衡。”

在他担任全球技术巨头飞利浦大中华区的首席区域领导期间,他深度参与了这一领域。飞利浦是医疗领域的领先创新者,目标是在2030年前每年改善25亿人的生活,其中包括4亿处于欠发达社区的人。

通过创新提升健康

从2015年到今年年初,何先生决定退休。他领导了公司在中国、香港、台湾和澳门的运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并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使飞利浦成为市场上的重要角色。

“飞利浦与超声设备公司CHISON共享高度一致的愿景和互补资源。通过利用彼此的优势,我们共同开发了创新的超声服务。这一合作不仅推动了各类场景下的精准诊断,也在行业内树立了新标准,提升了患者护理和医疗成果。”——CHISON总经理Moyra Mo

他深知,继续投资于尖端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技术对于应对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至关重要。

“归根结底,我们没有足够的医生和护士,因此AI等技术的进步至关重要,这可以提高生产力,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他说道。

关注效率

他通过国际医疗成像对比来阐述这一观点。

“美国一台典型的CT扫描仪每天进行15到30次扫描,而在中国,这个数字轻松超过200次,甚至达到300次,”他解释道。“这种差距表明,当我们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时,专注于效率可以实现什么。在未来的十年里,三分之一的人口将超过60岁,这将进一步加重医疗负担。”

“中国将在未来十年内占全球增长机会的30%以上,因此我们的计划非常依赖于这一势头。”

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的数据,目前中国75%以上的60岁以上公民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其中43%的人同时患有两种或更多疾病。

“与老龄化相关的慢性病推动了高医疗需求,但资源仍然有限。”何说道。

增长的准备

何先生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创新的承诺,使他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并确保他的遗产将长期存在。

尽管过去几年充满了动荡,包括疫情、供应链问题和飙升的通货膨胀等挑战,但他凭借“去现场”的领导风格成功应对了这些挑战。他解释说,这一表达源自精益生产和改善方法中的理念,即承诺“访问工作现场”。

“我不是那种总是坐在办公室指挥一切的高管,”他说道。“我希望真正接触到我所谓的‘市场与人’。我想四处走动,与人们交谈。这是我获取世界走向的最佳见解的方式。”

这是在这个数字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中国,他说,变革的速度令人惊叹。“你需要紧贴市场的走向和动态,获取这些见解。如果没有这些见解,你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他警告道。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继续为人类创造有意义的创新。”

“最好的见解不是来自办公室,而是来自你与所有关键利益相关者、客户、患者和消费者的互动。”

在何先生看来,同样重要的是,企业应该以这些联系为基础进行架构调整。

“许多企业,无论是跨国公司、大企业,甚至是政府,都是以矩阵组织形式运营,”他继续说道。“人们谈论纵向职能与横向职能之间的互动,甚至冲突。但对我来说,你必须横向协作,才能在纵向上取得成功。”

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何先生强调,综合的方式是最好的前进道路。

“关键在于用一个团队、一个目标来完成事情,而不是各自为政。”他说道。“我认为这是几乎所有组织都可以成功的公式。”

传递接力棒

何先生退休的消息发布后,飞利浦首席执行官罗伊·雅各布斯(Roy Jakobs)任命了他的继任者刘玲。

“我要对安迪在过去九年里,凭借其卓越的领导力,兑现我们支持中国国家健康战略的承诺表示深深的感谢。他不仅成为专业客户和个人消费者的信赖合作伙伴,还推动了持续的财务和运营表现。”雅各布斯说道。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中国台湾小伙徐乘到大陆创业,坚持14年创办徐福记,一颗糖果做到百亿身家

从走街串巷卖糖果的糖果小店,到年销售额高达60亿的上市企业徐福记;从在台湾历时14年成为岛内金字招牌,到一跃进入大陆27年成为国内第一糖果品牌。 创始人徐乘从无名小辈到身价上亿,跻身台湾富豪榜第25位。徐乘是如何带领徐氏四兄弟创立糖果王国徐福记的呢? 讲述原创商业创始人故事,传播商业智慧。 创业初期徐福记是由徐家四兄弟徐镨、徐乘、徐沆、徐梗于1978年共同创立。当时四兄弟就立志要做生意,想要一起干一番事业。 他们走访市场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一颗糖果上,没想到这颗糖果后来真的让徐氏四兄弟身价翻了好几百倍,家族身价高达上千亿。 创业前期很艰难,生意不好做,徐家兄弟就开始走街串巷叫卖糖果。糖果零售店也看不上小商家,不给四兄弟好脸色,四兄弟就免费给糖果店老板送货,帮老板干活,维系关系,老板们纷纷夸赞四兄弟。 就这样,徐家兄弟以及他们的徐记糖果在糖果店老板们心中的好口碑建立起来了,有时遇到客人,也会介绍介绍。 坚持叫卖糖果14年,徐记糖果在岛内的口碑越来越好,慢慢成为了台湾的金字招牌。 不料想,由于原材料成本升高,盈利大不如从前,工人们也越来越不好找,眼看糖果生意前路漫漫坎坷重重,可把四兄弟愁坏了。 改革开放初期,到国内市场抢占先机刚好赶上1978年改革开放,国家在沿海大力发展经济,国民经济和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国家对企业的扶持政策给予大力支持。 徐乘就带领四兄弟来大陆发展,抢占先机。 此时糖果市场竞争和品牌还处于空挡时期,开发较早的广东一直是零食业者的聚集之地,消费市场占有全国的一半,徐氏四兄弟看中了东莞,决定在东莞打拼糖“国”。 他们搭建厂房,招聘工人,并创立自己的品牌徐福记。因为兄弟虽然在台湾长大,但祖籍是福建的,所以他们就在原先的徐记中间加入了一个“福”字。 也预示着赢取福利,开业大吉。从此徐记改为徐福记。 创业之旅开启,可是创业之路并不好走,当时白兔奶糖小有名气,现在也是80/90后的回忆,要想超越大白兔的名气,不是那么容易。 徐福记虽是做糖果起家,但是如何在内地打响品牌,如何打造属于徐福记的风味糖果,是徐乘当时面临的棘手问题。 恰逢春节,糖果需求量上涨,借此机会,徐乘很快推出徐福记新年糖果系列,一上市便火遍大江南北。 他发现人们在春节消费糖果特别多,小孩都爱吃糖果,当时国内经济好转,到了过年这个全家团圆的的日子,大家也都不吝啬花钱,各家各户都少不了买一些糖果蜜饯。 于是他准确把握商机,以春节作为营销卖点,推出了徐福记新年糖果系列,可谓火遍家家户户。 徐福记还改用用新年红和新春对联的外包装,徐福记不仅销量大卖,而且还成为了新年必备品的标志之一。 当时市场普遍是软糖和奶糖,徐福记一口气推出几十种口味的糖果,冰糖、奶糖、什锦糖、花生糖…产品种类多样、质量一如既往,大受欢迎。 这让徐福记尝到了投入终端直接产生效益的甜头。 徐福记在营销策略上别具一格糖果的种类越来越多,成本不同价格也就不同,消费者的选择也有限制。于是,徐乘决定统一产品价格,即所有糖果一个价,喜欢什么就勾选什么。 这个策略极大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徐福记在国内糖果市场的销售额稳居第一。 人红是非多,物红冒牌多。自从徐福记的品牌打响,假冒仿劣产品也相继出现,很多仿冒商用徐福记的外包装做幌子,偷梁换柱,里面装上自己家的糖果,整个市场被扰乱,这让徐福记吃足了苦头。 徐乘后来想到一个解决办法:用“品牌专柜”的方式,在各大销售点用桶子装满散装糖果,配上徐福记专有的的logo,这样以来,消费者的权益和商家的权益都得到了有效保障。 2000年起,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级大卖场纷纷进驻中国。徐福记当机立断,和各大卖场合作。 在卖场中建立专柜,通路打开了财路,除了大卖场跟进之外,徐福记还形成便利店、代理商等渠道,“糖果大王”的称号实至名归。 从西藏到广州的大卖场,都能看到我们的产品。”徐家四兄弟很自豪,有卖场的地方便有徐福记的身影。 2006年,徐福记在新加坡上市,市值达到26亿。 2008年,徐福记国内已拥有90多家销售分公司,销售专柜达5000多个,超过13500个终端零售点,员工也从1900名,急速扩张至一万多人,徐福记成为中国最大糖果和糖点企业之一。 徐福记迎来了又一次瓶颈。糖果产业属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层出不穷,老骨干固然重要,新生力量不可或缺,企业要想屹立不倒,必须要与时俱进。 新青年很多不愿意到这样的传统企业工作。吸引不到人才,缺少年轻人的创新大胆,导致徐福记的研发受限,未来岌岌可危。 徐乘发现雀巢当时在中国的市场渺小,但是雀巢的研发创新是赫赫有名的。于是,徐乘决定和雀巢合作。 一来徐福记可以帮助雀巢扩大中国市场,二来,雀巢也可以帮助徐福记跟随潮流,涌入鲜活的生命力。所以两者就达成了强强联合的决议。 2011年以来,徐福记每日产量高达1500吨,连续21年成为销量第一,年销60亿元。2019年,成为广东省企业500强,排名252,制造业100强,排名50。 2021年,登上艾媒金榜公布的《2021中国新春零食里暴利和品牌线上发展排行榜的的TOP10》,位于第六位。 徐乘作为国内糖果行业的领跑者,为人低调。做糖果40余年,扎根大陆27年,他坚持把糖果做强做大,不惧坎坷,踊跃创新,始终追求产品的质量和口碑,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2011就被发现其身家已高达14.1亿美元(近1000亿人民币)。

历史智者:于盈势的学术传承与卓越成就

于盈势(Yu Ying-shih)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历史学家,以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领域的杰出成就和卓越贡献而广受赞誉。他的学术生涯跨足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哲学等多个领域,为推动中国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位历史智者的生平和学术传承。 于盈势于1930年出生在中国江苏省,他在中国接受了初等教育,之后前往美国攻读学士学位。随后,他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之后他的学术生涯开始蓬勃发展。 于盈势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哲学等多个领域。他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思想史概论》,该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的演变和传承,为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提供了重要的框架。他的工作为中国学术界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此外,于盈势还在文化传承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他强调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他的研究为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为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于盈势的学术贡献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研究和论文被全球各地的学者广泛引用和传播。他多次获得了重要的学术奖项和荣誉,包括美国文理科学院颁发的“人文与艺术领域杰出贡献奖”(The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s to the Humanities...

阿里吉特·辛格:印度音乐界的王者之声

阿里吉特·辛格(Arijit Singh),是印度音乐界最杰出的歌手之一,以其出色的音乐才华和深情的嗓音而备受喜爱。他的歌声深入人心,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使他成为印度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阿里吉特·辛格的生平事迹、音乐成就以及他在印度音乐界的独特地位。 早年生活和音乐启蒙: 阿里吉特·辛格于1987年出生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贾尔帕伦,他的音乐之旅始于他的早年。他的父亲是一名歌手,这为他的音乐生涯提供了启蒙。在成长过程中,他学习了各种音乐形式,包括印度古典音乐和半音乐。他的音乐天赋逐渐显现,年轻的阿里吉特开始参加音乐比赛,并在其中获得认可。 突破性瞬间和职业生涯: 阿里吉特·辛格的突破性瞬间发生在2010年,当时他参加了印度音乐真人秀节目《X Factor》。尽管他在比赛中未能获胜,但他的声音引起了观众和音乐导师的注意。随后,他开始受到印度音乐制作人的邀请,为电影创作歌曲。他的第一首播放的歌曲是电影《Murder 2》的主题曲 "Phir Mohabbat",这首歌曲立即赢得了听众的喜爱,为他的职业生涯打开了大门。 音乐成就和畅销专辑: 阿里吉特·辛格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歌唱风格而著称。他的音乐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包括浪漫、抒情、摇滚等。他的歌声具有深情和感染力,使人陷入其中,情感油然而生。他的歌曲常常成为电影的亮点,为情感戏剧和浪漫场景增添了深度和情感。 阿里吉特·辛格的歌曲常常在音乐排行榜上占据榜首位置,并在社交媒体上广受欢迎。他的歌曲包括《Tum Hi Ho》、《Channa...

蔡建仲:创新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与企业家

蔡建仲博士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以其在创新领域的杰出贡献而广受赞誉。他不仅在学术界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科技创业和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蔡建仲博士的生平、学术成就、创业经历以及他在创新领域的重要贡献。 早年生活与教育 蔡建仲博士出生于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求知欲的家庭,从小就表现出对科学和技术的浓厚兴趣。他在新加坡接受了优质的教育,获得了工程学士学位,并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作为专业。他的早期教育为他未来的科研和创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术成就与研究领域 蔡建仲博士在电子与计算机工程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的学术成就。他的研究涵盖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技术、无线通信和物联网等多个领域。他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工作尤为突出,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论和技术,为全球无线通信标准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他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科技创业与创新生态系统 蔡建仲博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成功的科技企业家。他创办了多家科技公司,专注于开发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并推动这些解决方案在市场上的应用。他的创业精神和领导力为新加坡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科技产业的发展。 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蔡建仲博士一直致力于构建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发展。他积极参与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促进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同。他的工作有助于加速科技创新的转化和商业化,为新加坡的科技产业带来了更多机会和潜力。 奖项与荣誉 蔡建仲博士的卓越贡献赢得了多项国际性科学奖项和荣誉。他被授予了多个著名奖项,以表彰他在电子与计算机工程领域的杰出成就。这些奖项和荣誉证明了他在科学界和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也为他的科研工作和创新努力提供了高度的认可。 蔡建仲博士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他通过自己的科研工作、创业经历和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不断推动着科技的进展。他的研究在电子与计算机工程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全球通信技术和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为新加坡的科技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有助于推动科技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蔡建仲博士的故事是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典范,激励着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和创业者,追求卓越,不断推动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