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申报奖项申报奖项申报奖项申报

戈壁滩上盖鸡舍,魏晓明深耕蛋种鸡养殖行业29年

Date:

有这么一个人,他坚持29年去做一件事情,深耕蛋种鸡养殖行业,一步一步成为中国蛋鸡制种业的领军企业。并且在2021年4月成功上市,成为中国蛋鸡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1965年,魏晓明出生在浙江绍兴,恢复高考之后,16岁的魏晓明考进了西北农业大学。

别人都选择了稳定而又体面的专业,而魏晓明却选择了畜牧专业,这一次专业的选择,也奠定了他未来的整个人生。

1985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宁夏大学农学院牧医系做了一名大学老师。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在别人看来这样的工作已经是相当不错了,稳定而且受人尊敬。

在当时,正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改革开放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下海经商。作为地地道道的浙江人,骨子里就透着那份不安于现状,敢于奋斗的精神。

“下海”经商
于是他大胆决定,要“下海”经商,但是这次经商的地点并不是繁华的大都市,而是荒芜的大西北。

1992年,魏晓明拿着找亲戚朋友借来的10万元,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他从宁夏农林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租赁鸡场,购买了3000套蛋种鸡,开启了养鸡事业。

但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样顺利,虽然只有3000套蛋种鸡,规模不大,但事情挺多,于是他发动家人一起帮忙。

从鸡饲料的配比到采购,从鸡的接种疫苗到鸡场的卫生,哪怕是最后的销售以及司机工作都是他为主力,虽然身兼数职,但是他还是干劲满满。

因为那时市场对于蛋种鸡的需求量非常大,只要有产品就能够卖掉,当时的毛利率能达到100%。很快,魏晓明挣到了人生的金。

扩大规模
有了资金他开始扩大规模,租赁了贺兰山腹地部队废弃的营房和库房,开办了新的种鸡场,从家庭模式变成企业模式。

1996年,他决定彻底结束9年的教学生涯,一心扑在养殖业,也相当于给自己断了后路,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

他决定要做好养殖业,而且要把它做成中国的龙头企业。

企业化管理
2000年,魏晓明租赁宁夏回族自治区种禽厂,开始了企业化模式操作,并且在此时,他又做了一项决定,让家族成员全部退出企业管理。

为了加强企业发展,他广纳贤才,招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在这些优秀人才的驱动下,企业发展也越来越好。

魏晓明也不忘放弃学习企业管理,虽然他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但是在企业整体发展策略上他还要不断地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创业模式。

如果养殖业要做大,必须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利用高科技,不仅从饲料的生产,到鸡种的孵化,以及后期鸡肉和鸡蛋的加工销售都必须实现一条龙式的管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不断地考察当地的地势,寻找适合养殖业规模化生产的基地。通过几次的养殖地迁移,他意识到在远离人群的贺兰山下养殖的种鸡更为安全健康。

别人都劝说他,贺兰山下的戈壁滩既没有水资源,又不能通电,交通条件不便利,如果把厂开在那里,成本投入太大。

戈壁滩上盖鸡舍
但是魏晓明认为贺兰山下的荒漠中,自然条件较为独特,而且人口密度小,空气质量比较好,这些优势都符合养鸡的需求。

他在当地建立了养殖试验基地,让原本是劣势的荒漠,在他的精心调养下逐渐变成为了天然的养殖基地,并且给养殖的鸡种带来更大的附加值。

2006年,有了养殖试验基地的成功案例,他决定在此筹建新厂,并且在当地注册为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准备投资2个亿。

目标定位于“打造中国蛋鸡产业生物安全第一品牌”,并且把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次大手笔的投入得到了领导的重视,魏晓明更是信心满满。

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定,公司员工始终把生物安全理念铭记于心中,并且自觉养成生物安全意识和规范行为。

不断发展
2014年,晓明农牧超前完成了鸡种防疫的国家净化标准,并且建立了严格的鸡防疫病净化持续发展方案,确保净化种源的市场持续性供应。

晓鸣农牧不断地提升蛋种鸡的孵化技术和鸡防疫病净化技术,科研实力也一步得到了提升,被确定为第一批中国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禽防疫病净化示范基地。

同时,魏晓明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遵循生物安全理念,针对性研发出适合地势的创新技术,从鸡舍的建立到保温系统,从出粪轨道到通风去味,魏晓明都自己独特的技术。

他倡导“释放天性,生活康乐”蛋鸡养殖理念,为鸡群提供自由采食,栖息,交配的场地。保障了蛋鸡种的成活率,也保障了后期鸡肉的口感和新鲜度,为蛋鸡赢得了市场。

公司的成功养殖模式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2014年晓鸣农牧在新三板成功挂牌,2016年引入了正大集团和大北农集团两个重要的战略伙伴。

两大企业的帮助下,晓鸣农牧不断地扩大企业规模,同时在技术和科研上不放松,魏晓明也一直提倡动物福利养殖模式,保障生物源头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与现在人们所倡导的健康饮食刚好相吻合,所以企业一直良性发展。

从2014年就实现了年盈利上亿元,并且2015年到2016盈利一直持续上涨,成为国内蛋种鸡规模前三名,国内竞争力极强的龙头企业。

成功上市
2021年4月,晓鸣农牧迎来它的辉煌时刻,在香港广交所成功上市。这次上市也标准着企业将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如今,晓鸣农牧成为宁夏第一个上市公司,它的成功上市,也为宁夏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导向作用。

同时也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很好保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模式,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在贺兰山脚下,整齐排列着8座种鸡养殖厂,显得异常壮观。

这就是魏晓明实现梦想的地方。如今身为董事长的他,仍然坚持深入基层,经常下鸡场,做调查,研发新技术。

这也正是他成功的原因。他对事业的尽职,对工作的严苛,对专业的痴迷,值得敬佩和学习的地方。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有多少钱,而在于他的才能、志向和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孜孜不倦的态度。我们也希望晓鸣农牧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下越走越好。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对话日本人权观察日本主任土井香苗

土井香苗生于197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96年通过日本国家司法考试,后在纽约大学法学院获得国际研究硕士学位。她于2008年担任人权观察日本主任,专注于推动多样性和包容性、保护战时和平民人权及捍卫专制政权下的人权。 土井香苗指出,日本在全球人权框架中并不算糟糕,但在女性、少数民族、LGBT人群、残疾人和外国人(包括难民)的权利保障方面仍存在不足。她强调,日本是少数没有设立人权委员会的发达国家之一,亟需法律系统的改革来保护人权。 在采访中,她还谈到人权观察的工作,尤其是在学校中的研究,揭示了教师在应对LGBT学生问题上的盲区。她呼吁日本政府加强教师培训,并制定相关教育材料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对待。 土井香苗还讨论了难民接纳问题,尽管日本签署了《难民地位公约》,但接纳难民的标准几乎不可能满足,导致许多潜在难民被拒之门外。她指出,日本社会的孤立心态限制了对外来人口的接受度,尤其是对难民的态度。 在谈到多样性社会的形成时,土井香苗表示,即将到来的东京奥运会是提升人权意识的绝佳机会。她希望通过奥运会,日本能够在全球人权领域取得进展,并成为“人权奥运”的象征。 如需查阅完整文章内容,敬请订阅《亚洲人物》杂志,以获取更多深入报道与独家专访。订阅后,您将能够全面了解最新的亚洲人物故事及全球重要议题的权威分析。

越南建筑商Fecon为新项目寻找日本合作伙伴

Fecon主席Pham Viet Khoa 越南主要建筑集团Fecon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开发项目寻找日本合作伙伴,董事长Pham Viet Khoa周五在这里告诉我们。 Khoa说,我们寻求与具有管理、财务和技术能力的日本公司建立伙伴关系。 他希望在房地产和城市发展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未来项目上进行合作。 Khoa共同创立了Fecon,现已在胡志明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与日本中日本高速公路在越南的收费公路业务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 Fecon还与Taisei和Shimizu等日本总承包商有业务。 Fecon负责监督越南的多个房地产和城市开发项目,包括北部兴安省的My Hao花园城。这个200公顷的混合用途开发项目将拥有住宅和商业设施。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 在越南中南部的一个城市Cam Ranh,一个“日本村庄”将类似于日本的城镇景观。 Fecon参与了整个越南的发展项目。(Fecon) Fecon希望通过与日本企业和投资者建立的特殊用途公司参与项目。 Khoa说,越南人非常钦佩日本的城市发展。“居民将受益匪浅。我们希望把日本公司放在首位。” 在中美关系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中,希望将工厂或办事处迁出中国的全球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该国的房地产开发。 Khoa说,越南需要发展基础设施,才能成为搬迁的接受者。对工业园区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将增加,对电力的需求也将增加。 Fecon还对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进行了投资,并正在探索与日本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伙伴关系。 Khoa说,越南的风力发电潜力巨大。 子公司Fecon Energy负责该集团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正在考虑的一个选择是让一家日本公司投资Fecon Energy。另一个是Fecon...

10年创办3家上市公司,“创业教父”季琦开创酒店出行新时代

携程、如家、汉庭、华住,这些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酒店出行领域方面的企业,都是他创业路上的累累硕果。这位传奇创业者,就是季琦。 由于他永不停歇的创业经历,崇拜他的年轻人便给他起了“创业教父”这个雅称。 1966年10月,季琦出生在江苏南通的一个小村庄。家庭并不富裕。上学时季琦每天来回步行几公里,只为回家吃一碗午饭。 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回到家才发现家里也没吃的,只能饿着肚子再回学校。 年少的拮据生活,给了季琦奋斗的方向和目标。要获得成功的人生,就要靠自己的努力。而努力的捷径,就是用知识武装自己。 考入交大19岁那年,季琦以全县第二的好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在1985年,上一所交大这样的名牌大学,就意味着毕业分配工作,一辈子的铁饭碗。 但季琦并没有选择安稳和平凡。本科毕业后,他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人机交互和互联网。 研究生还没毕业,季琦便开始在电脑领域第一次创业。但在这一领域如果没有规模效应,很低,他也因此没有坚持下去。 研究生毕业后,因为妻子的关系,季琦来到美国。90年代初期的美国,互联网已经成型。 美国已经有多家大型知名的互联网公司,而中国国内虽然各种力量蓄势待发,但互联网尚未被开发。 回国创业一切都是刚刚好。季琦看准时机,1995年,他回到上海开始创业。由于互联网这个产业,刚刚破土萌芽。虽强健而有力,但初期速度很慢。 国外的互联网企业也对中国这块儿新鲜的市场跃跃欲试。就是在这不易的条件下,尚还年轻的季琦,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100万元人民币,也为后期创办携程积累了经验。 1999年,是季琦创业的黄金拐点。这个拐点的到来并不意外。那年季琦组了个海归人员的饭局。其中便有后来“携程四君子” 中的梁建章和沈南鹏。 那时的梁建章是甲骨文中国区咨询总监,而沈南鹏则是德意志银行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对中国市场的见解认同和旅游领域的方向一致。三人一见如故,立马开启创业之路。 三次创业丹桂飘香的10月,季琦投入40万,梁建章、沈南鹏各30万,以100万元注册资金,成立携程网公司。 由于三人并没有做过旅游行业。初期在公司的运营操作上,都是照搬的国外同类公司的管理模式。后来精通管理的范敏加入公司高管团队。 四人分工协作、各司所长。公司很快步入发展快车道。携程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熟知。而“携程四君子” 创业成功的故事也被年轻人津津乐道。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携程2003年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前夕,季琦离开携程管理层。就在大家认为季琦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时,季琦下一个辉煌却已经开始酝酿。 携程的成功,为季琦积累了财富,也让他成为一个成功的公众人物,人们开始关注他的动向。 季琦没有停下,当初在经营出行领域方面时,他敏锐注意到一个需求很大却空挡的领域--经济型酒店。 随着经济的繁荣,中国人民富裕了,经常出差和自助旅游,而此时能选择住的酒店,要么是很贵的星级酒店,要么是舒适度很差的私人小旅馆,这使大多数生活富裕的中产家庭很尴尬。 虽然季琦找准酒店行业,但如同第一次创业一般。在前,他完全是个外行。 季琦为了了解这个行业,他选择“试住”。那时的经济型酒店行业,仅有“锦江之星” 和“新亚之星” 两家。 季琦几乎住遍了每一家“锦江之星”,一住便是多日。研究房屋布局和装修风格,找酒店经理与服务生聊天,从聊天中了解酒店经营管理模式,回家后仔细整理揣摩研究。 就是这样一位亲力亲为的CEO,创办了“如家酒店”,取意“像家一样”,宾至如归。 季琦摒弃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加盟模式,选择价格服务标准统一的直营店模式。他还将中国实际和西方现代酒店管理融合起来,为我所用,取长补短。 简约明快的设计风格,干净无痕的卫生洗浴,吸引了大批经常出差的固定客户,而如家的积分会员制也为如家留住了客户。 又是三年,2006年,季琦创办的第二家公司--如家,也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如家上市前夕,季琦再次离开了。 也有记者曾问过他:为什么总在成功后离开?季琦坦诚说到:开始创业时,资金和经验都不足,需要协作打团体战。但他始终记得要创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所以,季琦在如家全国布局一百多家直营店时,决然离开。 在创办汉庭时,季琦已经是一位“创业教父”。正是因为如此,他深知中国创业的黄金期已经过去。 金融危机来了,许多投资人资金链断裂。汉庭的起步也是危机四伏。在最艰难的时候,季琦转掉了如家的股份,成就了汉庭的坚挺崛起。 除了环境的波动,汉庭本身的发展十分顺利。投资人看好汉庭,更看好季琦。住过汉庭酒店的人,称赞汉庭为“比如家更如家”,更优雅,更适合中产阶级。 2010年,季琦的第三份心血--汉庭,再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从此,季琦便是创业领域上的巅峰。 “创业教父”此后的汉庭,完成对多家世界级集团公司的合作并购。后改名为华住集团,市值超过千亿。 品牌我们熟悉的有汉庭、全季、花间堂、禧玥等等。全国6700多家店面,为社会提供八万多个就业岗位。是仅次于万豪和希尔顿的世界第三大酒店集团。 季琦从上学的那天开始,他便没有停止过努力。当每一份努力结出了硕果时,季琦总是能看到下一个努力的方向,永不停歇。 季琦十分崇拜乔布斯,还将乔布斯的头像挂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激励自己。最终季琦也活成了乔布斯一样的人物。 无论是“季布斯”还是“创业教父”这样的名头,季琦都一笑而过。他很少回味那些足以沾沾自喜的成就,总是为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我能做什么?” 一个永远在路上的人,是不会停下向前的脚步,是不会丢失坚定的目光。一次次创业的成功,为季琦带来了实际的财富回报。 2020年,季琦以278亿元人民币位列新财富富人榜第90位。 季琦由创办小公司开始,到独自做大公司。他的创业也有困难,也有波折。他总能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一个个奇迹。

潘清山南:越南的音乐才子与文化传承者

潘清山南(Phan Thanh Sơn Nam)是越南备受尊敬的音乐家和文化传承者,以其在音乐艺术领域的杰出成就而广受赞誉。他的音乐才华和对越南传统音乐的热爱使他成为了越南文化的珍贵宝藏。本文将深入探讨潘清山南的生平、音乐成就以及他在传统音乐传承中的重要角色。 早年生活与音乐之路 潘清山南出生在越南,从小就展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他的音乐之路始于童年,受到了家庭和社区的音乐影响。在他的祖父母和父母的引导下,他开始学习越南传统音乐和民间乐器的演奏。这段童年时光培养了他对越南音乐传统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传统音乐的守护者 潘清山南以其对越南传统音乐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而闻名。他是越南古典音乐的传承者和守护者之一,致力于传承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音乐表演和教育工作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越南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 音乐教育与传授 潘清山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在越南各地举办音乐工作坊和讲座,传授越南传统音乐的知识和技巧。他的学生包括了许多年轻的音乐家和艺术家,他们在他的指导下继续传承和发展越南音乐传统。 跨文化音乐交流 潘清山南不仅在越南推广传统音乐,还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他与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合作,将越南音乐融入到国际音乐舞台。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国际观众的欢迎,为越南文化在全球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 音乐作品与成就 潘清山南的音乐作品包括了越南传统音乐的经典演奏和原创作品。他的表演充满激情和深度,展现了越南音乐的独特之美。他曾多次获得音乐奖项,为越南音乐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杰出贡献。 文化传承与社会影响 潘清山南的音乐表演和教育工作不仅在音乐界有影响力,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音乐传承和教育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同时也为越南文化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贡献。 潘清山南是一位杰出的越南音乐家和文化传承者,他的音乐才华和对越南传统音乐的奉献精神为越南文化传承和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音乐作品和教育工作不仅为越南音乐界带来了荣誉,也为国际音乐舞台增添了越南音乐的独特声音。潘清山南的故事激励着年轻一代的音乐家和文化传承者,继续传承和发展越南传统音乐的美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