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中国最“穷”富豪田家炳,身家百亿却租房,贱卖上亿豪宅建300所学校

Date:

他和李嘉诚在同一时期跻身香港富豪之列,本可以靠炒地皮赚取更多财富,却偏偏要散尽家财,兴办教育,振兴中华。

晚年遇上金融危机,他贱卖上亿豪宅也要践行捐校的承诺,先后资助几百所学校,上千所农村图书馆。为纪念他的功绩,中国紫金山天文台甚至将小行星2886命名为“田家炳星”。

他的善举泽荫两岸四地,被人们称之为“百校之父”。他就是中国最“穷”富豪田家炳。讲述原创商业创始人故事,传播商业智慧。

南下开辟新商路,寻求生机
田家炳1919年,出生于广东大埔。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家境殷实。奈何在他16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家道中落。田家炳只好辍学从商,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那一年,国家战事连连,内有分裂势力,外有强敌入侵。国家尚且不稳定,何来家庭的安稳度日?为了能支撑家业,田家炳只能去越南推销家乡的瓷土。

好在,那个时候南下做生意的广东人有很多,他们在当地组织了同乡商会互相帮扶。就这样,田家炳的生意起步虽难,可也慢慢做出了小成绩,还成立了茶阳瓷土公司。

可惜,在动荡的年代,安稳都是一种奢侈。田家炳的瓷土生意好转没多久,国内时局变动,汕头沦陷了。

田家炳的商品运输通道被中断,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举家转往印度尼西亚从事树胶工业。

或许,广东人骨子里勤劳能吃苦的性格就很适合做生意,田家炳在印尼的树胶事业慢慢的也做得很不错。

但那个时候很多中国人跑到印尼谋生路,由于中国人普遍吃苦耐劳,无形中让很多当地人丢了饭碗。

这导致当地人的排华情绪越来越重,为了家人的安全和子女的教育问题,田家炳决定举家迁到香港。

1959年,来到香港的田家炳就在新界屯门填海建厂,开始生产塑料薄膜和人造皮革。

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是经济发展势头最盛的年代,也是有限的生活水平与膨胀的欲望并存的年代。

很多有头脑的商人都借着好时机,跻身香港富豪之列。

田家炳靠着他的皮革生意,成为了香港的“皮革大王”,而同时期的李嘉诚凭借他的长江塑胶厂,做成了香港的“塑胶花大王”。

到1980年,田家炳已成为香港著名的亿万富翁。

退出商场,转身投入慈善事业
人生路口的转折也是从1980年开始。这一年,李嘉诚在股市上成功低价吸纳大量“和黄”的股票,实现了他家族财富的又一大飞跃。

而田家炳却选择了更让他牵挂的是国家的教育事业。田家炳深知国强才能民富,而国家要想强大,教育一定不能落后。

于是,自认赚足财富的他,在1982年创办了公益组织“田家炳基金会”,开始了退休后的“散财之路”。

其实,田家炳做慈善并非从1982年开始的。早在六十及七十年代,田家炳便曾出任东华三院、博爱医院等多间慈善机构要职,推动社会福利工作。

成立了田家炳基金会后,田家炳坚持“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的原则,专门捐办教育、医疗、交通、文娱等公益事业。

先后资助了全国93所大学、166所中学、44所小学、专业学校和幼儿园20所,以及1800多所农村学校图书馆。

田家炳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的那几十年,百废待兴,我们国家跟世界强国之间有太多的差距要赶超,有太多的事业要抓紧建设。

而这一切都需要人才,自己的个人财富再多也是有限的,唯有把这些财富都铺在教育上,才能在祖国的土壤上,撒上希望的种子,让孩子们一代代的成长起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为此,他把慈善当成了第二事业奋斗,倾注毕生的财富和精力也要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前行。

为了更好地做慈善,田家炳把工厂交给了子女去管理,同时也要求工厂每年要捐出利润的10%,用于慈善事业。

而田氏家族在香港的厂房、写字楼的租金收益更是拿出8成捐给基金会,只保留2成用于日常维护运作。

据田家炳的子女说,他们在香港的租金收益每年大约1亿元港币,老爷子坚持要捐出去,给孩子们建更多的学校。

对于田家炳来说,慈善就是他的信仰。他曾说:“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无私奉献;能把自己的财富资助公益事业,广大民众受惠,自己精神上也可获得无法形容的安慰和享受。

我们不妨将慈善公益看作是自己恒久而辉煌的事业。”

卖豪宅建学校,践行慈善承诺
即便是遇到了香港金融危机,田家的商业遭受了重创,田家炳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慈善承诺。

1997年香港的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田家炳的产业也难以幸免,变得入不敷出。

这种时期,就算先顾及自家安危,暂停基金会事务都是能被理解的。

但是,在田家炳得知,基金会原定捐赠学校的计划早就对接好后,他决然卖掉了自己居住37年的花园洋房,也要完成原定的建校计划。

要知道,田家炳售卖的这栋洋房原本价值上亿,但当时着急出售用钱,就只卖出了5600万港元。

房子卖掉后,田家炳拿出500万兑现基金会之前的建校承诺,剩余资金也没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在内地又新建了几十所学校。

在早年的一段采访中,他回忆道“当时经济很糟糕,但我承诺给组织捐款,他们也已经制定了计划。所以他决定卖掉房子。

一方面,我认为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是浪费钱。另一方面,卖的钱可以资助20多所中学。我认为这样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事实上,田家炳也确实像他采访中说的那样,是一个不在乎个人享受的人。生活中的田家炳就像个“苦行僧”。

即便曾经身价上亿时,他也践行节俭的生活作风,一双鞋穿了十年,一套西装穿了40年,就连过80大寿这么重要的日子,他也没有摆酒席。

也可能是前半生的经历太坎坷,田家炳更加懂得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国强才能民富的道理。

他办教育不像别的富商那样,只是拿出一部分财富成立慈善基金,而是几乎散尽了自己的家产在做慈善。

这样的大爱也感动了很多人,为此,国家紫金山天文台还将小行星2886命名为“田家炳星”,以此表达对田家炳先生的敬意。

2018年,田家炳老先生离世了。但他仍以小行星的身份照亮着祖国大地。

如今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曾受他资助过的学校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工程师,也托起了建设祖国的重任。

田家炳老先生终其一生做慈善,在最富有的时候,放弃财富只为多捐一所学校,多帮助一个人。这样的大爱善行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引领未来:专访沙特化工控股公司CEO Thamer Al Muhid

在能源安全和工业自给自足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资源控制和制造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当前的全球地缘政治环境中。据IME 2023年的数据,美国作为工业应用炸药的最大消费者之一,该行业每年为其经济贡献超过190亿美元。对于像沙特阿拉伯这样快速增长的爆炸性弹药市场,沙特化工控股公司(SCCH)在过去52年中一直是该王国发展的核心。 SCCH成立于1972年,最初专注于爆炸物领域,2000年扩展到医疗保健领域。到2001年,它在Tadawul上市,发展成为一个由六家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其中五家在沙特,一家在埃及。 在爆炸物领域,SCCH拥有沙特化工有限公司(SCCL),自1972年以来一直为民用和军用制造和分销爆炸物,以及于2006年成立的埃及合资公司苏伊士国际硝酸盐公司(SINCO)。在医疗保健领域,它拥有AJA制药工业有限公司(AJA Pharma),领导制药制造和商业化,而沙特国际贸易公司有限公司(SITCO Pharma)、化工商业投资有限公司(CCCI)和物流服务公司(CSC)则负责分销、营销和物流服务。截至2024年5月,SCCH的市场价值为20.8亿美元。 SCCH的集团CEO兼董事总经理Thamer Al Muhid正在通过创建两个控股公司来管理爆炸物和医疗保健业务,推动公司重组。对于任何其他公司来说,如此规模的重组可能导致潜在的运营中断、资金短缺,甚至财务成本。然而,SCCH已经证明自己是一个特例。这家多元化的沙特股份投资公司在2024年第一季度录得净利润244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860万美元增长了两倍多。2023年,SCCH的利润达到4870万美元,较2022年的2130万美元增长了128%。 “我们目前正处于SCCH转型计划的第二阶段,这涉及一种发展性方法,专注于重组子公司以提高价值并实现战略目标,”Al Muhid说。“通过建立两个独立的控股公司——一个专注于爆炸物,另一个专注于医疗保健——我们将提高生产力,在各个层面增强本地化,并推进关键部门,以创建可持续的经济并支持沙特非石油部门的发展,这与沙特愿景2030的目标一致。”SCCH于2020年6月启动其战略转型计划的第一阶段,标志着其向控股公司的转型。 Al Muhid坚持认为,迄今为止,转型战略非常有效,使2019年至2023年间的利润增长了五倍多。具体来说,2023年民用爆炸物的销售额总计1.349亿美元,较2022年的8640万美元增长了55.8%。SITCO Pharma的年销售额在2023年达到11.2亿美元,较2022年的8.8亿美元增长了28.4%,而AJA...

杨昆霞(Melissa Yang):从技术极客到旅游产业的革命者

杨昆霞,人们更熟知的名字是Melissa Yang,是现代旅游技术行业的杰出代表之一。作为Tujia(途家)的联合创始人,她将技术与传统住宿产业相结合,为全球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住宿体验。 Melissa的背景让她与众不同。她拥有丰富的技术背景,曾在微软和Expedia工作,并在这两家全球知名的技术巨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微软,她作为技术专家,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的开发;在Expedia,她则是技术与旅游的交汇点,开始对旅游市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正是这样独特的背景,让Melissa看到了技术对旅游行业的巨大潜力。在中国,尽管旅游市场蓬勃发展,但针对短租和家庭旅游的服务仍然十分有限。Melissa看到了这个机会,并决定创立Tujia,专注于为中国游客提供高品质的短租住宿服务。 Tujia的创立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初创时期,Melissa和她的团队面临了诸多挑战:如何确保住宿的品质?如何获得足够的房源?如何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并信任Tujia?但是,凭借团队的努力和Melissa的坚韧不拔,Tujia迅速成长,成为中国短租市场的领军者。 与其他短租平台不同,Tujia不仅仅是一个中介平台。它还为房东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包括清洁、维护和市场推广,确保每一位住客都能获得最佳的住宿体验。这种模式迅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Tujia的用户数和房源数都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 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在技术和旅游这两个由男性主导的行业中,Melissa的成功尤为引人注目。她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极客,更是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她深知,技术的力量不仅仅是改变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生活。 在Melissa的领导下,Tujia不断创新,推出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无论是城市短租、乡村度假,还是豪华酒店,Tujia都致力于为游客提供最佳的住宿体验。 杨昆霞(Melissa Yang)是现代旅游技术行业的典范。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创意、决心和勇气,任何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的领域创造奇迹。通过她的努力和贡献,现代旅游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维斯瓦纳坦·库马兰 —— 天才数学家的探索之路

维斯瓦纳坦·库马兰(Viswanathan Kumaran)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印度数学家,以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而广受赞誉。他的研究工作在数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数论领域的卓越成就。本文将深入介绍维斯瓦纳坦·库马兰的生平、科研成就,以及他在数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早年生活和教育 维斯瓦纳坦·库马兰出生在印度的一个普通家庭,但早年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才能。他的数学天赋在童年就开始显现,引起了老师和家人的注意。他的早期教育为他成为一名杰出的数学家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大学阶段,他选择攻读数学专业,并在研究生时期表现出了出色的数学研究潜力。他的研究工作逐渐引起了数学界的注意。 数论研究 维斯瓦纳坦·库马兰以在数论领域的研究而闻名。数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整数和整数性质的学科。他的研究关注了一些复杂的数论问题,涉及到数的分布、素数性质、同余方程等。他的工作在数论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解决数学领域的难题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方法。 独立思考和创新 维斯瓦纳坦·库马兰以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著称。他喜欢探索数学的未知领域,并寻找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他的独特数学思维为他赢得了同行们的尊敬和赞誉。 奖项和荣誉 维斯瓦纳坦·库马兰的卓越贡献获得了多项国际性数学奖项和荣誉。他的数论研究得到了广泛认可,证明了他在数学界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他的奖项和荣誉也为印度数学界增光添彩,激励着年轻的数学爱好者。 科研传承与教育 维斯瓦纳坦·库马兰一直致力于教育工作和科研传承。他担任大学教职,培养了许多年轻的数学家,传授自己的数学知识和研究经验。他鼓励年轻一代数学爱好者积极参与数学研究,为数学领域培养了优秀的人才。 维斯瓦纳坦·库马兰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提醒我们数学的美妙和力量。他通过数论研究,在数学领域的探索之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为解决数学难题提供了宝贵线索。他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启发了数学爱好者,为数学界注入了新的活力。维斯瓦纳坦·库马兰将永远被认为是数学领域的杰出代表和先锋。他的贡献将继续影响和激励着未来的数学家和研究者,为数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重要贡献。

历史与文化的智者:王赓武的学术之路

王赓武(Wang Gungwu)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以其在历史和文化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广受赞誉。他的研究涵盖了亚洲历史、文化和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为推动亚洲研究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位历史与文化的智者的生平和学术之路。 王赓武于1930年出生在中国福建省,他在中国接受了初等教育,之后前往澳大利亚攻读学士学位。随后,他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之后他的学术生涯开始蓬勃发展。 王赓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亚洲历史、文化和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他是亚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历史、文化和国际关系》,该书深入研究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历史联系和文化交流,为理解亚洲地区的复杂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视角。他的工作为亚洲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为推动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合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此外,王赓武还在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他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文化对国际关系和政治的影响。他的研究为理解文化与政治、历史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了有益的框架。 王赓武的学术贡献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研究和论文被全球各地的学者广泛引用和传播。他多次获得了重要的学术奖项和荣誉,包括国际亚洲研究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他还担任了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领导职务,为推动亚洲研究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除了学术研究,王赓武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他在多个知名大学担任教职,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学生,并在亚洲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教育理念和导师精神激发了许多学生对亚洲研究和文化交流的热爱和追求,为培养下一代亚洲研究者和跨文化领袖提供了榜样和指导。 王赓武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他的学术之路在亚洲历史、文化和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他的研究为理解亚洲地区的复杂关系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为亚洲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他的教育理念和导师精神也为培养下一代亚洲研究者和文化领袖提供了榜样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