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申报奖项申报奖项申报奖项申报

阿诺德·克拉克家族获得 6700 万英镑股息 – 《每日商业》

Date:

家族事务:企业派发巨额股息

据报道,苏格兰汽车经销商阿诺德·克拉克 (Arnold Clark) 已向其同名创始人的幸存家庭支付了 6700 万英镑的股息。

这笔支出几乎等于该公司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收到的休假付款,但该公司尚未将这笔款项返还给纳税人。

向 Companies House 提交的 2022 年账目显示,这家家族企业的销售收入创下了纪录,该企业在英国各地设有 200 多个分支机构。

阿诺德·克拉克(Arnold Clark)去年出售的二手车的平均价格比 2019 年上涨了 48%,而新车的平均价格上涨了 27%。

尽管税前利润从 2021 年的 2.6 亿英镑下降至 1.73 亿英镑,但该公司仍将当年的股息增加至创纪录的 6700 万英镑。 过去两年,这家人的支出达到 1.18 亿英镑 时代,并与大流行前的个位数或低位数股息进行比较。

当新冠疫情迫使许多企业关闭时,财政部从冠状病毒工作保留计划中扣除了 6430 万英镑,作为 12,000 名员工的休假工资。 与其他汽车经销商部门和许多其他零售商一样,它拒绝偿还纳税人的钱。

首席执行官埃迪·霍桑(Eddie Hawthorne)去年的薪酬为460万英镑,据《泰晤士报》报道,他在过去五年中获得了2350万英镑。

霍桑在账目声明中报告了“高阶银行”,并补充道:“我们仍然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利用充满挑战的环境带来的机会。”

Arnold Clark 是美国第二大经销商集团,其利润明显高于两家最大的上市集团 Lookers 和 Pendragon,这两家集团都正在进行收购,最终将实现私有化。

阿诺德·克拉克尚未发表评论。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中国“炸串界一哥”王宽宽,靠炸串半年赚3.7亿,三年开店数千家!

同样是卖炸串,为何他如此优秀?90后小伙中途辍学创业,半年就狂揽2.95亿投资,短短3年,门店数量猛增至1976家。 平均每月销售6000万串产品,门店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域,300余座城市,被美食爱好者称为“炸串界的蜜雪冰城”。 目前这个数据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更是在最近宣布完成A+轮7500万元融资。那么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在他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创业历程? 高材生卖烧烤喜姐炸串的创始人叫王宽宽,于1990年出生在江苏徐州丰县的一个农村里,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小伙”。 他的父亲并没有如同其他农民一般在家种地、养殖,而是选择做“五花八门”的生意,不得不说王爸还是很有商业头脑的,靠着做生意养活了一大家人。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王宽宽对创业做生意很有想法。高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南京财经大学就读电子商务专业,这也是他创业之梦开始的地方。 初来南京的他,经常和朋友一起去小吃街吃烧烤撸串,渐渐地也喜欢上了这种烟火气息。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十分的单调。 每天听着老师说谁谁谁创业成功了,谁谁谁又赚了多少多少,他就心痒痒,心想那要是自己就好了。大一还没结束,他彻底按耐不住创业的想法,选择辍学创业。 期待满满的王宽宽,在开始创业后才发现,创业没他想的那么简单,毫无经验的他更是四处碰壁,从互联网,到麻辣烫、火锅店、烧烤店等无一例外全部以失败告终。 他几乎将整个餐饮业能干的都干了一遍,这让他很是沮丧。十一次创业的失败,使他精神和身体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期间更是有合伙人“背刺”。 他也一度想过放弃,可以心里的不甘心支撑着他坚持了下来。那么在创业初期屡战屡败的他,在接下来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他又能否一鸣惊人呢?选择再战一次的王宽宽,将目光再一次放到了餐饮业上面。 和炸串的不解之缘2013年左右,王宽宽再战麻辣烫,这一次不是普通的麻辣烫,而是砂锅麻辣烫,皇天不负有心人,失败近十次的他这一次终于有了收获。 不到几年时间门店数量便超过了1000多家,风靡整个餐饮界,更是一度成为南京的知名品牌。可是好景不长,从2018年开始,该项目便开始变得乏力起来。 王宽宽等多位合伙人也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最后都不尽人意,害怕耗下去得不到发展的王宽宽,选择放弃这个项目,重新出发。 这一次,王宽宽没有盲目的进行创业,而是选择走进小吃街大吃一顿,在寻找美食的路上寻找创业灵感。 他发现:炸串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回忆,从学校门口那辆炸串小三轮,到美食街的炸串小店,都排起了长队,可以说只要有炸串的地方就有人。 而且炸串的种类也十分多,可谓是“万物皆可炸”,也正是如此炸串的受众面很广,毛利润还高,还是全国性很有发展前景。 王宽宽的市场调查之旅也正式结束,有了创业方向的他,很快的便将它提上了行程。2015年,第一家喜姐炸串在南京新街口正式开张。 乍一听店面,还以为是自家姐姐开了一个炸串店,无形中也拉进了顾客与商家之间的距离,这也是王宽宽取这个名字的目的所在。 新街口更是有着中华第一商圈之称,高人流量,接地气店面,让人眼前一亮的装修风格,再加上先前创业的经验,还没正式营业的时候,王宽宽便做起了发家致富的美梦。 可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营业一个月,生意惨淡的可怜,最高的一天也刚过2000元,最低的一天还不到600元,收入就连开店成本都不够,更别提赚钱了。 这让他十分的郁闷,一定是那里出现了问题。左思右想后,他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门头的原因,之前装修的时候为了讲究格调,将字弄的很小。 而且店标还是一个胖胖的喜姐,一眼看上去没人会觉得它是一个炸串店,更像一个月子会所。 发现问题所在的王宽宽连夜更改了门头,将背景颜色换成了鲜艳的红色,其中也只有四个大字“喜姐炸串”,还将它放到了最显眼的地方。 事实证明,门头就是店的第一个招牌,换了门头的喜姐炸串,营业额倍增,平均日流水可达2万多元,比起之前最高的时候还翻了十多倍。 2019年国庆期间,单店日流水更是高达7万元。这时王宽宽也有了将喜姐炸串开遍中国的想法,那么喜姐炸串能成功地开遍中国吗? 炸串也能有讲究喜姐炸串受到广大美食爱好者的喜爱后,王宽宽没有为赚钱而降低品质,他知道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喜姐炸串从原材料入手。 选择优质新鲜肉类,严格按照供应商准入标准执行,为了提高食用的口感,王宽宽创新地使用九宫格来炸串。 保证出餐速度同时也保证了食用的口感,还制定出了各种炸串最佳的炸制时间。一时间,喜姐炸串成为了年轻人每日必吃的不二选择。 成立了两年半的喜姐炸串,从南京走向了全国,在江苏、浙江、江西等29个省级行政区域,300多个城市里都有着喜姐炸串的影子。 2018年,喜姐炸串门店就已经超过了1400多家,每月新开门店可达近百家,而且真的是开到哪儿火到哪。在发展的同时,王宽宽还决定建立最适用于喜姐炸串的发展模式。 他先从供应链入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供应链,将复杂的上游操作都放到工厂完成,加盟门店只需要做最简单的炸制售卖即可。 所有的产品需求都全链条配送,让没有经验却想创业的人有一个机会。目前喜姐炸串也有了一套完善的供应链。 据了解,截至目前,喜姐炸串在中国已经建立了9个总仓,覆盖了喜姐炸串全国门店,也大有朝着万店发展的迹象。 近日,据媒体报道,喜姐炸串宣布完成A+轮7500万融资,而本次投资则是大名鼎鼎前阿里CEO卫哲创立的嘉御资本进行的独家投资。 这也是喜姐炸串半年里的第二次融资,早在去年十月,喜姐炸串就已获得2亿多的融资。截至目前,喜姐炸串累计融资金额已超3亿,俨然成为了“炸串界一哥”。 喜姐炸串创始人王宽宽表示:成立之初,百城万店就是喜姐的目标,如今我更有信心了,万店已不是梦想。 喜姐炸串今年的目标就是,将长沙分仓建好,加大对西南地区辐射,争取新增签约门店两千家,将重点城市门店占比提升到60个点以上。 在五年内达到百城万店的规模,打造一个千亿市值的企业,让更多想创业的年轻人能够实现梦想,我也相信未来喜姐炸串一定能完成百城万店的目标。

中国“乳业大王”牛根生,从小被父母50元卖掉,被伊利赶走后创办蒙牛

“蒙牛”企业在国内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巨头,相较于品牌的家喻户晓,其创始人的存在却是异常的低调。 这位年届四十才中年创业的大佬是怎样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成为中国的乳制品大王,又是怎样创下了创业四年就上市的商业奇迹? 儿时贫寒,被父母卖掉相较于大部分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牛根生的出身不仅有些苦,还有些传奇,出生于1958年的他在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被亲生父母以五十元的价格卖给了别人家。 养父母的家境并不富裕,养父是个养牛工人,专注于送牛奶几十年,养母没有正式工作,幸运的是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是养父母对他都很好。 养母对他的教导很严格,还教育他学会分享,经常跟他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在这样的教育下养成了他豪爽仗义的性格,也赢得了小伙伴的尊重和信任,出身并不好的他也出人意料的是那一代的孩子王,小伙伴都喜欢跟他一起玩,有事的时候也会找他帮忙决断。 1978年,养父去世,20岁的牛根生接了父亲的班,成为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几年后,他所在的牛奶厂与另外一家奶厂合并了,他也因此遇到了一个给他的事业带来两次转折的人,郑俊怀。 郑俊怀是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牛根生很崇拜他,而郑俊怀也很欣赏牛根生的努力和能力。 入职伊利,又被迫出走伊利1993年,伊利成立了,郑俊怀担任董事长,牛根生也成了企业的二把手,全面主持冰淇淋的生产销售工作。 由于从小养成的豪爽仗义的性格,谁家有困难他都伸出援手,员工生病他还跑去带班,一次公司为患癌症病人组织的捐款中,他一个人就捐了一万块。 他主导的冰淇淋产品苦咖啡突破了三亿元的销售额之后,他把公司原本准备奖励给他的好车折成了四辆面包车分给了自己的下属。 卓越的能力加上这桩桩件件的事情,让他在企业中的威望如日中天,甚至超越了郑俊怀。 但也正是因此引起了郑俊怀的不满,再加上两人工作风格的巨大差异,他们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昔日的情分也逐渐消磨殆尽。 在1998年的一次董事会上,郑俊怀表示他和牛根生只能留下一个,牛根生就这样离开了奋斗十六年的伊利。 离开了伊利的牛根生选择了去北京大学进修,学习了大量专业的理论知识,再加上自身十几年的实践经验,他很快做好了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他卖掉了手中一百多万的伊利股票之后,他创建了蒙牛。 众人支持下,再创业成立蒙牛由于昔日的声望,虽然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公司前途未知,曾经与他共事过的伊利员工纷纷表示想要投靠他,人数高达三百多人,还有很多人借钱也要来支持他创业。 即使牛根生一再地劝说大家新公司刚刚成立,未来的发展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大家伙的热情依然不减。 虽然大家有着高昂的热情,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刚刚建立起来的蒙牛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缺少奶源的致命问题。 当时的伊利已经垄断了呼和浩特市的奶源,牛根生又不愿意与老东家为敌,还制定了非奶站牛奶不收、与伊利收购价格和标准不一致的牛奶不收。 以及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不建蒙牛奶站的三不原则,这让当时的蒙牛举步维艰,最后还是与哈尔滨的一家乳制品企业合作,靠着东北奶源度过了这一艰难时期。 有了奶源,下一步就是销路,而彼时发展多年的伊利在市场上几乎是一家独大,想要争取到市场并不容易,蒙牛尝试着放低姿态。 在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上摆出了“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广告牌,但是还没等人们弄清楚这个忽然冒出来的蒙牛是啥。 广告牌就被砸得面目全非,背后黑手呼之欲出,而蒙牛却选择了忍气吞声,既没有报警也没有流出对伊利的不利言论。 也正因为如此,蒙牛算是因祸得福,大众的同情让舆论一边倒地站在了蒙牛这边,品牌因此有了一定的名气。 之后的牛根生又将目光瞄向了深圳市场,但是当时的深圳发展迅速,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因此更为认可国外品牌,即使是当时国内乳制品第一的伊利也没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但是牛根生做到了,在对当地市场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之后,他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营销策略,让员工穿着蒙古服装拿着横幅和标语,到各个小区门口免费送奶给居民品尝。 这一营销方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蒙牛迅速在深圳火了起来,而有了深圳这一成功经验的蒙牛,也在此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营销方式,销售业绩连创新高。 从2001到2004四年时间里,蒙牛实现了七亿元到七十二亿元销售收入的十倍跃升,在市场上已经可以与伊利平起平坐。 就在蒙牛风头正盛的时候,牛根生做出了一件跌破众人眼镜的事情,他告诉律师,要把自己的蒙牛股票全部捐出来,下代人不能享用,不能继承,律师目瞪口呆,家人也急了眼。 但是牛根生坚持自己的决定,他认为教育和人品才是留给子女的财富,他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 在他的劝说下,家人终于接受了他的决定,于是2004年,老牛基金会正式成立。3年后,49岁的牛根生以累积6.5亿元的捐款位列胡润中国慈善榜榜首。 2008年,五十岁的牛根生决定退休了,早在两年前他就已经开始将手中的职权转移给企业的新任总裁。 但是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将全国的乳制品企业都拉进了这场风暴中,国民对国产乳制品失去了信任,股价直线下跌的蒙牛面临着被国外收购的风险。 退休生活还没有到来,牛根生就又冲上了第一线。也是因为他的人品有目共睹,蒙牛受到了来自各路民族企业家的援助,联想集团的柳传志48小时之内汇来了2亿元,新东方俞敏洪资助了5千万元,江南春也准备了5千万的救济经费。 而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时候,牛根生也义无反顾地做出决定,:“所有未经检测的奶,全部倒掉!奶农的钱照付,一切损失我们承担,不能让奶农受损,也不能让老百姓喝一口不安全的奶!” 这一次事件中,蒙牛倾倒了近3万吨的原奶,再加上产品的召回和退款,企业的总损失高达20亿元,最终在众人的支持和他的坚持下,蒙牛度过了这一劫,没有被外资收购。 这一次的风险中,牛根生可以说是凭借一己之力保住了蒙牛纯正的中国血脉,而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持也让人们了解了什么是得道者多助。 从创业起家到如今的千亿企业,牛根生用他的实际行动将“商”、“德”两个字的内涵和重要性阐述到了极致。

纳皮达·欣奇拉南:泰国天文学家的耀眼星途

纳皮达·欣奇拉南(Napida Hinchiranan)是泰国备受瞩目的天文学家,以其在天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而广受赞誉。她的学术生涯充满了探索和研究,对泰国的天文研究和科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纳皮达·欣奇拉南的生平、学术成就以及她在天文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早年生活与教育 纳皮达·欣奇拉南教授生于泰国,自幼就对天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在泰国一所著名大学攻读天文学学士学位,并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天文学作为专业。她的早期教育为她未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文学研究与突破 纳皮达·欣奇拉南教授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她的研究涵盖了恒星、星系和宇宙学等多个方面。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探索宇宙中的奥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发现了一些令人惊叹的宇宙现象,例如超新星爆发和银河系的结构。她的工作不仅提高了泰国在天文学领域的国际声誉,还为解开宇宙的谜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教育与科研传承 纳皮达·欣奇拉南教授一直致力于天文学科的教育和知识传承。她担任大学教职,培养了许多年轻的天文学家和研究人员,传递自己的天文学知识和研究经验。她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天文学研究,为推动科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 科研政策与国际合作 纳皮达·欣奇拉南教授积极参与泰国的科研政策制定和国际科学合作。她在政府和科技部门担任要职,为泰国的天文学研究和科技发展提供了专业建议。她的领导力和国际合作精神有助于推动泰国在天文学领域的发展,促进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 奖项与荣誉 纳皮达·欣奇拉南教授的卓越贡献赢得了多项国际性天文学奖项和荣誉。她被授予了多个著名奖项,以表彰她在天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这些奖项和荣誉证明了她在天文学界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也为她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高度的认可。 纳皮达·欣奇拉南教授是泰国天文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她通过自己的科研工作和领导力不断推动着天文学的进展。她的研究在探索宇宙和解开宇宙奥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泰国在天文学领域的国际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持。她的科研传承工作为培养了更多的年轻科学家,推动了泰国在科学教育和研究方面的进步。纳皮达·欣奇拉南教授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热情为泰国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推动科学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她的故事是天文学研究和科学教育的典范,激励着年轻一代的科学家,追求卓越,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

陈斌:2024年度亚洲教育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

在亚洲教育行业的璀璨星空中,有一颗耀眼的明星——陈斌教授,他以卓越的教育理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深远的影响力,荣获了“2024年度亚洲教育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的殊荣。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在大学工作的认可也是景程教育团队辛勤付出的最高赞誉。 一、初心如磐,梦想启航 陈斌教授,一位对教育充满无限热忱的教育家,他的教育之旅始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多年的工作中,他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于是,他在大学工作之余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创办教育机构的征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学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他们实现人生梦想。 二、匠心独运,打造精品 陈斌教授深知,优质的教育离不开专业的师资团队和科学的课程体系。因此,在创办景程教育之初,他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了首位。他亲自参与招聘和培训,选拔了一批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高度责任心的优秀教师加入景程教育的大家庭。同时,他还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涵盖计算机信息化应用技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考试等多个领域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陈斌教授还参主持参与了中国政府科技主管部门针对东南亚国家的重点专题培训项目,诸如东南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专题、完善中缅产业链信息化协调专题项目,帮助东南亚的企业及学生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如今景程教育已经成为一家立足中国西南,辐射东南亚的教育服务机构。 三、创新引领,追求卓越 陈斌教授,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精神。他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陈斌教授在大学里的开学第一讲,更是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也改变了很多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涯,他的学生甚至进入了小米集团,阿里巴巴,百度等这样的知名企业,这在民办独立高校中是非常罕见的,他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称道。陈斌教授还积极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引入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计算辅助教学工具,如在线教学平台、智能测评系统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他开创了以项目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他的教学方法不仅在校内推广,也多次在全国性的教学研讨会上与各地的行业专家分享。同时,他还鼓励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他个人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多次被评选为“优秀教师”,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他领导的景程教育培训办学成绩在行业里也是遥遥领先,受到社会及学员的高度认可。 四、回馈社会,传递爱心 作为一位成功的教育家和企业家,陈斌始终不忘回馈社会。他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事业,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赠教具和学习用品,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他还资助了小凉山彝族地区的贫困儿童上学。同时他还经常组织师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他一直向学生倡导做一个有温度、有良知的人。五、社会职务与学术成就 除了在景程教育的卓越贡献外,陈斌教授还是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丽江市政府数字化在库专家等一系列重要职务。他在无线感知网络及物联网络应用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并著有该领域个人专著1部;近年来发表SCI、北大中文核心、大学学报、EI检索等期刊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7本,主持及参与云南省项目6项,丽江市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5项,注册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1项已经授权,1项技术推广使用。 六、结语 陈斌教授,一位以教育之名筑梦未来的教育家和企业家。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心怀梦想、勇于担当、不断创新和追求卓越的人,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我们相信,在陈斌教授的带领下,景程教育将会继续发扬光大、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