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发展归因于研发投资的增加和政府的支持政策。
BMI 表示,随着本地公司开始挑战跨国制药商的主导地位,亚太地区 (APAC) 的制药格局正在发生转变。
这一发展归因于对研发 (R&D) 投资的增加、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以及该地区慢性病的增加。
此外,政府的支持性政策正在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一个关键的例子是印度在 2014 年推出的“印度制造”计划,该计划旨在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公司在市场上生产他们的产品。
“该计划还提供税收优惠、补贴和简化的监管程序,以吸引对制药行业的投资,”报告称。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计划,将该地区的多个行业(包括制药)的价值链上游。
亚太地区市场监管框架的改善也提高了当地公司的竞争力。
通过药品检查合作计划 (PIC/S) 和 APEC 生命科学创新论坛等举措来协调标准的努力正在简化该地区的药品审批程序。
为此,东南亚国家联盟 (ASEAN) 一直特别积极地致力于为药品建立统一的监管环境。
然而,由于与具有先进研发能力和广泛供应链的跨国公司竞争仍然困难,本地公司仍然面临重大挑战。
此外,遵守国际质量标准,如国际协调委员会(ICH)设定的标准,需要在质量控制、研发和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大量投资。
“这可能是一项昂贵且耗时的工作,尤其是对于财务资源有限的小公司来说,”报告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