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亿万富翁 Anthoni Salim 支持的 Metro Pacific 以 2.96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菲律宾油库股份

Date:

Metro Pacific Investments 是印度尼西亚大亨 Anthoni Salim 的香港 First Pacific 的一个部门,与新加坡的合作伙伴 Keppel Infrastructure Trust 一起退出菲律宾最大的进口石油储存设施。

位于迈阿密的私募股权公司I Squared Capital将以2.9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etro Pacific和Keppel Infrastructure的同等拥有的合资公司Philippine Coastal Storage & Pipeline,First Pacific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First Pacific 表示,Metro Pacific 是一家菲律宾企业集团,拥有一流的收费公路、医院以及水电公用事业,将利用其 1.48 亿美元的收益份额来扩大其核心业务并偿还债务。该公司由菲律宾大亨 Manuel Pangilinan 领导,一旦 2025 年初完成出售,Metro Pacific 将获得 4000 万美元的收益。

First Pacific 表示,在 2021 年收购了 Philippine Coastal 的股份后,Metro Pacific“认为在现阶段剥离并实现投资价值是合适的”,并补充说,出售为其部门提供了“额外的财务灵活性,可以将收益重新分配和再投资于业务的其他部分以实现增长或部分预付银行贷款。

除了 Metro Pacific,Salim 的 First Pacific 还持有菲律宾电信巨头 PLDT 和 Philex Mining Corp 的股份。根据 Salim 公布的排名,Salim 和他的家人拥有 103 亿美元的净资产,是印度尼西亚第五大富豪 福布斯亚洲 2023 年 12 月。该家族还持有印度尼西亚最大的面条制造商 Infofood、银行、零售和煤矿开采的股份。

吉宝基础设施信托在另一份声明中表示,包括债务在内,菲律宾沿海收购价值 4.6 亿美元。

菲律宾海岸在其占地 150 公顷的苏比克湾自由港区设施中储存了大约 600 万桶石油,该设施是位于马尼拉北部的前美国海军基地。一条管道贯穿整个设施,连接其 90 个储罐和两个码头。

I Squared Capital 是一家独立的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着超过 400 亿美元的资产,并在超过 71 个国家/地区运营。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从方太到“家业长青”,“点火枪大王”茅理翔如何一步步成功?

他被称为全球第一的“点火枪大王”,在此之前他在民营企业里摸爬滚打多年,做过供销员、会计,后来创办无线电厂,被称为点火枪大王,最后和儿子一起创办了方太。 他说自己是个普通人,那么这个“普通人”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功的呢? 商业氛围极浓1941年,茅理翔出生在浙江慈溪,这是一个商业小镇,在1956年的时候就诞生了第一家乡镇企业。 在这样一个商业氛围极浓的小镇长大,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茅理翔,同时也受到父亲的影响。 他的父亲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在厂里兼任会计以及业务主管的职位,为了推销厂里滞销的产品,父亲曾不辞辛苦跑到数千公里的地方进行推销,厂里的效益得以改善。 同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非常正直的人,当有亲朋好友托父亲的关系进厂时,都被父亲拒绝了。 不受家族困扰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了茅理翔,他希望自己能够像父亲一样做出一番成绩。 1961年茅理翔从慈溪中学毕业。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的境况,他来到民营企业,担任了公社综合服务部的主办会计,在这个岗位上,他的为人处事以及管理方面都得到很大提升。 在那个年代,网络并不发达,为了提高效益,没有销售经验的茅理翔也加入了销售行列,条件很苦,也很累,但是也给了茅理翔珍贵的人生经验,为后来的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开启创业之路,三次危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艰苦的年代,但也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年代,在政策红利下,让茅理翔嗅到了市场的气息。 茅理翔决定自己创业,1985年,45岁的茅理翔创办了慈溪无线电厂,他的创业之路正式起航。 1986年,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他们厂生产的黑白电视机配件转眼间就要被市场抛弃,这次对他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很多员工在危难之际选择不辞而别,甚至自己亲自培养,最为信任的副厂长也离职了。 当时的茅理翔一直在徘徊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有人劝他,算了,干一个小作坊就行了,没有必要把企业做大。 但是茅理翔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要做成一个大的家族企业。患难见真情,当职工纷纷离职的时候,茅理翔的妻子毅然辞掉稳定的工作,帮助茅理翔管理公司,这也给了茅理翔寻找新产品的勇气和决心。 1989年茅理翔带着自己的点火枪进入了广交会,但是点火枪无人问津。 看着走来走去的外国人,茅理翔一边用蹩脚的英语喊着电子点火枪的英文名字,一边“哒哒哒”地展示点火枪,一下子吸引了外国人的注意,也是从那一刻起,生产点火枪不再只有日本。 交易会结束后,物美价廉的点火枪销量一路飙升,很快打开了市场,连续四年时间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销量。 茅理翔也重新树立了创立茅式集团企业的信心,他开始扩建厂房,扩招员工,一个大的企业飞翔集团也应运而生。 然而市场变化多端,外部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1992年茅理翔成立的飞翔公司遭到万协厂的背叛,抢走了大量订单。 在这个危机时刻,又是家人伸出援手,在茅理翔的求助下,女儿和女婿放弃了铁饭碗,帮助父亲共渡难关。 1994年,54岁的茅理翔遇到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危机。自己创立的点火枪遭遇了价格战,仿制品和替代品相继而出,销售额一降再降。 这次危机,让茅理翔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在前两次危机中,自己亲手栽培的公司人才都相继离开,没守住阵地,反而是自己的家人,能够不计得失,患难与共。 创立方太这些经历让茅理翔明白了家族企业的力量。从那以后,他开始在家族成员中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劝说准备前往国外读博士的儿子茅忠群回乡和自己共同创业。 刚开始,儿子愿意并不愿意放弃学业,但是在茅理翔的极力劝说下,最后答应了,在经过对方翔集团的全面考察下,父子俩共同创立了“方太”集团,进军抽油烟机行业。 刚开始茅理翔是不太认可品牌命名以及产品的选择,但是在儿子的坚持下,茅理翔放弃自己的固执,尊重儿子的意见。 没想到,茅忠祥对于市场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借助香港烹饪节目“方太生活广场”的影响力,“方太”的创牌获得巨大成功,迅速打开市场。 经过长期观察,茅理翔发现了儿子优秀的管理能力,于是决定把方太的管理权交给儿子,自己退居幕后。 但是在这个交接过程中,“方太”集团像很多家族企业一样,面临着很多困难,尤其在处理家族成员关系时,茅理翔一直承受着不少的压力。 为了将方太集团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就需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人才,为了留住这些人才,必须要委以重任,那么家族式集团的管理必定会让这些优秀的人员流失。 为此,茅理翔公开宣布,整个方太集团除了茅氏父子之外,不允许其他家族人员担任集团干部。 但是他的这个决定也遭到其他家族人员的极力反对。他的弟弟提出要担任方太集团的重要职位,被他拒绝后,茅理翔的老母亲一边骂一边哭,说他有了富贵忘了亲情,但是茅理翔坚持了自己的决定,也妥善地安置了自己的弟弟。 退居幕后2005年是方太创业10周年,在这一年,茅理翔从方太董事长一职退休,将方太交给儿子管理。 方太发展至今,儿子茅忠群确实也没有让父亲失望,2017年底,方太销售突破100亿元,创下了厨电行业的新纪录。 茅理翔虽然退休了,他没有停止脚步,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创立了家业长青学院。 这些年关于家族企业存在的问题,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研究,有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思路。 他将自己的经验编撰成书籍,将自己的创业经验分享给其他人。从创办到今天,已经举办了39期企业传承战略方案,在家族企业中享有极高的荣誉。 茅理翔已经有80岁的高龄了,但是这位经历三次创业的企业家,在年近耄耋,仍然满怀斗志,为年轻的一代企业输入新鲜的血液,也让更多的家族企业能够在迷途中找到前行的方向,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苏承基:照亮医学世界的核心科学家

苏承基博士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核心科学家,他的杰出贡献在医学领域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的卓越研究和创新成果在癌症治疗和基因编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医学界提供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本文将深入探讨苏承基博士的生平、学术成就以及他在医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早年生活与教育 苏承基博士出生于韩国,他的科研之路始于年少时。他在韩国著名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学士学位,并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生物医学科学作为专业。他的早期教育为他未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癌症研究与突破 苏承基博士在癌症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他的研究关注癌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尤其是肝癌、胰腺癌等难以治愈的癌症类型。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创新的治疗策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精准干预癌症细胞的生长和传播,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他的工作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基因编辑与创新 苏承基博士的研究还涉及到基因编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他在CRISPR-Cas9基因编辑领域的贡献备受推崇,该技术革命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他的工作为精准基因编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治愈一些遗传性疾病,为未来的医学进步开辟了道路。 教育与科研传承 苏承基博士一直热衷于科学教育和知识传承。他担任大学教职,培养了许多年轻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传递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实验经验。他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医学研究,为医学界培养了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了医学领域的进步。 社会责任与国际合作 苏承基博士积极参与国际医学合作和科研政策制定。他在国际医学组织和研究机构担任重要职务,为国际医学研究和合作提供了专业建议。他的国际合作精神有助于促进全球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健康挑战。 奖项与荣誉 苏承基博士的卓越贡献赢得了多项国际性医学奖项和荣誉。他被授予了多个著名奖项,以表彰他在医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这些奖项和荣誉证明了他在医学界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也为他的医学研究工作提供了高度的认可。 苏承基博士是一位杰出的医学科学家,他的研究和创新成果在癌症治疗和基因编辑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他的工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影响,还在临床实践中挽救了无数生命。同时,他的科研传承工作为医学界培养了更多的医学科学家,推动了医学领域的进步。苏承基博士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医学合作精神为医学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推动医学对社会和健康的发展。他的故事是医学研究和医学政策的典范,激励着年轻一代的医学科学家,追求卓越,不断推动医学的进步。

切坦·巴格特:印度最畅销的小说家之一

切坦·巴格特(Chetan Bhagat)是印度最畅销的小说家之一,以其简洁明了的文笔、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社会评论而闻名。他的小说作品深受印度年轻一代的喜爱,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然而,切坦·巴格特不仅仅是一位小说家,他还是一位积极参与社会改革的公众人物,通过他的文字和言辞,不断影响着印度社会。 早年生活和教育背景 切坦·巴格特于1974年出生在印度新德里,他来自一个普通家庭。他在新德里完成了初中和高中教育,然后前往印度理工学院(IIT)获得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他的教育背景和职业生涯初期并没有涉及文学领域,但他后来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成为了一位畅销小说家。 文学生涯的开端 切坦·巴格特的文学生涯始于他的第一部小说《五点某事》(Five Point Someone),这部小说于2004年出版,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功。小说以印度工程学院的校园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三位主人公在竞争激烈的学术环境中的成长和友情。这部小说受到印度年轻一代的热烈欢迎,成为了印度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社会评论和反映现实 切坦·巴格特的小说作品常常包含社会和政治评论,反映了印度社会的多样性和挑战。他的小说《三重幸福》(Three Mistakes of My Life)探讨了宗教冲突、爱国主义和友情的主题,而《半女友》(Half Girlfriend)则触及了教育不平等和社会阶层问题。他的作品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激发了读者对印度社会的关注。 畅销书籍和改编电影 切坦·巴格特的小说作品常常被改编成电影,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力。他的小说《半女友》、《五点某事》、《地心引力》(2...

辞退6万名员工,从教育到直播带货,中国教育巨头俞敏洪的转型之路在何方?

《中国合伙人》这部以俞敏洪为创业原型的电影,曾经让多少热血青年心中澎湃,2021年,在双改的政策下,K12教育遭遇寒冬,新东方辞退6万名员工。 俞敏洪也在自己的新年寄语中写道“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寻找新的方向”。此时已经60岁的俞敏洪还仍保持着一颗创业的心,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上继续带领新东方朝着新的方向前进。 对于俞敏洪的认识,不仅仅因为新东方的标签,还有他曾经写过很多励志的书籍。在他的整个创业历程中,他一直保持着一颗不放弃的心,用自己的方式去引导与他一起共事的同事。 1962年,俞敏洪出生在江苏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是普通的农民,家里还有一位姐姐。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俞敏洪在经历两次高考失利之后,决定放弃高考,外出打工,但是在母亲的强烈反对下,俞敏洪开始了第三次高考。 由于每次高考都因为英语成绩不理想,母亲在镇上给他找了一个英语补习班,有一次上完补习班,下起了暴雨,他一路上跌倒了四五次,回到家已经成了泥人。 考入北大也从那以后,他觉得自己的人生犹如这暴风中,不管怎样跌到,只要努力,一定会达到目的地。他开始发奋图强。终于在第三次高考中成功考取了北大。 来到北京大学,俞敏洪就像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从农村出来的他,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内心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也就不愿意主动跟同学打交道,除了学习主要课程之外,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图书馆上, 1985年,俞敏洪大学毕业,留在了北大成为一名老师,但是北大平淡的生活让他感到无趣,恰好当时出国留学潮盛行,于是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国的想法。 1988年俞敏洪高分通过了托福考试,原本以为自己出国留学的事情是万无一失了,但是当时美国对中国收缩留学政策,再加上俞敏洪在北大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并没有突出的成就,所以留学就搁浅下来了。 但在这个过程中,俞敏洪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 为了维持生活,俞敏洪在北大外面兼职教书,这也让他尝到了兼职的甜头,既然现在不能出国留学,那么可以通过给学生补习来挣钱,而且还可以锻炼英语,何乐而不为? 但是他在北外做兼职的事情很快被校领导知道,北京大学对俞敏洪进行了行政处分,这次处分对俞敏洪打击很大,据说当时学校给他的处分被大喇叭连续播了三天,让他颜面扫地。 创业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掉了北大的工作,失去工作的俞敏洪开始为社会培训机构打工,然而由于观念相差太大,他决定自己创业。 因为之前在培训行业做过一段时间,积累了经验,再加上当时想要出国的人比较多,俞敏洪决定先做培训行业,办起了针对托福和GRE的培训班。 1993年俞敏洪正式成立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刚开始创业时非常艰难,没有学生,他就骑着自行车在各个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上贴广告。 学生招来了,没有老师,他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课程。后来学生多了,没有教室和办学许可证,于是他租赁别人的牌照,租用别人的场地。 就这样,在他一步步地努力下,学生越来越多了,但是教室也越来越不够用了,于是他自己动手改造教室,把小班合并成大班。 为了拿到办学许可证,他天天往教育局跑,去的次数多了,和教育局的人也就混熟了。所谓人心是肉长的,最后还是破例给俞敏洪办了一张许可证。 有了证件的俞敏洪,教学规模也越来越大,学生从以前的几十个人发展到了五千人,就这样新东方在俞敏洪的努力下不断发展,但是他总觉得缺点什么,当初为了出国留学拼命赚钱,如今有钱了,已经没有出国的意义了。 他现在只想把企业做大做强,于是俞敏洪决定去美国把昔日好友王强和徐小平叫回来一起创业。 业务拓展他们三个各分一摊,拓宽新东方的业务。随着团队的加入,俞敏洪也要改变,要从一个老师到一个企业家的转变,并且将自己带领回来的兄弟变成一个管理团队,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期间他们争吵过无数次,但是最后都各自妥协,王强主要负责英语学习,英语口语。徐小平负责出国留学咨询业务,俞敏洪则继续负责托福和GRE。然后对新市场的收入进行了重新分配。 在三人的努力下,新东方也从单一的英语培训体系拓展到了各个学科类业务,规模也越来越大。 2006年,新东方作为中国的第一家教育类公司,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敲响了钟声。随着新东方的壮大发展,大量优秀的人才加入,王强和徐小平逐渐淡出了新东方的舞台。 新东方又回到了俞敏洪一人的手中,因为新东方上市,俞敏洪也从一名教育工作者变成了一名投资者。 线上教育2013年,新东方与互联网合作,推出新东方在线教育平台,也就是在这一年里很多网络平台都推出教育在线,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新东方在线教育平台始终没有做到行业的老大。 在线平台的营收份额很低,于是新东方引进优秀网络人才。2016年,新东方确定了重点投入K12业务的战略,成立了新东方优播。 腾讯加入新东方在线,为新东方提供了巨大的流量优势。2017年新东方优播在香港挂牌,并且很快在香港上市。但是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 新东方优播上市后,并没有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在市场的竞争下,K12业务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20年,国家发布了课改政策,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在双重打压下,K12业务不得不面临下架。 俞敏洪怀着当初对家长的承诺,就像2003年的非典时,新东方把所有的学费退还给家长。 转型那么面临着这次双减政策,俞敏洪同样将学费退还给家长,辞掉了6万员工,种种支出近200亿。对于剩下的5万名员工,将进行业务上的转型。 现在新东方除了继续教育行业外,俞敏洪还亲自进行了农业直播带货。 在俞敏洪的心目中,其实一直有个梦想,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一直有个农业梦,所以直播带货从农业开始。 同时他要拍摄电影,帮助大凉山地区的一个彝族少年篮球队完成他的篮球梦,并且要把他的故事为原型拍摄成一个励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