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随着电动汽车制造商 Zeekr 接近美国 IPO,中国汽车大亨将获得 17 亿美元的收益

Date: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Geely Automobile Holdings)的董事长李李(Eric Li)看起来将在他已经相当可观的财富基础上再增加17亿美元。

李书福财富的预期增长源于他之前持有吉利旗下高端电动汽车子公司 Zeekr 智能科技 13.2% 的股份,但未披露该股份,该公司于周五在纽约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申请。

吉利当时宣布,2月份Zeekr的估值为130亿美元,当时它从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和政府下属的广州越秀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者那里筹集了7.5亿美元。

根据他在吉利汽车、瑞典沃尔沃集团和英国阿斯顿马丁等汽车制造商的股份,李书福的净资产已达到 140 亿美元。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尚未透露上市规模或时间表,但已缩减融资计划,融资规模将低于之前 10 亿美元的目标。 尽管如此,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中国对广泛行业的打击打击了融资活动,此次潜在的上市标志着近年来中国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最大规模之一。

除了美中关系有所缓和的信号外,随着下周两国总统会晤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Zeekr 还希望利用投资者对电动汽车行业的热情。 该公司成立于 2021 年,目前有三种车型可供选择:五座 Zeekr 001 掀背车、六座 Zeekr 009 MPV 和 Zeekr X SUV,售价在 26,000 美元至 80,625 美元之间。

上海咨询公司Automotive Foresight的董事总经理张耶乐表示,Zeekr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在其一些低价车型方面,因为在同一细分市场中竞争的竞争对手经常诉诸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 但他也指出,该品牌与吉利的密切关系使其在质量控制和供应链方面具有优势。

2023 年上半年,Zeekr 的收入增长了一倍多,达到 213 亿元人民币(29 亿美元),但亏损也从一年前的 4.23 亿美元扩大到 5.34 亿美元。 根据招股说明书,该电动汽车制造商 10 月份交付了 13,077 辆汽车,高于 9 月份的 12,053 辆和 8 月份的 12,303 辆。

该公司正在寻求向中国大陆以外的香港和澳门以及欧洲扩张。 但 Zeekr 本身也警告说,作为一个新的市场进入者,将面临“重大挑战”,其中包括面临一些激烈的竞争。 它还表示,中国政府对其业务“施加重大影响”,并可能干预其运营,以进一步实现当局的监管、政治和社会目标。

Zeekr 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此外,中国政府最近表示有意对海外证券发行、其他资本市场活动以及对我们这样的中国公司的外国投资实施更多监督和控制。”他补充说,如果采取,可能会损害其证券的价值。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台积电“教父”张忠谋:我不认为我们会失去技术领先地位

不久前的一天,在一间俯瞰台北和周围群山的木饰面办公室里,张忠谋抽出了一本印着彩色图案的书。书名叫《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导论》,这是一本研究生教材,介绍了错综复杂的计算机芯片设计。92岁的张忠谋虔诚地将它举起。 “我想让你看看这本书的出版日期,1980年,”他说。这个时间点很重要,他补充道,因为这是他的事业拼图中“最早的一块”——不仅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也改变了全球电子行业的进程。 张忠谋从这本教材中获得的见解看起来并不复杂:微芯片作为计算机的大脑,可以在一个地方设计,但在其他地方制造。这个想法与当时半导体行业的标准做法背道而驰。 因此,在54岁的时候,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正在更多地盘算着退休的年龄,张忠谋却走上了将自己的见解变成现实的道路。这位工程师离开他移居的美国,搬到了中国台湾,并在那里创立了台积电。该公司并不设计芯片,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尖端微处理器制造商,苹果和英伟达都是它的客户。 如今,这家一定程度上发轫于一本教材的企业已经成为了市值5000亿美元的企业巨头,为iPhone、汽车、超级计算机和战斗机提供最先进的芯片。其飞机库大小的芯片工厂(称为晶圆厂)是如此重要,以至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纷纷向台积电示好,希望该公司能前往设厂。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也投入了数千亿美元,希望复制台积电的成功。 在南京举行的2020世界半导体大会上,台积电生产的硅晶圆。 张忠谋不可思议的创业之旅助台湾成为了经济巨人,重组了电子行业的运作方式,并最终描绘出一个新的地缘政治现实: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位于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这把张忠谋和他创建的公司推到了聚光灯下。在职业生涯的黄昏阶段,一个喜欢避开聚光灯的人反思了他所建立的一切,以及不能再保持低调后会有什么问题。 “这让我感觉不是太好,”已于2018年退休、但仍然会出席台积电活动的张忠谋说。“我宁愿保持相对默默无闻的状态。” 最近在他的办公室里进行的一次三小时的谈话中,张忠谋明确表示自己是美国人——他在1962年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而此时,他创立的企业正处于中美科技冷战的中心。尽管围绕科技领先地位的竞争在加剧,他仍不看好中国在短期内有机会获得半导体霸主地位。 “我们控制了所有的要道,”张忠谋说,他指的是美国及其芯片制造盟友,如荷兰、日本、韩国和台湾。“如果我们想要扼住其喉咙,中国真的无能为力。” 包括许多台积电的同事在内的十几位熟悉张忠谋的人表示,他创办这家公司,并在谋略上胜过三星和英特尔等巨头,靠的是一丝不苟和固执的态度,信任他最优秀的员工,最重要的是,他怀着无限的雄心,必要时会采取大胆的行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台积电陷入困境,他在77岁时重新出任首席执行官,再次接管公司。 “他可能是芯片行业中仅存的一位参与了这个行业的创建的人,”《芯片战争》一书的作者、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国际历史副教授克里斯·米勒表示。“他不仅仍然留在这个行业,而且处于这个行业的中心和顶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要了解科技行业的未来,至关重要的是通过张忠谋的视角了解世界,以及他如何在其他人驻足不前时押下了最初的赌注。与公开考虑进行一场笼中格斗的当今科技大亨埃隆·马斯克和马克·扎克伯格不同的是,张忠谋表现得更含蓄。如果说全球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是一系列扑克豪赌,那么他就是一声不吭在经营赌场的那个人。 台湾新竹的台积创新馆。1987年张忠谋创立台积电时,他的商业模式很清晰,并为台积电制定了进军全球市场的计划。 差一点加入了汽车行业 张忠谋1931年出生于即将爆发战争的中国。18岁之前,他曾在六个城市生活过,转校10次,经历过广州和重庆的轰炸,并在“二战”期间随家人穿越前线逃离日占上海。 1948年,他与家人来到香港,当时他们正试图逃离中国共产党的军队,这是一条不归路。 “我的旧世界随大陆易色而破灭,新世界正待建立,”他在1998年出版的自传中写道。 1949年,张忠谋移居美国,就读于哈佛大学,然后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1955年,他两次未能通过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资格考试,决定尝试进入就业市场。 “许多年后,我把在麻省理工博士落第视为我一生的最大幸运!”他在自传中写道。 其中两个最好的工作机会分别来自福特汽车公司和相对不太知名的电子公司希凡尼亚。福特以每月479美元的报酬请他在底特律的研发中心工作。尽管被该公司的招聘人员所吸引,张忠谋还是惊讶地发现这个报价比希凡尼亚每月480美元的报酬低了一美元。 位于新竹的台积电芯片工厂内部。张忠谋说:“我真的没有计划成立台积电,或在台湾成立任何公司。” 他打电话给福特要求提高工资,原本友善的招聘人员变得充满敌意,并告诉他不会再多得到一分钱。张忠谋接受了希凡尼亚的工程师工作。在那里,他了解了晶体管,也就是最基本的微芯片元件。 “那是我半导体职业生涯的开始,”他说。“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件大好事。” 在希凡尼亚的三年时间为张忠谋打开了大门,并巩固了他对半导体的热情。而希凡尼亚的困境给他上了一课,教会他在后来如何管理台积电。 “半导体业自始就是一个脚步快而又无情的行业,”张忠谋在自传中谈到希凡尼亚最终的崩溃时写道。“一旦落后,再赶上就很困难。 ” 1958年,他跳槽到一家新兴的半导体公司——得州仪器。这家位于达拉斯的公司“年轻有活力”,许多员工每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晚上在办公室睡觉。四年后,张忠谋成了美国人,他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身份。 “自从我逃离共产主义中国,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就一直是美国人,别无其他,”他说。 张忠谋成为得州仪器当时领先世界的半导体业务的支柱。公司不断取得突破。在20世纪70年代,该公司生产了一种可以合成人声的芯片,从而产生了著名的“说话和拼写”玩具,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拼写和发音的手持设备。 “这就像卡美洛(传说中亚瑟王的宫廷,指团体发展过程中人才汇聚的黄金时代——译注),但时间不长,”他说。 在20世纪70年代末,得州仪器将其重点转向了计算器、电子表和家用电脑等新兴市场。当时负责半导体业务的张忠谋意识到,他的职业生涯正在接近“死胡同”。 是时候做些不一样的事情了。 张忠谋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的活动上发表了讲话。近年来,美国、日本和欧洲纷纷邀请台积电前去设厂。 把拼图拼到一起 如果说导致台积电成立的第一块拼图是教科书,那么第二块拼图则是张忠谋在得州仪器工作即将结束时的一段经历。 20世纪80年代初,得州仪器在日本开设了一家芯片工厂。在生产线开始大量生产芯片三个月后,该工厂的“良品率”是该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工厂的两倍。良品率是一个关键的统计数据,指的是生产出多少可用的芯片。 张忠谋被派往日本解开这个良品率之谜。他发现,关键在于员工,高素质员工的人员流动率低得惊人。 但无论如何努力,得州仪器在美国都找不到同样水平的技术人员。在一家美国工厂,主管职位的头号候选人拥有法语文学学位,没有工程背景。先进制造业的未来似乎在亚洲。 1984年,张忠谋加入了另一家芯片公司通用仪器,在那里,第三块拼图浮出水面。他遇到了一位企业家,此人后来创办了一家公司,只设计芯片,不生产芯片,这在当时是不常见的。他发现了一个后来被证明具有持久力的趋势:今天,大多数半导体公司设计芯片,将制造外包。 这最后一块拼图恰逢台湾从劳动密集型和重工业经济向高科技经济转型时期。当台湾官员着眼于发展半导体产业时,他们邀请已享有芯片专家声誉的张忠谋领导一家促进创新的研究所。 因此,1985年,时年54岁的张忠谋离开美国,前往台湾,他对这个地方的了解仅仅得益于对得州仪器工厂的几次考察。 “我当然没有计划在台湾呆这么长时间,”他说。“我以为我可能几年后就会回去,我真的没有计划成立台积电,或在台湾成立任何公司。” 张忠谋抵达后几周内,被称为台湾科技发展之父的政府官员李国鼎邀请他将国家主导的芯片项目商业化。 台积电位于台南南部科学园区的办公室。张忠谋的创业历程和成功帮助台湾成为经济巨人,并重组了电子行业的运作方式。 当张忠谋评估台湾的优势和劣势时,他感觉到了一个机会。“我的结论是,与美国比起来,台湾更像日本,”他指的是他在得州仪器日本工厂的经历。 1987年,张忠谋创立台积电。他的商业模式很清晰:台积电将为其他公司制造芯片,而不设计芯片。这意味着它只需要赢得业内人士的支持,然后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制造。 张忠谋从一开始就计划让台积电进军全球市场。他在公司引进了当年在台湾鲜见的专业管理体系。为了营造国际化环境,内部沟通均使用英语。 事实证明了他的远见。随着半导体的生产变得更加复杂和昂贵,只有少数公司有能力尝试。制造芯片涉及数百道工序,这些工序利用先进的激光和化学操作来为电子信号创建微小的路径,从而为计算机进行最基本的计算。成本是天文数字。 多年来,许多人退出了,而张忠谋一直坚持着。如果台积电能够吸引足够的客户,利用规模经济,它就有机会击败英特尔和三星这两个王者。 1997年,张忠谋聘请了新的研发主管蒋尚义。他告诉蒋尚义,台积电要对标行业领导者英特尔。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行业第一,不是之一,”张忠谋说。 蒋尚义很惊讶。“要成为第一,你的花费必须是你的下一个竞争对手的三倍,”他回答道,暗示取得领先地位将是一个过于远大和昂贵的目标。 “也许是要三倍,但我确实想花足够多的钱,让我们成为第一,”张忠谋说。并且他做好了耐心等待的准备,即使在2005年辞去台积电CEO职务并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之后也是如此。 签订苹果合同 2009年4月,愤怒的台积电员工在台北安静的大直住宅区一个绿树成荫的游乐场上建立了一个抗议营地,其中许多人是最近被公司解雇的员工。对面就是张忠谋住的高档公寓楼。 天黑后,抗议者在滑梯和攀爬架旁边铺上睡袋,将写着“台积电骗骗骗”的大标语盖在身上。纵观台积电20多年的历史,它从未裁员。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张忠谋的继任者蔡力行开始裁员。 当时77岁的张忠谋决定不能再袖手旁观。他重新出任过去的职位,重新聘用了蔡力行裁掉的人才,并将台积电的支出增加了一倍多。 2008年金融危机后,张忠谋的继任者蔡力行开始裁员。2009年,时年77岁、已经退休四年的张忠谋重掌岗位,重新聘用了蔡力行解雇的人才。 由于该行业正处于艰难时期,此举并未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台积电前投资者关系负责人孙又文回忆起她对这个消息的反应:“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想用头撞墙。” 但赌注得到了回报。2010年,张忠谋接到了一通电话,这通电话将推动台积电的增长,并巩固其对三星和英特尔的领先地位。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杰夫·威廉姆斯通过张忠谋的妻子张淑芬与其取得了联系,她是苹果最大组装商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的亲戚。 这次通话促成他们四人在一个周日共进晚餐,第二天谈判就开始了。苹果曾与三星合作生产为iPhone设计的微芯片,但它正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部分原因是三星已成为智能手机的主要竞争对手。台积电与客户不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在合同中处于有利地位。 讨论持续了几个月。“合同本身非常复杂,”张忠谋说。“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 苹果一度宣布谈判暂停两个月。张忠谋听说英特尔可能介入了。 忧心忡忡的张忠谋飞到旧金山与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会面,后者让他放心。在2013年的采访中,时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保罗·奥特利尼表示,他拒绝了为iPhone生产芯片的机会,因为苹果的出价太低。 张忠谋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苹果要求提供比其他公司更好的条件和更低的价格,但他明白,该合同的规模将帮助台积电超越竞争对手。这是他在得州仪器时从创建贝恩咨询公司的比尔·贝恩那里学到的。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左)去年在凤凰城与张忠谋举杯祝酒。 贝恩当时是波士顿咨询集团的顾问,他在张忠谋旁边的办公室工作了近两年。他分析了得州仪器的生产和销售数据,认为公司生产得越多,业绩就会越好。 与苹果的交易完成后,张忠谋借贷了70亿美元,来建设为iPhone生产数以百万计芯片的产能。 在随后的几年里,苹果曾短暂地再次转向三星生产iPhone芯片,但台积电成了它的主要芯片制造商。苹果现在是台积电最大的客户,约占其营收的20%。 即便是现在,张忠谋在评论台积电客户时仍然很谨慎。在他的办公室里开始讲述苹果的故事后,他怀疑自己是否说得太多了。 “我想我还没有超出苹果公司关于什么不能说的限制,”他说。 现任苹果首席运营官的威廉姆斯在声明中表示,张忠谋“将半导体行业推向了新的前沿”。 2018年,86岁的张忠谋再次退休。到那时,台积电已经在其他公司落后的领域取得了成功,批量生产了具有DNA双螺旋大小电子通路的芯片。这让张忠谋相信,他实现了台积电的一个关键信条:技术领先。 推动人工智能革命 张忠谋台北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奖品,以及和多位世界领导人的合影,其中一幅装在镜框里的漫画描绘了他与芯片公司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亲密关系。 如果说是苹果推动了台积电的发展,那么帮助英伟达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的就是张忠谋。这张漫画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英伟达还是一家初创企业时,黄仁勋致信张忠谋,询问台积电是否愿意为其生产芯片。在与黄仁勋通话后,张忠谋同意了。 “我喜欢他,”张忠谋这样评价黄仁勋。 张忠谋抓住这个机会,从而帮助推动了美国的人工智能革命。通过台积电的生产,英伟达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突破性技术依靠大量英伟达芯片在海量数据中寻找模式。 在2018年张忠谋退休聚会上的演讲中,黄仁勋表示,如果没有台积电,目前价值1万亿美元的英伟达就不会存在。黄仁勋送给张忠谋的漫画上写着:“你的事业是一部杰作——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张忠谋(左)去年与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凤凰城合影。如果说是苹果推动了台积电的发展,那么帮助英伟达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的则是张忠谋。 对于张忠谋来说,这首杰作的最后几个音符尚未奏响。作为一名耄耋老人,他很健康,尽管几年前他在心脏植入支架后,再也不能抽烟斗了——这曾是他照片中的标志。 谈话接近尾声时,张忠谋说,在台积电面临地缘政治挑战之际,他对自己无法掌控局面感到有些遗憾。但他表示,他在2018年退休的时间节点是合理的,这是由技术而不是政治驱动的。 “我确实确信我们已经取得了技术领先地位,”他在谈到当时的情况时说。“我不认为我们会失去它。”

Aletta Concepcion T. Yñiguez:菲律宾的海洋学家与环保先锋

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保护地球的海洋生态系统已成为全球性的任务。菲律宾的Aletta Concepcion T. Yñiguez教授是一位杰出的海洋学家,她将自己的才华和热情投入到了保护海洋环境和推动科学研究的事业中。本文将深入探讨Aletta Concepcion T. Yñiguez教授的生平、学术成就以及她在海洋科学和环保领域的卓越贡献。 早年生活与教育 Aletta Concepcion...

宫崎骏:动画之梦的缔造者

宫崎骏(Hayao Miyazaki)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位传奇大师,他的作品跨足了国界,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和尊敬。他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叙事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动画作品,成为了世界动画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位日本动画界的巨匠,揭示他不朽的创作成就以及对动画艺术的深远影响。 宫崎骏,生于1941年1月5日,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职业生涯始于1963年,当时他进入了著名的东映动画公司(Toei Animation)工作,并参与了多部动画片的制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才华逐渐得到了认可,他开始以导演和编剧的身份涉足动画世界。 宫崎骏的作品常常充满了想象力和奇幻元素,他的动画片不仅适合儿童观众,也深受成年观众的欢迎。他的动画世界充满了令人陶醉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这使他的作品不仅是简单的儿童娱乐,更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心。 宫崎骏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天空之城》,这部动画片讲述了一对年轻的飞行员在一座漂浮的天空之城中冒险的故事。影片中充满了对自然、环保和人类命运的思考,让观众深深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天空之城》成为了宫崎骏事业中的巅峰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另一部备受赞誉的作品是《龙猫》,这部动画片讲述了两个姐弟在搬到乡村后,与一只神秘的巨大猫灵和其他奇幻生物的互动。影片温暖、治愈的氛围以及对童年回忆的怀旧情感,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龙猫》成为了宫崎骏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也被认为是一部不朽的动画经典。 除了这些经典之作,宫崎骏的作品还包括《幽灵公主》、《千与千寻》、《风之谷》等。这些动画片都深刻地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冲突与和谐。宫崎骏以其独特的叙事能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充满奇迹的世界。 宫崎骏的作品也受到了国际动画界的高度认可。他多次获得国际动画奖项,包括奥斯卡奖。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各地的电影院上映。他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日本,还延伸到全球动画界,启发了无数动画制作者和艺术家。 宫崎骏在动画创作中注重对人物的塑造和情感表达。他的作品常常具有强烈的女性主题和女性角色,这一点在《千与千寻》和《幽灵公主》等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赋予女性角色独立、坚强的性格,强调了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这种性别平等的主题使他的作品在女性观众中特别受欢迎。 除了动画创作,宫崎骏还对动画工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这个工作室成为了日本动画界的一面旗帜,为年轻的动画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发挥才华的平台。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继续传承宫崎骏的创作精神,保持了高质量的动画制作水准。 尽管宫崎骏在动画界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争议。他坚持使用手绘动画的传统制作方式,而不追随计算机生成动画的潮流。这使他的作品在技术上略显陈旧,但也保持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外,宫崎骏的作品有时因其复杂的情节和思考深度而被一些观众认为不够易懂。他的动画片通常不仅仅是儿童观众的娱乐,更是一种富有思考性和成人观点的艺术作品。这种复杂性使得他的作品可能不适合每个观众,但也为他的作品赢得了深度追随者。 宫崎骏虽然已经退休,但他的作品和影响力仍然在世界各地持续传承和发展。他的动画作品激发了无数年轻动画制作者的灵感,影响了整个动画界的发展方向。他的作品不仅令人陶醉于其美丽的画面,还引发了观众对人性、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宫崎骏是一位动画世界的传奇大师,他的作品超越了时空和国界,深刻地触及了人类情感和人生意义。他的动画片不仅是娱乐,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思考。宫崎骏以其独特的创作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为动画界留下了不朽的传奇,继续激励着新一代的动画创作者。

吴岳锋:揭示细胞自噬之谜的生命科学巨匠

吴岳锋(Yoshinori Ohsumi)教授是一位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因在细胞自噬研究方面的突破性发现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部的生物学过程,它能够帮助维持细胞健康并应对各种应激情况。本文将详细介绍吴岳锋教授的生平、科研成就以及他对细胞自噬研究领域的贡献。 早年生活与教育 吴岳锋教授于1945年11月9日出生在日本福冈县。他在东京都立大学攻读生物学学士学位,并在东京都立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他的早期教育和研究为他的科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细胞自噬的突破性发现 吴岳锋教授最为人所知的贡献是他对细胞自噬机制的深刻研究。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通过分解和回收细胞内部组分来维持稳态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在细胞内部形成特殊的结构,称为自噬体,以将受损的或不需要的细胞组分降解成基本的分子,供细胞再利用。 吴岳锋教授的研究探索了自噬过程的分子机制。在20世纪90年代,他首次发现了酵母细胞中与自噬有关的一组基因,这些基因编码了自噬体的构建成分。他随后鉴定和研究了更多与自噬相关的基因,揭示了自噬的调控机制。他的工作不仅提供了细胞自噬过程的深刻理解,还为进一步研究自噬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吴岳锋教授的研究为细胞自噬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打开了新的大门。他的突破性工作为许多领域,包括感染病学、癌症研究和神经学等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使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噬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诺贝尔奖与国际认可 吴岳锋教授因其在细胞自噬领域的卓越贡献而于2016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奖项表彰了他对细胞自噬研究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科学界的杰出贡献。他的成就使他成为了继日本的大村智之之后的第二位因自噬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吴岳锋教授的工作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认可。他不仅在日本担任重要职务,还在国际科学组织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推动细胞自噬研究的全球合作。 终身献身科研与教育 除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吴岳锋教授还一直热衷于科学教育和知识传承。他曾在东京都立大学担任教职,并培养了许多年轻的科学家。他的领导力和教育工作为培养更多的细胞生物学家和生命科学家提供了重要支持。他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科研,激励着他们追求卓越。 吴岳锋教授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他的研究工作为细胞自噬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贡献。他的突破性发现揭示了自噬过程的分子机制,对健康和疾病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诺贝尔奖表彰了他的杰出成就,也为细胞自噬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了激励。吴岳锋教授的故事是科学研究和科研教育的典范,激励着年轻一代的科学家,追求卓越,不断推动生命科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