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这个 B2B 市场正在帮助孟加拉国的夫妻店照顾业务

Date:


通过数字化和赋权,PriyoShop正在为该国的中小微企业建立一个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父母早逝,29岁创业,43岁成中国首富,王传福的曲折人生

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母接连去世,留给他的只有几间破旧的茅草屋,他的哥哥扛起了家庭的重担,靠着打工供他读书,他也很争气考上了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正式开始他的电池之路。 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更加专注于对电池的研究,因表现优异毕业后直接留在了研究院301室工作。 随着对电池领域的深入,他越发认为电池的前景无限,1995年他选择辞职 和表哥创办了比亚迪,立志成为中国一流的电池生产商。 他1966年2月15日出生于安徽芜湖市无为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匠,不少人家里的桌椅都是他父亲制作的。 后来他的父亲在村里担任领导,只要谁家有事,他的父亲都是第一时间出现,可谓是尽职尽责,面对村里人的纠纷,他都是公平公正的办事,从来不偏袒别人,也因此他父亲在村里的名望很大。 他们一家人的日子在他父亲在世时过得还是不错的,奈何他十三岁时,父亲就因长期被病痛折磨而去世了,这个没了主心骨的家庭突然陷入绝境。 他有七个兄弟姐妹,靠母亲一个人很难养活这一大家人,经常连饭都吃不饱,迫于无奈,他的五个姐姐只能早早嫁人,他的妹妹被送到别人家寄养。 家里只剩下他和哥哥还有母亲了,这个原本温馨的大家庭因贫穷而被迫分离。 王传福作为家里唯一的希望,被哥哥和母亲寄予厚望,哥哥将读书的机会让给了他,自己主动退学出去赚钱撑起了这个家。 他也很争气,在学校从来不跟别人攀比,除了吃饭睡觉,时间都花在学习和看书上面了,他知道家里现在这个情况,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守住这个家。 本来他是打算中考时考个中专学一门技术。可是中考时,母亲突然去世,他缺席了两门科目的考试,与当时热门的中专擦肩而过。 没能如愿考上中专的他其实当时已经不打算读书了,母亲也已经去世了,只剩下他跟哥哥相依为命。 哥哥到时候也要娶妻生子的,他读了高中还需要考大学,之后所需要的钱是难以想象的,还不如他现在也出去打工挣钱算了。 但是哥哥并不允许他放弃读书,大不了自己不结婚也要把这个弟弟供出来,为此王传福进入高中后更加发奋努力学习。 同时,哥哥结婚之后,他的嫂子不仅照顾一家人的起居,自己每个月还要从裤腰带里省10块钱给王传福当生活费,有时候实在拿不出钱了只能跟自己的娘家人借。 俗话说长嫂如母,就是这样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嫂子也成了他前进路上的动力。 兄嫂二人的努力没有白费,1983年王传福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 进入大学后,他的兄嫂依然负担着他的生活费,才让他得以和其他学生一样安心享受自己的大学生活,不仅经常参加各种活动,还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跳舞。 这个从大山里来的孩子经常自信地在学校的各种场合里表演跳舞,也因此被同学们笑称为“舞王”。 但这只是他大学生活的一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经常追着老师问问题。 他在大学时就开始接触电池,对电池可以说是情有独钟,经常自己买一大堆电池在寝室里研究,但是本科时期他并没能系统地学习。 1987年他考上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研究生时才终于如愿。在这里他不仅解决了本科时遇到的各种关于电池的问题,还对电池有了自己新的看法和研究。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硕士毕业时直接留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301室工作,26岁时就成为了最年轻的副主任。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他直接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可见他有多么优秀。 随着对电池领域的深入了解,他越发觉得充电电池在以后将会拥有无限的前景,虽然当时手机并没有现在如此流行,但是也依然有不少人为了一部两三万元的大哥大争破了头。 从现在智能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来看,他的猜想是很正确的。 1995年,他辞职和自己的表哥一起创办了比亚迪。 日本的电池在国际上都是非常有名的,国内一些大企业也都用的是日本的电池,这也就造成了日本电池在中国的垄断。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传福极力想要改变现状,想让中国人用上中国的电池,他并没有盲目的花大价钱购买国外先进的电池生产线,从头到尾整个电池都是由他自己研发的。 在原料上也是下了大功夫,镍镉电池需用要大量的负极制造材料钴,国产钴虽然价格便宜,但是质量远远不如国外钴。 奈何国外钴的价格实在太高,他为了节约成本,花了大量的时间将国产钴的性能进行提升,这大概就是把每一步做到极致的表现吧。 最终,国产钴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几乎可以和国外钴比肩,比亚迪的镍镉电池也成功诞生。 比亚迪将自己的第一批产品,送到了台湾最大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他以物美价廉的优势打败了“电池巨头”之一的三洋,他的第一仗就打了一个头彩。 即使面对1997年金融风暴,比亚迪作为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小企业也并没有因此而受到重创。 它靠着镍镉电池平安度过,并且因此在业内小有名气。后来王传福登上200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 他并没有停留在镍镉电池这个成果上,之后继续攻关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还遭到了业内不少人的嘲笑。 因为当时这两种电池是日本人的天下,这样一个小公司真的能有这么厉害?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也向世界证明中国人可以,目前他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电池供应商,目前正在向汽车行业进军。 他从小遭遇家庭变故,一手被哥哥嫂子带大,自强不息的他考上了名校,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工作一直坚持在电池领域。 从进入研究院再到创立比亚迪,他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才是硬道理。 从电池的原材料着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坚持中国制造,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实力,“技术狂人”的名号他实至名归,期待以后他将会带领比亚迪更上一个台阶。

余冠中:马来西亚财界的佼佼者

在马来西亚的商界里,余冠中(Yu Kuan Chon)的名字经常与成功、才华和远见并列。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投资家,余冠中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展现出他对商业策略的独到洞察和出色的领导才能。 背景与初创 余冠中的成功故事并非一帆风顺。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就对商业和经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余冠中逐步在商界崭露头角,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投资的智慧 作为一个资深的投资家,余冠中一直坚信于价值投资的理念。他深知,成功的投资不仅仅是关于买低卖高,更重要的是对市场、行业和公司的深入研究与理解。正因为这样,他在投资领域的决策往往颇具远见,为投资者带来了稳健的回报。 多元化的商业版图 除了在金融和投资领域取得的成功,余冠中还涉猎了多个其他行业,包括房地产、科技、能源等。他的商业版图跨足全球,与许多国际大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不仅增加了收入来源,还为其商业帝国提供了稳健的支撑。 对社会的贡献 作为一个社会公众人物,余冠中深知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不仅通过个人和企业捐赠支持各种慈善活动,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在教育和医疗领域。他认为,对社会的回馈是每一个成功企业家应尽的责任。 展望未来 面对未来,余冠中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认为,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商业机会将更加丰富。而对于自己,余冠中希望能够持续创新,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余冠中是马来西亚商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勇敢追梦、不断创新、敢于担当的企业家形象。

专访“2024年度亚洲绿色可持续建筑供应链卓越领袖”许黎:引领可持续供应链新路径

作为可持续供应链和战略采购领域的先锋,许黎近期荣获了“2024年度亚洲绿色可持续建筑供应链卓越领袖”奖项。这一奖项肯定了她在推动建筑与房地产行业绿色发展中的卓越贡献。她的前瞻性策略和实践成果为行业树立了典范,同时也为未来的可持续供应链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许黎,可持续战略采购和供应链数智化研发专家,获得全国注册招标师、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和英皇RICS特许测量师等多个权威认证。自进入可持续建筑和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领域后,她不断推动创新,先后推出多个深具影响力的智能管理系统和绿色建材集成工具,在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降低碳排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参与及撰写的方案和课题,为建筑与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 当前,亚洲及全球供应链面临着一系列复杂问题,传统供应链体系已经暴露出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所带来的脆弱性。此外,国际政治和经济局势的变化,加剧了资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成本压力。同时,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日益增强,企业不仅需要解决效率和成本问题,还必须承担起环境责任,推动绿色转型和数字化升级,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和挑战。在谈到当前全球供应链的现状时,许黎提到,许多企业仍然依赖传统的采购模式,缺乏对供应链的数字化改造。她强调,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尤为重要,企业应更关注多元化的供应来源,以降低风险。对此,并提出了许多参考思路与解决方案。 数智引领供应链革新:许黎的可持续供应链创新实践 许黎所开发的“可持续供应商管理系统”、“可持续供应商评估系统”以及“绿色建材供应链集成优化工具系统V1.0”,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通过系统化的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提升供应链各环节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共同促进了企业供应链的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其中“可持续供应商管理系统”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企业供应链效率,推动供应链的协同发展与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美的集团产业数字化板块的核心成员——安得智联,自2019年起应用该系统,成功搭建“1+3”供应链服务模型,入选“2023物流与供应链(中国)解决方案TOP30”,并帮助超过三千家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该系统于2022年被美的置业智慧供应链平台引入,显著提升了采购效率和准确性,优化了整体管理水平。 同时,该系统在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期间成功应用于中交集团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三大子平台,提升了其竞争力,实现了全链条成本数据覆盖、动态管理和可视化。这为中交集团节省了大量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整体供应链成本降低超过15%,并在实施后连续三年为其新增产值3500万元,新增利润950万元。 “可持续供应商评估系统”设定了科学的评估标准,借助智能分析工具,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客观、精确的评分和排名,为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改进建议,促进供应商提升环保绩效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引入了这一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成功构建了一套完整、科学和客观的《中国房地产测评系统》。自 2019 年起,该系统持续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供应商企业、服务商企业、设计机构等相关领域进行深入测评,形成了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年度测评榜单和研究报告,为推动中国房地产业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而“绿色建材供应链集成优化工具系统V1.0”则专注于绿色建材的供应链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整,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项目风险,确保建材的及时、安全送达。 智能供应链新时代:许黎的可持续管理解决方案 2021年许黎主持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工程建筑设计施工与应用总课题组”的研究,负责“可持续性绿色建筑中的战略采购与供应链优化”专项课题。在该课题研究中,她深入探索了绿色建筑领域的战略采购优化,强调通过数字化工具与绿色标准的整合,为建筑行业的转型提供系统性的指导和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她在行业引领中的重要角色。 除此之外,许黎于2019年撰写的《建筑行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2021年撰写的《后疫情时代可持续供应链与战略采购发展方案》中,从战略采购与绿色供应链的深度融合角度,深度剖析了数字化转型与智能管理对于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行业在采购环节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和实践路径。方案中提出的BIM技术、智能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提出以及智能供应商管理的构想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参考思路与解决方向,这些创新举措和技术的成功实施,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提高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促进了绿色采购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升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品牌形象。 践行双碳目标:许黎的可持续供应链之道 正如她所说,“在追求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将数字化工具与绿色标准深度融合,构建一套既透明又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这是通往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全球供应链正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许黎表示,“企业需在内部和外部建立透明的合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真正的绿色转型。”她的愿景是为更多企业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企业的示范效应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推动整个行业乃至社会向更加绿色、低碳的经济模式转变推动整个行业向低碳经济转型。 许黎的卓越成就和对可持续供应链及战略采购领域的深远影响,使她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2024年度亚洲绿色可持续建筑供应链卓越领袖奖这一奖项。许黎坚定表示将继续在可持续供应链和战略采购领域深耕细作,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一代加入进来,为构建可持续的未来贡献不懈的力量。

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汪滔:凭3名员工打天下,白手起家创造百亿财富

他出生于浙江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有一个造直升机的梦想,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后选择退学,进入香港科技大学追寻自己的梦想。 他在一间民房里创建了大疆,早期创业时,由于他的个性太强导致内部并不团结,不少人都离开了他的团队。 孤军奋战之际,他的导师带资加入,成功将以前的小作坊变成了享誉全球的无人机制造公司,他就是“中国无人机大王”汪滔。 汪滔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高级工程师,母亲是一名老师,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汪滔,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梦想”发芽别的孩子看完了漫画书直接就扔到了一旁,而他却被漫画中的红色直升机所吸引,久久难以忘怀,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关于直升机的种子。 后来他为了了解直升机又迷上了科普漫画和航模读物,但是他一直都没有见过真正的飞机。他真正拥有自己的遥控直升机还是在高中的时候。 因为他的成绩一直不冷不热,说好也算不上好,说差也算不上差,但是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自然有望子成龙的期望。 为了让他好好学习就许诺他一个遥控直升机,汪滔一下子有了学习的动力,他遗传了父母优秀的基因再加上人也聪明,成绩一下子就冲到了前面。 最终,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遥控直升飞机。 当时能够拥有一架遥控直升飞机可以说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即使当时的遥控直升机只有几个很基础的操作。可是汪滔依然把它当个宝贝一样小心保管。 但一次意外中,直升机因为电量耗尽,突然从空中摔下来,整个直升机都散架了。他在家的附近找了许多家维修店却都修不好他的直升机,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他的父亲。 可是他的父亲也只是把这个直升机当做一个玩具,并没有放在心上,再加上工作太忙,根本无暇处理这个直升机。 在汪滔的死缠烂打下,父亲将厂商的电话给了他,让他自己去处理,从小脸皮就薄的汪滔只能抛下面子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等了好几个月厂家才将零件发过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也在思考为什么直升机会突然掉下来,为什么不能自动控制呢?在之后组装的过程中,他也仔细研究了遥控直升机的构造并且发现了直升机的奥秘,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能够自动控制飞行的直升机。 退学追梦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电子专业,这在不少人看来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归宿了,可是他却在大三临近毕业之际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从华东师范大学退学,申请世界一流大学。 因为他发现这所学校与自己造直升机的梦想越来越背道而驰,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不等到毕业之后再追求梦想呢,离毕业也不远了,放弃这样一个211的学历实在有些可惜。 对于汪滔来说,学历在梦想面前简直不值得一提,他不想再继续浪费时间了,所以他申请了培养无数人才的麻省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 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这两所学校都拒绝了他的申请,只能退而求其次申请香港理工大学,最后收到了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录取通知书。 来到香港科技大学后的他一改之前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迷茫状态,香港科技大学的学术氛围深深地感染了他,他很快就步入了正轨。 大三时,他选择了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作为自己的毕业课题,还拿到了研究资金,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最终在毕业时展示了自己的课题。 原以为自己会得到老师的认可,却只拿到了刚刚及格的评定,毕业带来的迷茫本就让人压抑,现在毕业课题的评分又比较低,他只能选择出去找工作了。 可是却意外得知,他被一位名叫李泽湘的导师推荐继续读研,得到此消息的汪滔可以说是受宠若惊,原来是因为李泽湘对他的课题很感兴趣,想要把他收入门下读研究生。 研究生期间,汪滔每天都在实验室里研究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虽然他因运气好能够继续留下来读研,但是他知道当初评分不高肯定是有原因的。 况且导师李泽湘冒着风险推荐了他,他也不能让导师失望,所以他要奋力一搏。 创建大疆2006年,他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民房里创立了大疆,可是他没有资金也不懂如何管理,公司里只有两三个当初和他一起做课题的员工。 他整日里只想着怎么做好产品,做好之后也不搞营销,以至于他一直没有怎么挣到钱。 后来也招到了一些人,可是汪滔总是在下班时间给他们打电话要求完成工作,一旦他有了想法就不分时间地点想要员工立刻实施,很多员工都受不了。 再加上他的个性很强以及完美主义的性格总是要求别人一下子就做好这件事,公司里的员工对他的评价并不好,因此刚刚创业初期就有不少员工离职,甚至还有人将他的的技术成果带去了别家公司。 这让本就雪上加霜的大疆变得破败不堪。后来多亏了他的导师李泽湘再次雪中送炭,为他带来了资金和人才,才让大疆没有以破产告终。 “梦想”开花2008年,一款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XP3.1正式问世,大疆才逐渐被人们所看到,还陆续拿到了不少的投资。他这也算是完成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了。 可是他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及时调整策略,将大疆定位于一家专门提供商业用途成品飞行控制的公司,也正是这个决定让大疆正式从一个只有一二十的人的小作坊转变成一个无人机市场的领头羊。 2012年大疆已经具备了研发一款直升机所需要的所有条件,2013年正式推出“大疆精灵”,迅速席卷市场,现在大疆的产品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大疆也成了享誉世界的民用无人机制造商。 从小心怀直升机梦想的汪滔不惧风险从211大学退学,毅然选择追寻自己的梦想,梦想的道路总是艰辛的。 从一开始的课题不被看好到创业时遭遇员工离职以及盗窃研究成果的打击,他都没有放弃,他的成功不是偶然,他的决心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得上的。 目光长远的他并没有满足眼前的利益,从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做到了能够自主研发出一整个直升机,足以说明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的汪滔正在低调地主导着全球无人机革命,期待以后的他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