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Paytm Payments Bank面临对外交易的调查:报告

Date:


据路透社报道,“初步”调查来自印度执法局,该局负责调查经济犯罪和金融欺诈。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Masako Wakamiya,世界上最年长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

——程序员Masako Wakamiya在81岁时开发了一款游戏应用程序,她并没有让年龄阻止她使用技术来实现她的愿景。 Masako Wakamiya穿着一件印有她用Excel创建的设计的衬衫。 58岁的Masako Wakamiya买了一台电脑,并使用Excel制作艺术品。然后,81岁的她冒险进入了游戏应用程序开发的世界。现年88岁的她是一名ICT布道者,她走遍日本各地发表演讲和参加会议。 苹果首席执行官Tim Cook称赞Wakamiy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她将自己描述为“好奇的散脑”,鼓励中老年人“选择一种超越他们过去经历的生活方式”。 Wakamiya与The Sankei Shimbun和我们坐下来分享她的生活故事和哲学。 采访摘录如下。 Wakamiya使用IT来实现她的愿景。 昨天,我从北海道的Tomakomai回到了我在神奈川县的家。就在那之前,我一直在佐贺做演讲。看起来我几乎每天都在飞机上。我每年参加大约110场演讲活动,包括面对面和在线。至于管理我的日程安排,我都在电脑和智能手机上处理。 我也是由首相岸田文雄主持的实现数字花园城市国家愿景委员会以及数字机构和内务和通信部会议的成员。 从高中到在大银行工作 那时,女性工作到退休是不寻常的,但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满足感。我选择不结婚,并计划在退休后追求我的利益。 自学IT技能 在Windows 95推出之前,只有爱好者购买个人电脑。但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我决定自己买一个。 真正吸引我的是计算机网络。这是在电话线连接的时代,而不是互联网,所以我使用了网络服务器NIFTY-Serve。 通过计算机网络,我可以与人成为朋友,而无需亲自见到他们。即使我关心我的母亲,我也发现了一种与外部世界保持联系的方法。 在Excel上创作艺术 我想出了使用Excel创作艺术品的想法,这样我就可以在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时获得乐趣。为了制作我的设计,我使用单元格边框和填充功能。你知道,Excel不仅仅是为了计算。我甚至打印了我的设计来制作衬衫和包。我怀疑大多数人甚至会考虑以这种方式使用Excel。 印有Masako Wakamiya使用Excel设计的图案的袋子。 “Hinadan”游戏应用程序 我被称为程序员,因为我创建了一个应用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编程有亲和力。我刚刚制作了这个应用程序,因为老年人没有任何有趣的游戏。我自学了如何编程,我的同龄人帮助我了解了要点。 人们经常声称“日本缺乏创造新事物的技术”。然而,问题不在于缺乏技术,而在于缺乏对你想创造的东西的愿景。最关键的因素是对你想实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愿景。 人工智能 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工业革命,以及电力和互联网的发明,都是历史转折点。现在,我们正在经历人工智能带来的转折点。 人工智能正迅速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中。40多岁和50多岁的人必须放弃过去的习俗,拥抱新的心态。就我个人而言,我使用ChatGPT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真的很方便。 我在最近的书《Kinou...

中国“炸串界一哥”王宽宽,靠炸串半年赚3.7亿,三年开店数千家!

同样是卖炸串,为何他如此优秀?90后小伙中途辍学创业,半年就狂揽2.95亿投资,短短3年,门店数量猛增至1976家。 平均每月销售6000万串产品,门店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域,300余座城市,被美食爱好者称为“炸串界的蜜雪冰城”。 目前这个数据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更是在最近宣布完成A+轮7500万元融资。那么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在他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创业历程? 高材生卖烧烤喜姐炸串的创始人叫王宽宽,于1990年出生在江苏徐州丰县的一个农村里,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小伙”。 他的父亲并没有如同其他农民一般在家种地、养殖,而是选择做“五花八门”的生意,不得不说王爸还是很有商业头脑的,靠着做生意养活了一大家人。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王宽宽对创业做生意很有想法。高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南京财经大学就读电子商务专业,这也是他创业之梦开始的地方。 初来南京的他,经常和朋友一起去小吃街吃烧烤撸串,渐渐地也喜欢上了这种烟火气息。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十分的单调。 每天听着老师说谁谁谁创业成功了,谁谁谁又赚了多少多少,他就心痒痒,心想那要是自己就好了。大一还没结束,他彻底按耐不住创业的想法,选择辍学创业。 期待满满的王宽宽,在开始创业后才发现,创业没他想的那么简单,毫无经验的他更是四处碰壁,从互联网,到麻辣烫、火锅店、烧烤店等无一例外全部以失败告终。 他几乎将整个餐饮业能干的都干了一遍,这让他很是沮丧。十一次创业的失败,使他精神和身体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期间更是有合伙人“背刺”。 他也一度想过放弃,可以心里的不甘心支撑着他坚持了下来。那么在创业初期屡战屡败的他,在接下来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他又能否一鸣惊人呢?选择再战一次的王宽宽,将目光再一次放到了餐饮业上面。 和炸串的不解之缘2013年左右,王宽宽再战麻辣烫,这一次不是普通的麻辣烫,而是砂锅麻辣烫,皇天不负有心人,失败近十次的他这一次终于有了收获。 不到几年时间门店数量便超过了1000多家,风靡整个餐饮界,更是一度成为南京的知名品牌。可是好景不长,从2018年开始,该项目便开始变得乏力起来。 王宽宽等多位合伙人也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最后都不尽人意,害怕耗下去得不到发展的王宽宽,选择放弃这个项目,重新出发。 这一次,王宽宽没有盲目的进行创业,而是选择走进小吃街大吃一顿,在寻找美食的路上寻找创业灵感。 他发现:炸串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回忆,从学校门口那辆炸串小三轮,到美食街的炸串小店,都排起了长队,可以说只要有炸串的地方就有人。 而且炸串的种类也十分多,可谓是“万物皆可炸”,也正是如此炸串的受众面很广,毛利润还高,还是全国性很有发展前景。 王宽宽的市场调查之旅也正式结束,有了创业方向的他,很快的便将它提上了行程。2015年,第一家喜姐炸串在南京新街口正式开张。 乍一听店面,还以为是自家姐姐开了一个炸串店,无形中也拉进了顾客与商家之间的距离,这也是王宽宽取这个名字的目的所在。 新街口更是有着中华第一商圈之称,高人流量,接地气店面,让人眼前一亮的装修风格,再加上先前创业的经验,还没正式营业的时候,王宽宽便做起了发家致富的美梦。 可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营业一个月,生意惨淡的可怜,最高的一天也刚过2000元,最低的一天还不到600元,收入就连开店成本都不够,更别提赚钱了。 这让他十分的郁闷,一定是那里出现了问题。左思右想后,他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门头的原因,之前装修的时候为了讲究格调,将字弄的很小。 而且店标还是一个胖胖的喜姐,一眼看上去没人会觉得它是一个炸串店,更像一个月子会所。 发现问题所在的王宽宽连夜更改了门头,将背景颜色换成了鲜艳的红色,其中也只有四个大字“喜姐炸串”,还将它放到了最显眼的地方。 事实证明,门头就是店的第一个招牌,换了门头的喜姐炸串,营业额倍增,平均日流水可达2万多元,比起之前最高的时候还翻了十多倍。 2019年国庆期间,单店日流水更是高达7万元。这时王宽宽也有了将喜姐炸串开遍中国的想法,那么喜姐炸串能成功地开遍中国吗? 炸串也能有讲究喜姐炸串受到广大美食爱好者的喜爱后,王宽宽没有为赚钱而降低品质,他知道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喜姐炸串从原材料入手。 选择优质新鲜肉类,严格按照供应商准入标准执行,为了提高食用的口感,王宽宽创新地使用九宫格来炸串。 保证出餐速度同时也保证了食用的口感,还制定出了各种炸串最佳的炸制时间。一时间,喜姐炸串成为了年轻人每日必吃的不二选择。 成立了两年半的喜姐炸串,从南京走向了全国,在江苏、浙江、江西等29个省级行政区域,300多个城市里都有着喜姐炸串的影子。 2018年,喜姐炸串门店就已经超过了1400多家,每月新开门店可达近百家,而且真的是开到哪儿火到哪。在发展的同时,王宽宽还决定建立最适用于喜姐炸串的发展模式。 他先从供应链入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供应链,将复杂的上游操作都放到工厂完成,加盟门店只需要做最简单的炸制售卖即可。 所有的产品需求都全链条配送,让没有经验却想创业的人有一个机会。目前喜姐炸串也有了一套完善的供应链。 据了解,截至目前,喜姐炸串在中国已经建立了9个总仓,覆盖了喜姐炸串全国门店,也大有朝着万店发展的迹象。 近日,据媒体报道,喜姐炸串宣布完成A+轮7500万融资,而本次投资则是大名鼎鼎前阿里CEO卫哲创立的嘉御资本进行的独家投资。 这也是喜姐炸串半年里的第二次融资,早在去年十月,喜姐炸串就已获得2亿多的融资。截至目前,喜姐炸串累计融资金额已超3亿,俨然成为了“炸串界一哥”。 喜姐炸串创始人王宽宽表示:成立之初,百城万店就是喜姐的目标,如今我更有信心了,万店已不是梦想。 喜姐炸串今年的目标就是,将长沙分仓建好,加大对西南地区辐射,争取新增签约门店两千家,将重点城市门店占比提升到60个点以上。 在五年内达到百城万店的规模,打造一个千亿市值的企业,让更多想创业的年轻人能够实现梦想,我也相信未来喜姐炸串一定能完成百城万店的目标。

中国共享出行巨头,哈啰出行CEO杨磊,三年亏损超48亿,带领哈啰逆袭稳坐中国第一宝座!

 他本是一个小玩家,却因不满ofo与摩拜独霸市场,带领哈啰奋勇直追,过五关斩六将,将行业两大巨头死死压在脚下,稳坐行业第一宝座。   媒体报道,哈啰已向美国SEC递交招股书,一旦招股成功,就将成为行业第一股。还有消息传出,哈啰已开始布局新业务版图。   在前有美团后有滴滴的情况下,他能否再一次带领哈啰杀出重围?他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年轻的CEO  杨磊于1988年出生,与很多少年一样,酷爱打游戏,年仅八岁时,就求着父亲给他买了一台价值上千元的游戏机,这在当时可是个奢侈品,也使得杨磊“倍有面”。   加上游戏打得好,同龄人都叫他“大牛”,就连如今公司熟悉他的员工,都依旧这么叫着。虽然酷爱打游戏,但学习也没落下,稳稳考上一个大学,这也是他创业开始的地方。   大一暑假,杨磊没有回家,而是选择在一家电玩城打工,赚钱买新款游戏机,在这他遇见一位客人,客人对他也十分感兴趣,真有人对电脑硬件如此熟练吗?   客户向他表明身份,是广达集团的一名副总,并向他抛出橄榄枝,提议自己出7万,杨磊出3万,两人合伙开一家公司,杨磊很犹豫,一个世界五百强的老总为何会找自己合作?   难道别有所图?可自己啥也没有,也许真是看中自己天赋吧。2006年,两人合伙创立币达电子科技公司,主营电脑维修和计算机零件售卖。   杨磊任主要负责人,大小事宜基本由其负责,这时的他才18岁。平平无奇的一家公司,却火得一塌糊涂,短短三年营业额就远超800万,净利润达500万,堪称行业之最。   可杨磊却表示,自己已经快要跟不上时代,而这个时代最不缺人才。果不其然,币达逐渐衰败,杨磊做了个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并不是行业问题,也不是货源问题,更不是客户问题,而是自己问题,自己能力有限被别人超越是迟早的事,杨磊对此看得很开,能力不够被拉下来,这再正常不过。   那杨磊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他与哈啰又是何时结缘? 差异化赛道2012年,杨磊初步了解到代驾行业,一眼就认定它,得知当时韩国代驾最为成熟时,立即叫助理买机票前去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他很满足这个行业。 正是这年十月,杨磊创办“爱代驾”。做了段时间后,他也有了一点自己想法,传统代驾业务运营效率低,很难扩展新客源,现有客源管理起来也十分困难。 与旗下司机沟通也不及时,于是决定引入o2o模式。转型很成功,爱代驾发展很迅速,可他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辞去CEO一职,进军陌生的智慧停车领域。 这个项目简单来说,就是呼叫专人泊车、换车,对停车场资源进行管理,没做多久,杨磊又看上共享领域这块大蛋糕,他带领团队丢掉车钥匙,成立哈罗单车项目。 可这时整个行业,已被摩拜与ofo霸占大部分市场份额,还成功拿到c轮融资,深受资本追捧,竞争愈发激烈。 这对哈罗来说是一个挑战,很快为提高品牌辨识度,近30家知名共享单车公司开启抢颜色大战,哈罗大家应该知道,就是如今的蓝色。 靠着早期的经验,哈罗在各方面竞争中都没落后太多,很快就跻身前三之列。优秀的团队,过硬的技术,很快就引起愉悦资本和贝塔斯曼的注意,为其注入资本的力量。 一线城市竞争异常激烈,摩拜和ofo各显神通,可杨磊却带领哈罗跑了,直接切入二三线城市,大有一副“农村包围城市”之势。 也正是凭借这一决策,哈罗过五关斩六将杀出重围,直接超越摩拜和ofo成为行业老大。2018年,据统计,哈罗单车单日订单量远超2000万。 口碑也是出奇的好,好评率和订单数都位居行内第一。九月,哈罗进行整体品牌升级,开展两大新业务,哈啰助力车、哈啰顺风车,哈罗单车也更名为哈啰单车。 杨磊说:“没有什么是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这一次杨磊还能一帆风顺吗? 敢于突破自我哈啰顺风车一经推出,就受到大众追捧,短短三年总订单量就超3亿,认证车主达1800万,反观行业前辈嘀嗒出行,近十年发展也才1500万认证车主。 这足以见得此项目的成功。在发展顺风车同事,共享单车也没落下,依旧稳居行业第一。截止2020年底,哈啰累计提供近40万个工作岗位。 其中有五分之一就业人员年纪超五十岁,身上又肩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尽管疫情横行,所有行业都按下暂停键时,哈啰始终与员工共患难。 复工复产初期就开放数千个岗位,解决了很多人的燃眉之急。去年,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后,哈啰就立即作出回应,向四百多家合作伙伴发起“绿色制造公约”。 自身作则践行“生态先行、绿色质造”,为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021年,哈啰发布碳中和倡议书,这是整个行业首份,还承诺在2025年实现净零排放。 2021年,哈啰网约车业务,也成功在中山、惠州、河源、汕尾四个城市上线,且还正式宣布造车,推出哈啰电动车,正式进入电动车生产销售领域。 不久,哈啰向美国SEC递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哈啰定位是国内领先的本地出行,以及生活服务平台,如果说哈啰招股成功,它将成为行业第一股。 除开几个比较成熟的业务,哈罗出行还在不断的扩展新业务,哈啰酒店、跑腿业务、火车票抢购等,在前有美团后有滴滴的情况下,哈啰扩展新业务的难度大家可想而知。 但这也应了杨磊那句话,“我们不会给自己设限,没有所谓的应该做和不应该做什么”。而他还有一个更加远大的目标,让哈啰定位从一家共享单车公司。 成为中国下一代平台型企业。纵观哈啰发展一路,那一次不是过五关斩六将,突破层层包围才来到顶点的。那哈罗出行未来会书写出怎样的传奇,让我们拭目以待。

台积电“教父”张忠谋:我不认为我们会失去技术领先地位

不久前的一天,在一间俯瞰台北和周围群山的木饰面办公室里,张忠谋抽出了一本印着彩色图案的书。书名叫《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导论》,这是一本研究生教材,介绍了错综复杂的计算机芯片设计。92岁的张忠谋虔诚地将它举起。 “我想让你看看这本书的出版日期,1980年,”他说。这个时间点很重要,他补充道,因为这是他的事业拼图中“最早的一块”——不仅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也改变了全球电子行业的进程。 张忠谋从这本教材中获得的见解看起来并不复杂:微芯片作为计算机的大脑,可以在一个地方设计,但在其他地方制造。这个想法与当时半导体行业的标准做法背道而驰。 因此,在54岁的时候,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正在更多地盘算着退休的年龄,张忠谋却走上了将自己的见解变成现实的道路。这位工程师离开他移居的美国,搬到了中国台湾,并在那里创立了台积电。该公司并不设计芯片,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尖端微处理器制造商,苹果和英伟达都是它的客户。 如今,这家一定程度上发轫于一本教材的企业已经成为了市值5000亿美元的企业巨头,为iPhone、汽车、超级计算机和战斗机提供最先进的芯片。其飞机库大小的芯片工厂(称为晶圆厂)是如此重要,以至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纷纷向台积电示好,希望该公司能前往设厂。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也投入了数千亿美元,希望复制台积电的成功。 在南京举行的2020世界半导体大会上,台积电生产的硅晶圆。 张忠谋不可思议的创业之旅助台湾成为了经济巨人,重组了电子行业的运作方式,并最终描绘出一个新的地缘政治现实: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位于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这把张忠谋和他创建的公司推到了聚光灯下。在职业生涯的黄昏阶段,一个喜欢避开聚光灯的人反思了他所建立的一切,以及不能再保持低调后会有什么问题。 “这让我感觉不是太好,”已于2018年退休、但仍然会出席台积电活动的张忠谋说。“我宁愿保持相对默默无闻的状态。” 最近在他的办公室里进行的一次三小时的谈话中,张忠谋明确表示自己是美国人——他在1962年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而此时,他创立的企业正处于中美科技冷战的中心。尽管围绕科技领先地位的竞争在加剧,他仍不看好中国在短期内有机会获得半导体霸主地位。 “我们控制了所有的要道,”张忠谋说,他指的是美国及其芯片制造盟友,如荷兰、日本、韩国和台湾。“如果我们想要扼住其喉咙,中国真的无能为力。” 包括许多台积电的同事在内的十几位熟悉张忠谋的人表示,他创办这家公司,并在谋略上胜过三星和英特尔等巨头,靠的是一丝不苟和固执的态度,信任他最优秀的员工,最重要的是,他怀着无限的雄心,必要时会采取大胆的行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台积电陷入困境,他在77岁时重新出任首席执行官,再次接管公司。 “他可能是芯片行业中仅存的一位参与了这个行业的创建的人,”《芯片战争》一书的作者、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国际历史副教授克里斯·米勒表示。“他不仅仍然留在这个行业,而且处于这个行业的中心和顶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要了解科技行业的未来,至关重要的是通过张忠谋的视角了解世界,以及他如何在其他人驻足不前时押下了最初的赌注。与公开考虑进行一场笼中格斗的当今科技大亨埃隆·马斯克和马克·扎克伯格不同的是,张忠谋表现得更含蓄。如果说全球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是一系列扑克豪赌,那么他就是一声不吭在经营赌场的那个人。 台湾新竹的台积创新馆。1987年张忠谋创立台积电时,他的商业模式很清晰,并为台积电制定了进军全球市场的计划。 差一点加入了汽车行业 张忠谋1931年出生于即将爆发战争的中国。18岁之前,他曾在六个城市生活过,转校10次,经历过广州和重庆的轰炸,并在“二战”期间随家人穿越前线逃离日占上海。 1948年,他与家人来到香港,当时他们正试图逃离中国共产党的军队,这是一条不归路。 “我的旧世界随大陆易色而破灭,新世界正待建立,”他在1998年出版的自传中写道。 1949年,张忠谋移居美国,就读于哈佛大学,然后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1955年,他两次未能通过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资格考试,决定尝试进入就业市场。 “许多年后,我把在麻省理工博士落第视为我一生的最大幸运!”他在自传中写道。 其中两个最好的工作机会分别来自福特汽车公司和相对不太知名的电子公司希凡尼亚。福特以每月479美元的报酬请他在底特律的研发中心工作。尽管被该公司的招聘人员所吸引,张忠谋还是惊讶地发现这个报价比希凡尼亚每月480美元的报酬低了一美元。 位于新竹的台积电芯片工厂内部。张忠谋说:“我真的没有计划成立台积电,或在台湾成立任何公司。” 他打电话给福特要求提高工资,原本友善的招聘人员变得充满敌意,并告诉他不会再多得到一分钱。张忠谋接受了希凡尼亚的工程师工作。在那里,他了解了晶体管,也就是最基本的微芯片元件。 “那是我半导体职业生涯的开始,”他说。“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件大好事。” 在希凡尼亚的三年时间为张忠谋打开了大门,并巩固了他对半导体的热情。而希凡尼亚的困境给他上了一课,教会他在后来如何管理台积电。 “半导体业自始就是一个脚步快而又无情的行业,”张忠谋在自传中谈到希凡尼亚最终的崩溃时写道。“一旦落后,再赶上就很困难。 ” 1958年,他跳槽到一家新兴的半导体公司——得州仪器。这家位于达拉斯的公司“年轻有活力”,许多员工每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晚上在办公室睡觉。四年后,张忠谋成了美国人,他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身份。 “自从我逃离共产主义中国,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就一直是美国人,别无其他,”他说。 张忠谋成为得州仪器当时领先世界的半导体业务的支柱。公司不断取得突破。在20世纪70年代,该公司生产了一种可以合成人声的芯片,从而产生了著名的“说话和拼写”玩具,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拼写和发音的手持设备。 “这就像卡美洛(传说中亚瑟王的宫廷,指团体发展过程中人才汇聚的黄金时代——译注),但时间不长,”他说。 在20世纪70年代末,得州仪器将其重点转向了计算器、电子表和家用电脑等新兴市场。当时负责半导体业务的张忠谋意识到,他的职业生涯正在接近“死胡同”。 是时候做些不一样的事情了。 张忠谋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的活动上发表了讲话。近年来,美国、日本和欧洲纷纷邀请台积电前去设厂。 把拼图拼到一起 如果说导致台积电成立的第一块拼图是教科书,那么第二块拼图则是张忠谋在得州仪器工作即将结束时的一段经历。 20世纪80年代初,得州仪器在日本开设了一家芯片工厂。在生产线开始大量生产芯片三个月后,该工厂的“良品率”是该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工厂的两倍。良品率是一个关键的统计数据,指的是生产出多少可用的芯片。 张忠谋被派往日本解开这个良品率之谜。他发现,关键在于员工,高素质员工的人员流动率低得惊人。 但无论如何努力,得州仪器在美国都找不到同样水平的技术人员。在一家美国工厂,主管职位的头号候选人拥有法语文学学位,没有工程背景。先进制造业的未来似乎在亚洲。 1984年,张忠谋加入了另一家芯片公司通用仪器,在那里,第三块拼图浮出水面。他遇到了一位企业家,此人后来创办了一家公司,只设计芯片,不生产芯片,这在当时是不常见的。他发现了一个后来被证明具有持久力的趋势:今天,大多数半导体公司设计芯片,将制造外包。 这最后一块拼图恰逢台湾从劳动密集型和重工业经济向高科技经济转型时期。当台湾官员着眼于发展半导体产业时,他们邀请已享有芯片专家声誉的张忠谋领导一家促进创新的研究所。 因此,1985年,时年54岁的张忠谋离开美国,前往台湾,他对这个地方的了解仅仅得益于对得州仪器工厂的几次考察。 “我当然没有计划在台湾呆这么长时间,”他说。“我以为我可能几年后就会回去,我真的没有计划成立台积电,或在台湾成立任何公司。” 张忠谋抵达后几周内,被称为台湾科技发展之父的政府官员李国鼎邀请他将国家主导的芯片项目商业化。 台积电位于台南南部科学园区的办公室。张忠谋的创业历程和成功帮助台湾成为经济巨人,并重组了电子行业的运作方式。 当张忠谋评估台湾的优势和劣势时,他感觉到了一个机会。“我的结论是,与美国比起来,台湾更像日本,”他指的是他在得州仪器日本工厂的经历。 1987年,张忠谋创立台积电。他的商业模式很清晰:台积电将为其他公司制造芯片,而不设计芯片。这意味着它只需要赢得业内人士的支持,然后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制造。 张忠谋从一开始就计划让台积电进军全球市场。他在公司引进了当年在台湾鲜见的专业管理体系。为了营造国际化环境,内部沟通均使用英语。 事实证明了他的远见。随着半导体的生产变得更加复杂和昂贵,只有少数公司有能力尝试。制造芯片涉及数百道工序,这些工序利用先进的激光和化学操作来为电子信号创建微小的路径,从而为计算机进行最基本的计算。成本是天文数字。 多年来,许多人退出了,而张忠谋一直坚持着。如果台积电能够吸引足够的客户,利用规模经济,它就有机会击败英特尔和三星这两个王者。 1997年,张忠谋聘请了新的研发主管蒋尚义。他告诉蒋尚义,台积电要对标行业领导者英特尔。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行业第一,不是之一,”张忠谋说。 蒋尚义很惊讶。“要成为第一,你的花费必须是你的下一个竞争对手的三倍,”他回答道,暗示取得领先地位将是一个过于远大和昂贵的目标。 “也许是要三倍,但我确实想花足够多的钱,让我们成为第一,”张忠谋说。并且他做好了耐心等待的准备,即使在2005年辞去台积电CEO职务并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之后也是如此。 签订苹果合同 2009年4月,愤怒的台积电员工在台北安静的大直住宅区一个绿树成荫的游乐场上建立了一个抗议营地,其中许多人是最近被公司解雇的员工。对面就是张忠谋住的高档公寓楼。 天黑后,抗议者在滑梯和攀爬架旁边铺上睡袋,将写着“台积电骗骗骗”的大标语盖在身上。纵观台积电20多年的历史,它从未裁员。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张忠谋的继任者蔡力行开始裁员。 当时77岁的张忠谋决定不能再袖手旁观。他重新出任过去的职位,重新聘用了蔡力行裁掉的人才,并将台积电的支出增加了一倍多。 2008年金融危机后,张忠谋的继任者蔡力行开始裁员。2009年,时年77岁、已经退休四年的张忠谋重掌岗位,重新聘用了蔡力行解雇的人才。 由于该行业正处于艰难时期,此举并未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台积电前投资者关系负责人孙又文回忆起她对这个消息的反应:“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想用头撞墙。” 但赌注得到了回报。2010年,张忠谋接到了一通电话,这通电话将推动台积电的增长,并巩固其对三星和英特尔的领先地位。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杰夫·威廉姆斯通过张忠谋的妻子张淑芬与其取得了联系,她是苹果最大组装商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的亲戚。 这次通话促成他们四人在一个周日共进晚餐,第二天谈判就开始了。苹果曾与三星合作生产为iPhone设计的微芯片,但它正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部分原因是三星已成为智能手机的主要竞争对手。台积电与客户不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在合同中处于有利地位。 讨论持续了几个月。“合同本身非常复杂,”张忠谋说。“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 苹果一度宣布谈判暂停两个月。张忠谋听说英特尔可能介入了。 忧心忡忡的张忠谋飞到旧金山与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会面,后者让他放心。在2013年的采访中,时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保罗·奥特利尼表示,他拒绝了为iPhone生产芯片的机会,因为苹果的出价太低。 张忠谋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苹果要求提供比其他公司更好的条件和更低的价格,但他明白,该合同的规模将帮助台积电超越竞争对手。这是他在得州仪器时从创建贝恩咨询公司的比尔·贝恩那里学到的。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左)去年在凤凰城与张忠谋举杯祝酒。 贝恩当时是波士顿咨询集团的顾问,他在张忠谋旁边的办公室工作了近两年。他分析了得州仪器的生产和销售数据,认为公司生产得越多,业绩就会越好。 与苹果的交易完成后,张忠谋借贷了70亿美元,来建设为iPhone生产数以百万计芯片的产能。 在随后的几年里,苹果曾短暂地再次转向三星生产iPhone芯片,但台积电成了它的主要芯片制造商。苹果现在是台积电最大的客户,约占其营收的20%。 即便是现在,张忠谋在评论台积电客户时仍然很谨慎。在他的办公室里开始讲述苹果的故事后,他怀疑自己是否说得太多了。 “我想我还没有超出苹果公司关于什么不能说的限制,”他说。 现任苹果首席运营官的威廉姆斯在声明中表示,张忠谋“将半导体行业推向了新的前沿”。 2018年,86岁的张忠谋再次退休。到那时,台积电已经在其他公司落后的领域取得了成功,批量生产了具有DNA双螺旋大小电子通路的芯片。这让张忠谋相信,他实现了台积电的一个关键信条:技术领先。 推动人工智能革命 张忠谋台北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奖品,以及和多位世界领导人的合影,其中一幅装在镜框里的漫画描绘了他与芯片公司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亲密关系。 如果说是苹果推动了台积电的发展,那么帮助英伟达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的就是张忠谋。这张漫画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英伟达还是一家初创企业时,黄仁勋致信张忠谋,询问台积电是否愿意为其生产芯片。在与黄仁勋通话后,张忠谋同意了。 “我喜欢他,”张忠谋这样评价黄仁勋。 张忠谋抓住这个机会,从而帮助推动了美国的人工智能革命。通过台积电的生产,英伟达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突破性技术依靠大量英伟达芯片在海量数据中寻找模式。 在2018年张忠谋退休聚会上的演讲中,黄仁勋表示,如果没有台积电,目前价值1万亿美元的英伟达就不会存在。黄仁勋送给张忠谋的漫画上写着:“你的事业是一部杰作——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张忠谋(左)去年与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凤凰城合影。如果说是苹果推动了台积电的发展,那么帮助英伟达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的则是张忠谋。 对于张忠谋来说,这首杰作的最后几个音符尚未奏响。作为一名耄耋老人,他很健康,尽管几年前他在心脏植入支架后,再也不能抽烟斗了——这曾是他照片中的标志。 谈话接近尾声时,张忠谋说,在台积电面临地缘政治挑战之际,他对自己无法掌控局面感到有些遗憾。但他表示,他在2018年退休的时间节点是合理的,这是由技术而不是政治驱动的。 “我确实确信我们已经取得了技术领先地位,”他在谈到当时的情况时说。“我不认为我们会失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