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香港恒生推出$4.2b中小企业基金

Date:


中小企动力基金旨在帮助企业度过疫情后的困境,例如现金流不足和运营费用上升。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从身无分文到身价破亿,陶石泉频引中国年轻群体共鸣

“江小白”因一句又一句广告语引发年轻群体共鸣,就此打开消费者市场,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1978年陶石泉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小镇。小学初中时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成绩经常霸占学校排行榜第一,是其他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本以为他会一直优异下去,可谁能想到高中的时候,碰上他的叛逆期,逃课、打架等凡是禁止的事情,他都做了遍,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让父母和老师十分头疼。 虽然高中时期比较叛逆,但好在他基础知识扎实,再加上这个人或许比较幸运。本以为连大学都考不上的他,在即将高考的那段时间里,努力学习,最终考上辽宁科技大学。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震惊了,陶石泉的语文成绩几乎达到满分,足以看出他扎实的文学基础,这也为他日后成功创立“江小白”起了很大的作用。 创业天赋初显在大学期间,他表现出了惊人的经商天赋。2000年,很多大学生都在在用QQ来聊天时,他却在学校开起了网吧。 在那个年代,电脑是个既昂贵又稀罕的玩意,为了降低成本,又能快速获得电脑。 陶石泉想到可以去沈阳买电脑零件回到学校自行组装,还能省下不少钱呢。为了节约成本,电脑的程序和软件都是他自己动手来完成的。 网吧开业后,生意异常火爆,尝到甜头的他也不忘拉扯一下自己的兄弟,他叫来自己的兄弟帮忙看店,给他们轮流安排值班,还给他们发工资。 在那之后,陶石泉的经商天赋就彻底表现出来了,还开起了他的吉他培训班,办起音乐节等。 和别的同学相比,同样是在上大学,他却做到了上学挣钱两不误,每天忙不亦乐乎,同时也积累大量的人脉资源。为他创立“江小白”打下了基础。 毕业之后,他就去了一家比较有名的民办企业,他,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不久之后,工资就从之前的不到1000元翻了十倍,接下来更是步步高升,不到两年的时间做到了分公司总经理的位置。 年龄不大就赢得手底下员工的拥护。他远比同龄人要优秀更多,但也比同龄人付出更多,才换来如今的成就。 后来,他的“叛逆因子”再次躁动起来,厌倦了朝九晚五,一成不变的工作生活,在分公司呆了几年后,他想辞掉了高薪酬的工作,自己创业。 虽然很多人都劝他再三考虑,不要冲动,但他最终还是辞掉了工作,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创立“江小白”2011年,他创立了“江小白”这个品牌。刚开始,他就把“江小白”这个品牌定位在年轻消费者这个群体上,初出茅庐的“江小白”将打破高端白酒市场,励志要走出一条清纯型的小酒品牌作为目标。 之后,陶石泉就带着这个刚成立不久的品牌亮相在大众的视野,为了提升它的知名度,打开消费者市场,陶白泉亲自做市场调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突然他灵光一动,把一些比较流行的语录印在包装上面,以此来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 不久之后,“江小白”犹如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简洁的包装加上一些流行语录,一时间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注意。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包装上面写一些流行语录,引起消费者共鸣,以此作为突破点来打开消费者市场,这是一个很新颖的想法。 江小白和“艺术”之后,江小白总是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陶石泉和年轻的音乐人达成合作,发布多首和江小白有关的歌曲,如《重庆的味道》、《你好重庆》等。 他甚至成立江小白青年艺术扶持基金,帮助不少心怀梦想但又无能为力的年轻人圆梦,并将白酒和艺术相融合,进一步提升“江小白”的知名度。 “江小白”一出生就走年轻路线,除了要让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在强大的白酒市场找到一条生路外,更重要的是和“江小白”的父亲陶石泉的个性息息相关。 他不仅性格开朗,还善于观察。他发现大多数年轻人都喜欢听音乐,就想把“江小白”和人们最喜欢的音乐结合在一起。 在“江小白”还在成长的时期,恰巧也是电商平台茁壮时期,陶石泉决定让“江小白”坐上了电商这辆“顺风车”。 2015年,他带领“江小白”紧跟社会进步的脚步。后来,在各大电商平台都能看到“江小白”的影子,不久之后,“江小白”这个名字便在年轻群体红起来了,年销售额的增涨速度十分迅猛。 看着疯狂增涨的交易额,陶石泉十分平静,感觉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年轻化”的江小白他的公司主要以“年轻化”为世人所知,让大家意识到白酒不仅可以走高端路线,还可以走活力四射的路线。 而“江小白”的创立给年轻群体带来了品尝一种全新的白酒的机会,所以“江小白”的成功是必然的。 一些简简单单的语录,表面上是陶石泉的营销时段,但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那些语录真正触碰到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起人们的共鸣,想必“江小白”也不会有现在的知名度。 要知道,在“江小白”最火的时候,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可以说是红遍大半个中国,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成为“江小白”的忠实粉丝。 2018年时,“江小白”迎来了它的巅峰时刻,销售额突破20亿,虽然“江小白”短时间就占据了大量市场,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欢。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江小白”能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靠的是出色的营销手段,卖的是情怀,而不是口感。 “江小白”作为白酒界的新起之秀,它的工艺和口感这两方面远远比不过大品牌的老酒,比如说茅台。 茅台拥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江小白”的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茅台的工艺和口感是“江小白”远比不上的。 渐渐地,人们也就不再购买“江小白”,销售额没有像之前的猛涨,逐渐下降。 陶石泉创立了“江小白”,并用独特的商业营销手段让它一度大火,这是值得鼓励的方面。 但陶石泉似乎没有考虑到一个企业要想长久生存下去,要时刻谨记以人为本,水亦能载舟亦能覆舟。 任何产品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被淘汰,产品的质量是它的核心要求。一个企业生产产品的最终目的是卖出产品获得利润,而不是留着给自己享用。你觉得呢?

潘清山南:越南的音乐才子与文化传承者

潘清山南(Phan Thanh Sơn Nam)是越南备受尊敬的音乐家和文化传承者,以其在音乐艺术领域的杰出成就而广受赞誉。他的音乐才华和对越南传统音乐的热爱使他成为了越南文化的珍贵宝藏。本文将深入探讨潘清山南的生平、音乐成就以及他在传统音乐传承中的重要角色。 早年生活与音乐之路 潘清山南出生在越南,从小就展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他的音乐之路始于童年,受到了家庭和社区的音乐影响。在他的祖父母和父母的引导下,他开始学习越南传统音乐和民间乐器的演奏。这段童年时光培养了他对越南音乐传统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传统音乐的守护者 潘清山南以其对越南传统音乐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而闻名。他是越南古典音乐的传承者和守护者之一,致力于传承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音乐表演和教育工作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越南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 音乐教育与传授 潘清山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在越南各地举办音乐工作坊和讲座,传授越南传统音乐的知识和技巧。他的学生包括了许多年轻的音乐家和艺术家,他们在他的指导下继续传承和发展越南音乐传统。 跨文化音乐交流 潘清山南不仅在越南推广传统音乐,还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他与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合作,将越南音乐融入到国际音乐舞台。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国际观众的欢迎,为越南文化在全球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 音乐作品与成就 潘清山南的音乐作品包括了越南传统音乐的经典演奏和原创作品。他的表演充满激情和深度,展现了越南音乐的独特之美。他曾多次获得音乐奖项,为越南音乐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杰出贡献。 文化传承与社会影响 潘清山南的音乐表演和教育工作不仅在音乐界有影响力,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音乐传承和教育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同时也为越南文化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贡献。 潘清山南是一位杰出的越南音乐家和文化传承者,他的音乐才华和对越南传统音乐的奉献精神为越南文化传承和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音乐作品和教育工作不仅为越南音乐界带来了荣誉,也为国际音乐舞台增添了越南音乐的独特声音。潘清山南的故事激励着年轻一代的音乐家和文化传承者,继续传承和发展越南传统音乐的美丽传统。

六个核桃姚奎章:从濒临破产到年营收近百亿,在质疑中成功

他出生于著名的高考大省,大学毕业后进入老白干酒厂,一路从技术员做到了集团的处长。 本来顺风顺水的他却意外接下了即将濒临破产的养元公司,带领着58名员工买下了国有股份,将当初负债累累的养元成功地在2018年上市。 姚奎章1965年1月出生于河北衡水,高中就读于现在鼎鼎有名的衡水中学,当时能够读书的人本来就少,而且读的还是名校,足以看出青年时期的姚奎章是很优秀的,家庭条件也不错。 进入老白干酒厂1982年他高中毕业,不负所望考上了大学,因大学学的是分析专业,后来毕业时直接就被分配到了河北衡水老白干酒厂当技术员。 当时的老企业、老工厂缺的就是新时代年轻人,他的加入给这个酒厂注入了新的活力。 技术员的待遇是很好的,可是年轻人总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他不甘心只当一个普普通通的技术员,这个酒厂成为了他职业生涯大展拳脚的第一个地方。 短短两年时间就从技术员变成了生产科长,后来又打败了一众老员工成为了分厂副厂长,就连当初跟他同时期进厂的技术员有的到现在也只是个技术员。 毕竟国企技术员安逸的生活容易让人变得安于现状,这时候你是不是以为姚奎章做到副厂长就完了? 大错特错,他往上爬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住,花了10年的时间成为了河北衡水老白干集团生产处的处长,他的地位呈现了质的飞跃,从酒厂里正式挤入集团的核心部门。 本来一路顺风顺水已经小有成就的姚奎章却在2004年冒着风险接下了濒临破产的湖北养元保健饮品有限公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改革开放的风吹向了保健饮品,1997年,河北衡水电力实业公司和衡水电业局劳动服务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河北养元保健饮品有限公司,主要研发植物蛋白饮料,这在当时可是从来没有的。 本来这两家公司是想着抢占先机占领市场的,再加上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之前幻想的赚的盆满钵满现在却一路滑铁卢。 1999年的时候就已经亏损了九百多万,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公司员工的工资也有好几个月没发了。 本来当初是看好保健饮料的前景进入这个公司的,没想到钱没挣到不说,仓库里积压的库存一大堆。 可是养元的老板并不愿意让这个公司以破产告终,既然他做不好,那就让别人来做,后来及时向河北政府求助,河北政府选择了当时实力雄厚的老白干集团承包养元,养元才有了起死回生的一线希望。 毕竟养元现在的局面很危急,现在急需要一个主心骨,于是老白干集团积极鼓动员工报名养元公司的负责人,还发布了各种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 可是现在但凡有资格能够去管理养元的人都是老白干集团的核心人物,谁又愿意现在自毁前途去一个随时会破产的企业呢? 从头开始,管理养元这时候姚奎章报名了,他也是唯一一个报名的,其实在之前老白干集团的董事长张永增就找他进行了谈话。 张永增很看好这个一路从技术员走上来的年轻人,认为他是个有野心的人,姚奎章思考过后选择了报名。 这时候的他只有34岁,从以前的技术员到集团生产处处长是他的一个人生阶段,现在又要重新开始了。 他专门研究了养元失败的原因,他发现之前养元的老板是搞电力的,从电力到饮料的跨度实在有些大,而且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去管理和销售,电人们不能不用,但是饮料是可喝可不喝的,况且当时市面上的饮料也不少。 经过深入研究的姚奎章带着老白干派给他的团队进入了养元,可是要想转亏为盈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花了好几年时间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只不过没有以前亏损的那么厉害了。 他有时候还需要自掏腰包给员工发工资,毕竟老白干集团不是慈善家,不会一直容忍一个亏损的公司,于是选择了挂牌转让养元。 姚奎章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去请求董事长再给他几年时间,一定会做出成绩的,可是董事长却说,这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这是董事会集体决定的,他是董事长就要对所有员工负责,不可能为了一个养元就耽误整个集团。 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姚奎章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还是想为养元努力一次,既然这条路不行,那就只能另辟蹊径。 买下养元2005年,他带领着58名员工共同集资309.49万买下了养元的国有股份,养元正式从国营企业变成了民营企业,他也正式成为了养元的掌门人。 但是当初这一决定却是遭到了不少人的诟病,毕竟民营企业没有国家扶持,直到现在大家也一直提倡的是进国企不进私企。 而且共同购买股份的58名员工也并不是什么商业精英,都是厨师、保安、会计等基层员工,所以很多人并不看好养元,但是谁能想到就是在这样一群普通人的努力下转亏为盈呢? 这58名员工成了合伙人,把公司的事情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事情,迅速入职各个部门,每天陪着姚奎章共同商议以后养元的发展。 一次会议上,姚奎章通过一个员工嘴里的碎碎念想到了“六个核桃”这个新名字。在中国六代表顺利,核桃一直也是人们给孩子补脑的坚果,两者合而为一,更加符合中国百姓的消费心理。 除了改名字,还改了包装,产品本身没了问题,接下来就是销售的问题了,因为养元并不出名,不少代理商并不愿意销售,为此养元只能选择承诺如果卖不出去可以全额退款,这才有了一些代理商愿意购买。 逆风翻盘谁能想到,名叫六个核桃的饮品一上市就有不少人因为名字稀奇争相购买,后来为了加大宣传专门请了鲁豫为代言人,“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广告语在各种媒体上重复播放。 为了证实其补脑的效果专门冠名了不少智娱节目,让不少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一时间,养元的身价大涨。 后来姚奎章选择继续增资扩股,让员工和经销商成为养元的股东,通过股权绑住这些经销商和有潜力的员工。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养元在合伙人制度的发展下销量一路高涨,2018年养元正式上市,用成绩向当初那些质疑的声音做出了有力的回击。 姚奎章放着老牌国企的生产处处长不做,却选择了前途渺茫的破产公司,甚至还愿意出资购买它,多亏了当初他的不放弃才有了养元的今天。 除了产品的好和宣传得当以外,更得益于他选择了合伙人制度,让员工和经销商入股,大大增加了员工和经销商工作的积极性。 让姚奎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成功上市的养元,直到现在养元集团依然坚持这种经营制度,期待以后的养元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

梁勤:从草根创业者到上市公司掌门人,创业20年年均盈利逾2亿!

2014年1月23日,她敲响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钟。短短8年的时间,她把一个只有十几个员工的小企业缔造成一个上市公司,她就是扬杰科技的创始人梁勤。 犹如她的名字一样,勤勤恳恳做事业,经历市场竞争的大浪淘沙,经历行业发展的跌宕起伏,依然像一枝独秀傲然挺立。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切。 1971年,梁勤出生在扬州,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小时候的梁勤聪明伶俐,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学会为止。 有一次,她和哥哥下象棋,由于她的棋艺不高,几次下来,一次都没有赢过,哥哥觉得和她下棋没有意思。 但是梁勤却觉得越是输就更要赢回来,为了让哥哥陪她下象棋,她拿出自己积攒了很久的零花钱给哥哥,如果每输一盘就要给对方10元钱。 这样哥哥来精神了,虽然钱花出去了,但是梁勤的棋艺有了不少长进。 这样争强好胜的事情在梁勤的生活中经常发生,其实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梁勤好学。在她的眼里只要别人能做到的事情她一定会尽的努力去做好。 在学习上,她却不能如自己所愿,读了一所中专,学习电气技术专业,中专毕业后,进入扬州大酒店从事工会工作。 在工作期间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大专,学习工商管理课程,并且做了不少兼职,但是这样的工作状态仅仅维持了两年时间。 她厌倦了这样早九晚五的安逸的工作环境,决定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子行业。 投身电子行业1993年5月,梁勤凭着自己对电子行业的热爱,不顾领导的挽留和父母的反对,毅然选择了辞职,应聘到了一家台资电子企业,做产品销售。 主要负责内销市场的开拓,凭着对职业的热爱,梁勤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一干就是7年,做出不错的成绩,在功率半导体业内赢得一片天地,并且成为销售经理。 由于这家公司转型主要投资开发房地产,对电子元器件板块没有资源投入,和同行无法再去竞争。 虽然对于梁勤的个人收入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梁勤觉着这样下去并不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发展的前景很渺茫,于是她决定辞职,自己创业。 创办扬杰科技2000年3月,她带着10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筹集资金100万元,注册扬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其意在于要发展成为扬州最杰出的企业。 她认为电子产品市场巨大,潜力也更大,所以公司的项目主要是经营电子产品。公司的起步主要是做半导体行业的品牌代理。由于刚起步底子薄,市场面比较狭窄 但是10个合伙人齐心协力,奋力开拓市场,每年的销售额不断地在上涨,从第二年开始销售额就到达1000万元。 在扬州这样的小城市,年收入达到千万元,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所以大家的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大家都觉着这样的状态很不错了,没有必要在往前走了,但是梁勤不这样认为,她认为必须要紧跟市场的发展,如果公司一直止步不前,迟早会被市场淘汰的。 企业转型2006年梁勤做出了一个决定,企业要转型,不再去做产品的代理,而是做产品的生产。面对10位原始股东的沉默,梁勤阐述转型的意义。 她认为扬杰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和大客户做生意,而大客户的要求很高,对于产品的质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 目前我们只是产品的代理,根本就无法保障质量,只有自己生产出的产品才可能在质量上进行严格把控,这样我们也会形成良性循环,有了质量才会有更好的客户。 最后大家一致通过梁勤的建议,从贸易公司转型成生产制造公司。但是这一步转型的路应该怎么走,梁勤心里很清楚,光靠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的管理, 引进技术人才第一步就是要引进技术人才,接下来,怎样把技术人才留住,就需要现代化的管理。 梁勤首先从自己的管理水平上下手,认真阅读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参加北京大学光华管理EMBA班,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 2009年,她决定投资4000万购进设备,引进上海一家芯片制造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精英团队。主要开发4英寸芯片。 虽然中途有人建议加入别的项目开发,都被她拒绝了,她看中了电子市场,集中精力,攻取一点。 她的决策是正确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她开发的芯片仅仅4年的时间,就为公司创造了2个亿的收入,并且取代了其它国家的进口产品,成为行业第一。 爱惜人才梁勤的成功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她爱惜人才。在人才的引进过程中,她求贤若渴。 2012年,她偶然间听说台资某电子厂的高级管理员想要辞职回台湾,当即就打电话给这位高管,想邀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就职,可是高管在电话中推辞,并且表明要回台的决心。 梁勤听后,第二天就飞到高管所在的山东济南,登门拜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且也很诚恳邀请高管到自己的企业。 在谈话中,梁勤说出扬杰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前景,虽然当时并没有挽留住这位高管,但是梁勤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和这位高管保持联系,最后这位高管被梁勤的执著和真诚所打动,加盟到扬杰公司。 梁勤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又先后引进了台湾高端技术人才。使公司的科研项目一直处于高端状态,现在的扬杰公司拥有112项国家专利。 善待员工当然梁勤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善待自己的员工,培养自己的人才,公司每年拿出利润的5%,作为培养员工的经费,开办了“扬杰班”“扬杰网络大学”。同时也向员工提供优质的住宿环境,对于员工的子女,有“扬杰助学金”。 2014年扬杰公司上市,上市之后的扬杰公司朝气蓬勃地发展,在梁勤的管理下,企业不仅拥有高科技的技术,而且员工团结一心,每年公司的盈利不断上涨。 爱心企业家如今的梁勤不仅是一位身价过亿的女企业家,同时也是扬州爱心企业家,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捐款就到达几百万。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的力量,梁勤真正做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梁勤用感恩互助的人生价值观去管理企业,所以她成功了,她的成功也告诉了一个企业的发展,除了一味地追求利益的同时,还不要忘记了社会的责任感。 唯有把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联系到一起,才会让企业得到良性的发展,也希望梁勤和她的企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