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Lazada SG 被裁员的非工会员工将获得 888 美元的培训支持

Date:


这笔款项由全国工会大会(NTUC)协商完成,将于8月31日前支付。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开发首款自主学习芯片,中国“少年天才”陈天石要打造世界“最强芯”

提到“寒武纪”,或许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从前在历史书、生物书里学到的一个无法解释的谜题。 但时过境迁,有这样一个人以“寒武纪”为名,用聪明的头脑风暴,以创新让中国的芯片领域改头换面。这样一个被称为“少年天才”的创始人带领的科技公司,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陈天石于1985年出生于江西南昌,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哥哥陈云霁,兄弟俩都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齐心协力创办了“寒武纪”公司。 “天才少年”兄弟俩自小都是成绩优异的“别人家的孩子”。但谦虚似乎是一种家族遗传。 哥哥陈云霁曾经多次自嘲自己是一个“学渣”,常年在班上混不到一个好名次;弟弟陈天石同样也对记者说过类似的话。 自述高中和本科在读时期沉迷电子游戏,甚至在大学期间痴迷到了一种连课都不去上的程度。 但是陈天石并非自嘲的那样,他在16岁那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学习有关数学的知识并获得了学士学位。 陈天石完成课业以后,选择继续深造,在2005到2010年期间就读中科院,研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仅仅25岁的他便成为了一位博士。 而作为榜样的哥哥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学业,14岁入读中科大少年班,19岁硕博连读,24岁早早地取得了博士学位。 这样的兄弟俩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有些碰撞,因为性格方面的差异,兄弟俩小时候常常吵架,甚至到了一种别人以为快要打起来,想去拉架的地步。 但不论吵得怎样,最后兄弟俩都会冷静下来,通过讲道理来向对方证明自己是对的。 因为哥哥陈云霁的引荐,陈天石也拜在了哥哥曾经的导师胡伟武门下,虽然兄弟俩都进修的计算机专业,但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哥哥是偏向于硬件芯片,弟弟陈天石主要是研究人工智能,相较之下比起哥哥的硬件方面陈天石更加专注于软件算法。 其实兄弟俩的研究方向不一样,对于他们的合作而言反而是一种好事。两兄弟可以进行互补,更加完善、多面化。 两兄弟在思想碰撞下,在当时AI还仅仅是一个不算普及的概念时,他们俩就想到将各自的所长结合起来,让AI和芯片来创造一个新纪元。 寒武纪“诞生”在2016年,击败了人类顶尖围棋高手李世石的“阿尔法狗”掀起舆论热潮之时,寒武纪应运而生。 寒武纪可以说是在一个“虎狼环视”的情境下诞生的,在当时,国内涌现了不少关于AI芯片的企业,不仅仅将早起的发展资金全部吸附,还在互相竞争,想要扳倒对方。 不光是要承受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还得面对那些龙头企业的打压和垄断。 另外一些跨界的企业虽然可能没有顶尖的技术,但像阿里巴巴和华为,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撑。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寒武纪相比之下就有些势单力薄。 而当时人们对这个名字很不理解,为什么计算机方向的公司会用上一个这么奇怪的名字呢? 但其实“寒武纪”时代,是地球上的一次短期内出现的“生命大爆发”。而陈天石用这个命名,则正是想要证明他所创立的寒武纪会引领芯片领域的大变革、大发展。 这样的命名展露了作为新人的陈天石有极大的野心和高度的自信。 两人的合力不仅仅是研究方面的不同带来了好处。就连性格方面的不同,也使他们在公司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陈天石属于极为理性稳重的性格,一步三算,会将自己未来的发展要怎样进行下去给想明白再做决定的人。 他更考虑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能带来价值的东西,在两兄弟里更适合做一位企业的领导者。 但哥哥陈云霁则更喜欢研发,虽然性格外向,但想法会比较天马行空让人摸不着头脑。就这样,在两兄弟的互相扶持下,寒武纪从无到有,一步一步成长起来。 埋头苦干即使作为公司的门面,陈天石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埋头苦干,这种全员“搞事业”的工作氛围让很多公司都望尘莫及。 就连陈天石接受采访之类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而在现在一个舆论能造就时势的时代,寒武纪也极少开发布会。 甚至在创办公司以后,当选了2017年年度中国AI英雄风云榜商业创新人物的陈天石,还创下了拥有重要期刊和发表论文40余篇的伟绩。 或许很多人会在商场的尔虞我诈里迷失本心,但陈天石的本心就是带领寒武纪做出优秀的AI芯片,让有朝一日,世界都用上“中国芯”。 怀揣着梦想,在得到中科院计算所这个顶级机构的支持以后,寒武纪获得了巨额投资,其中的股东甚至有阿里巴巴、联想等。 稳扎稳打走好属于自己的路虽然年轻,但陈天石并不会过度的自傲,陈天石深知——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要想成功得靠日积月累的努力。 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与记者谈到关于公司的发展方向,他说行业内的前辈们在成功历程上的艰辛,行业内不少“大佬”都有着几十年的创办历史,要想凭借寒武纪几年的发展就超越他们,那是不现实的。 尽管市场上有很多关于寒武纪的争议,但陈天石总是一笑而过。在他看来,每一个企业都会面对争议,没有必要为了它而烦恼。 而其实也是对于寒武纪的一种鞭策,让他能不断进步。而自己只需要尽自己所能,好好工作,让寒武纪变得更好才能打破这些争议。对于陈天石而言,正是“以争议为镜,可以知得失。”。 创业前是一位科学家,创业以后成为了一名企业家,这其中身份的变化也给陈天石带来了很多思维的变化。 他身上既有着从前做科研时的执着、探求心。也学习到了很多商业的知识,陈天石在与他的公司寒武纪一起,一步一步地成长。 在“寒武纪”和陈天石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在公司的发展路程里,不能只追着别人的脚步,更应该回头看看自己的处境。只有自己稳扎稳打走好属于自己的路,坚实的基础才能带来长远的发展。

影坛先锋:探寻印度导演里特维克·加塔克的电影遗产

里特维克·加塔克(Ritwik Ghatak)是印度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导演之一,以其深刻的电影作品、独特的导演风格和对社会议题的关注而备受瞩目。本文将深入探讨他的生平、电影作品、导演哲学以及他在印度电影界的独特地位。 里特维克·加塔克于1925年出生在孟加拉(今孟加拉国)的达卡,他的电影生涯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他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并在那里培养了他对文学、艺术和电影的浓厚兴趣。他的导演生涯起步于孟加拉语电影,后来他也导演了印地语电影。 加塔克的电影作品通常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道关怀而著称。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社会的不平等、贫困和人性的复杂性。他的导演风格以现实主义、情感丰富和文化批判而著称,他常常将个体命运与社会背景相融合,让观众深刻思考人类存在的种种困境。 他的作品如《离散者》(The Cloud-Capped Star)和《与生命作斗争》(Ajantrik)等,以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摄影而脱颖而出。他在电影中运用了独特的叙事手法和音乐元素,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的愉悦和震撼。 加塔克的电影作品经常关注印度社会的弱势群体,如贫民窟居民和社会边缘人士。他深刻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挣扎和人性的光辉。他的作品不仅是电影艺术的杰作,也是社会批判的文化遗产。 尽管他的电影作品在艺术上备受推崇,但他的事业并不一帆风顺。他常常面临财政困难和制片方的干涉,但他坚持追求自己的艺术理念。他的执着和坚持为他赢得了国际电影界的尊重和认可。 加塔克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印度电影界,还扩展到了国际电影艺术领域。他的电影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多个奖项和荣誉,包括戛纳电影节的荣誉奖。他的导演哲学和创作方法对后来的导演和电影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被誉为印度电影的先锋导演之一。 尽管加塔克的生命在1960年代早期因疾病突然终结,但他的电影遗产仍然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导演和观众。他是电影艺术的大师,他的作品继续激发着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他是印度电影的瑰宝,也是世界电影的杰出导演。 里特维克·加塔克是印度电影界的杰出导演,以其深刻的电影作品、独特的导演风格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怀备受尊敬。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印度社会的不平等和人性的复杂性,为电影艺术界留下了永恒的遗产。他是电影的先锋,是社会变革的声音。

金融界的双子之星:Nithin和Nikhil Kamath及其家族的创业传奇

Nithin Kamath(尼汀·卡马特)和Nikhil Kamath(尼基尔·卡马特),以及他们的家族是印度金融界的新生代代表,以其在股票交易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创新精神和社会影响力而备受瞩目。他们的故事是创业成功和金融科技革命的生动典范,激励着全球的年轻企业家、投资者和科技创新者,追求卓越并推动金融行业的进步。 Nithin和Nikhil Kamath是Zerodha(泽罗达)的创始人,这是印度最大的在线股票经纪公司之一,同时也是印度初创企业领域的领军者。他们的愿景是为印度投资者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股票交易平台,让更多人参与到金融市场中来。通过创新的科技解决方案,他们彻底改变了印度的股票交易生态系统,使其更加透明和可访问。 Zerodha的成功源于Nithin和Nikhil Kamath的创新精神和技术驱动的理念。他们的平台提供了零佣金交易,吸引了数百万印度投资者。他们还开发了一系列用户友好的工具和应用程序,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制定投资策略。他们的公司不仅在印度国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成为了金融科技创新的代表。 除了Zerodha,Nithin和Nikhil Kamath还在金融教育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创立了Rainmatter Foundation,旨在提供金融知识和培训,帮助年轻人和投资者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和投资机会。他们的教育倡议有助于提高金融素养,培养了新一代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 Nithin和Nikhil Kamath的创新和领导才能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认可。他们多次受邀参加国际金融科技和创业活动,并受到各界的尊重。他们的成功故事鼓舞着全球的年轻企业家、投资者和科技创新者,追求卓越,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促进金融市场的更大开放和透明。 Nithin和Nikhil Kamath的家族支持他们的创业梦想,共同构建了Zerodha这个印度金融科技巨头。他们的家族价值创新、创业和社会责任,为他们的创业之路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Nithin和Nikhil...

与华为竞争20年,中国工程师侯为贵43岁缔造千亿中兴通讯传奇!

他是个大器晚成的人,44岁下海创业,为国家打造出千亿市值的公司;他还是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工程师,受到“航天教父”钱学森的器重,委派他赴美学习。 有人说,他不如任正非有远见才让国家吃了大亏。可公司出事那年,他已经76岁了,是他再次出山为公司争取了一线生机。 他就是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中兴通讯是怎样崛起的,又为何被制裁?侯为贵真的是没有远见的创始人吗?这其中又有哪些不被人们知晓的事情? 1941年,侯为贵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凭着过目不忘的本事,轻松搞定学业,属于实打实的学霸。 后来,他也如愿考上了南昌大学,大学毕业后便回老家西安当老师了。 老师变工程师,受器重赴美学习上世纪60年代,中专老师在当时就是个铁饭碗。侯为贵本来以为会平淡地过完这一辈子。但是,他们学校却被改成航天部下属的691工厂。 就这样,他从一个好好的老师变成了工厂的技术工人。不过,优秀的人不管干什么都不会很差。侯为贵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从技术工人一路升职到技术科科长,还成了国家第一批培养的工程师。 要说侯为贵的人生转折是从哪儿开始的?不是他当上技术科长,而是因为钱学森的一个要求。那时,时任航天部副部长的钱学森想为国家培养半导体方面的人才,便要求691厂开展研究半导体相关技术的工作。 因此,侯为贵被指派去美国学习,并引进相关技术和设备。去了美国之后,侯为贵被当时美国的高新科技深深的震撼住了,内心是五味陈杂。 他也明白了,我们国家必须加紧高科技产业的建设,刻不容缓。 1985年,回国后的侯为贵就被派往深圳,与香港的资本合作创办一家半导体公司——中兴半导体,由侯为贵担任公司的总经理。 注意,这个中兴半导体公司并不是现在的中兴通讯,只是中兴的前身。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公司成立第一年,侯为贵带领的中兴只能做一些辛苦廉价的代工订单,一年下来也才赚到35万元。 这对见识过美国先进产业的侯为贵来说,就是耗时的低廉工作。侯为贵明白,有自主研发技术才是企业的核心。于是,他把目标瞄准到国内迅速发展的通讯产业,开始研制小型交换机。 1990年,中兴半导体推出了第一台数据数字交换机ZX500,这也是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程控交换机。 事实也证明,侯为贵的想法是正确的。ZX500交换机作为国产交换机,从农话端市场开局,逐步撕开外企垄断的口子。 1992年,中兴的销售额突破了1亿元,相较于六年前的35万元年收入,中兴的业绩实现了巨量翻倍。 随着公司利润的逐年增长,合资公司的香港资本方也是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双方的分歧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侯为贵觉得,公司要有长远的发展必须加大对产品技术的研发投入;而香港的资本方却希望减少研发投入,多分利润好套现。最终,双方因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 另起炉灶,开启中兴新航线侯为贵带着自己的研发团队离职,并自筹资金建立了深圳市中兴维先通设备有限公司。随后,侯为贵找来691厂,与深圳广宇工业公司三者共同投资创建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 中兴则正式成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这种模式也开创了我国“国有控股,授权(民营)经营”的新思路。 其实,从侯为贵分家坚持做自主研发就能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只想做代工的思维。在分家之前,中兴的研究院是侯为贵从691厂和陕西省邮电器材一厂抽调几十名技术骨干建立的; 成立新公司后,侯为贵又组建了中兴南京研究所,开始研发大容量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 1995年,中兴研发的ZXJ10大容量数字局用交换机被认定为“目前能与国际一流机型相媲美的最好机型”。这款产品也让中兴的规模得到迅速的扩张。 与此同时,中兴与华为的竞争也在激烈地开展着。侯为贵选择低成本运营策略,以低价打击竞争对手。 确实,这招非常凑效!早期的华为一直被中兴压制,每次的大型项目招标都竞争不过中兴。但华为还是在竞争中顽强的成长起来了,两家公司都是咬着劲的往前冲。 只是,低价让中兴得到了甜头,也让在另一方面掣肘了中兴的长期发展。之后的几年,华为开始逐渐赶超中兴。 2000年,华为的年销售额已经增至220亿元,而中兴的销售额只有102亿元。 为了加快中兴的发展,侯为贵开始思考公司的战略转型,这就有了后来的手机业务和国际市场的拓展。 2002年左右,斯康达的小灵通想进入中国市场。但小灵通并不被国内企业看好,而侯为贵却认为这是个进军手机市场的不错机会。 这一次,侯为贵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国内电信业务分拆之后,小灵通迎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量。那时,几乎每家都有一部小灵通,它便宜又方便携带。 小灵通也成了那段时期中兴的支柱产业。2003年,小灵通的营业收入达到160.36亿元。靠着小灵通业务,侯为贵成功进军手机市场,2004年,中兴通讯在香港上市。 2009年,中兴在海外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成为了一家全球化的公司。 进军5G市场,却遇重创在2018年的全球五大电信设备制造商的5G测试量排名中,华为和中兴两家占据全球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 但是,他们的强大却引起了美国的不适。在美国看来,中兴和华为都是他们的威胁。而且,我国已经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要大力发展5G通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制造技术。 就是这个计划让美国非常“不爽”。他们甚至公开表示,“中国没有必要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 为了阻挠中国的5G进程,美国开始找各种理由使绊子。他们把目标瞄准了中兴,为什么偏偏是中兴被制裁? 有人说,是中兴的核心元件严重依赖进口,技术专利没有华为多。所以才成了被制裁的对象。 但是,侯为贵一直都没停止过在研发上的投入,他们的专利数量在我国也是排前几位的。或许事情不是表面看着这么简单。 看看现在的华为,有核心技术专利不是一样被美国制裁的艰难求存着吗?其实,美国就是不想看到中国崛起,它要制裁你,没有理由也会编个理由,想想伊拉克的“洗衣粉事件”。 对于中兴和华为的制裁,无非是一个简单点,一个难一点罢了。 中兴的制裁也给了华为一个警示和两三年的准备时间,可被制裁后的中兴又该如何自救? 2018年,侯为贵76岁高龄再次出山,亲自到美国进行谈判,几经周旋,最终以接受巨额罚款以及接受美国安排的监管人员入驻企业为代价,换来了与美国的和解。 断臂求生的中兴,此后加大科研投入,可如今的市场地位已经不复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