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王廷舒 – Pool/Getty Images
很少有世界领导人会比中国的习近平更乐于看到 2024 年的回归。
如果说今年对亚洲最大经济体来说并不顺利,那就太轻描淡写了。经济正在缓慢地走过 2024 年,受到不断加深的房地产危机、通货紧缩的逆风、动荡的股市和抗议活动增加的阻碍。
而这甚至在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释放所有贸易战之母之前。
然而,2025年将对四面楚歌的习共产党构成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随着习主席“中国制造2025”盛会1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结尾。这肯定会吸引大量北京可能不太喜欢的成绩单分析。
早在 2015 年,习担任中国任期最长的领导人才刚刚过去几年。他于 2012 年底上台,承诺让市场力量在北京的决策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2015 年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当时习规划了到 2025 年的路线。该计划是将由廉价出口和低工资高端市场驱动的经济转移到高科技利基行业。这意味着主导半导体、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绿色基础设施的未来。
这种转变对于提高竞争力和降低繁荣/萧条周期的风险至关重要。习在大多数这些雄心壮志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然而,十年过去了,很难说中国已经接近习的计划。
诚然,一些重大挑战使事情变得缓慢。一个是 2015 年夏天上海的股市崩盘。在市场在三周内贬值三分之一后,习团队似乎失去了继续进行颠覆性改革的信心。
特朗普 2017 年上台后,以混乱的方式震撼了全球经济。他以中国为中心的大规模贸易战削弱了该党对供给侧升级的痛苦容忍度。Covid-19 大流行也是如此。
然后是自残。最具破坏性的一次发生在 2020 年底,当时北京打压了大型互联网公司,从 Jack 马 创立的公司开始。随着打压的加剧,投资银行开始质疑习的功绩是否使中国“无法投资”。
随着 2025 年的临近,最大的大笔资金将不会帮助 Xiconomics 评分。即使是最慷慨的评论者也不得不怀疑,为什么习没有在改造中国经济方面取得更多成就。
承诺与中国所处位置之间的巨大差距归结为习将安全置于变革之上。如果你不能时不时地释放一剂邓小平的药剂,那么作为毛泽东以来中国最有权势的领导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今天的中国明显不如12年前习掌管的中国那么开放和透明。大约 2024 年,媒体和互联网环境从所有可用的指标来看都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习团队没有向香港著名的资本主义模式学习,而是试图按照北京的形象重塑这座曾经繁荣的城市。
与此同时,低效和不透明的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习承诺要解决的另一件事——仍然是对中国公平竞争环境能力的明显而现实的威胁。
从好的方面来看,看到习抵制削弱人民币的冲动令人印象深刻。鉴于中国不断积累的通货紧缩力量,许多人感到惊讶的是,北京没有效仿东京,推行以邻为壑的汇率战略。
习的真正改革胜利之一是人民币国际化。明智的是,习已经看到了美国将其储备货币地位视为理所当然的方式。随着华盛顿的债务负担超过 35 万亿美元,现在似乎是时候让一种新兴货币大展拳脚了。
鉴于中国的规模,它显然是美元竞争对手的候选者。当然,北京的政策是一个减速带。缺乏人民币可兑换性是一个问题,缺乏央行自主权也是一个问题。
尽管如此,从长远来看,惯性远离美元。美国的政策可能通过假设中国无法提出可信的挑战来加速这一动态。或者说,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可能会创造一个强大的美元替代品。
但中国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艰难的境地。随着围绕 2025 年的叙述出错,情况会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