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AR·拉赫曼:音乐传奇的律动

Date:

AR·拉赫曼,全名阿瑞·拉赫曼(A. R. Rahman),是印度音乐界的传奇巨匠,以其卓越的音乐才华、多元的音乐风格和国际影响力而备受世界瞩目。本文将深入探讨他的生平、音乐作品、艺术理念以及他在国际音乐界的杰出地位。

AR·拉赫曼于1967年出生在印度的马德拉斯(今钦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的音乐之旅始于年幼时,他接受了古典音乐和作曲的专业培训。然而,他的音乐生涯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真正崭露头角,当时他涉足了印度电影业。

AR·拉赫曼的电影音乐作品迅速吸引了广泛的注意,因为他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印度传统音乐和西方流行音乐元素。他的第一个印地语电影配乐作品《罗阿尔》(Roja,1992)一举成名,使他获得了印度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这部电影的音乐深刻地表达了爱情、激情和祖国之情,为AR·拉赫曼赢得了印度国家电影奖。

随后,AR·拉赫曼的音乐作品在印度电影界独树一帜,他与导演曼尼·拉特南合作的电影如《亡命天涯》(Bombay,1995)和《达尔玛蒂亚》(Dil Se,1998)等都成为了音乐经典,受到观众和评论家的喜爱。他的音乐跨足了各种流派,包括印度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电子音乐和世界音乐,具有卓越的创新性和多元性。

然而,AR·拉赫曼的国际音乐事业在2008年达到了新的高峰,当时他为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创作了原声音乐。这部电影的音乐不仅赢得了奥斯卡奖和金球奖等多项国际大奖,还让AR·拉赫曼的名字广为人知。这次成功为他打开了国际音乐市场的大门,让他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AR·拉赫曼的国际音乐事业迅速发展,他开始与全球知名音乐家和制作人合作,为国际电影、音乐剧和音乐会创作音乐。他的音乐跨足了多个领域,包括好莱坞电影、百老汇音乐剧和世界各地的音乐会。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不同文化的音乐元素,创造出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格。

AR·拉赫曼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美妙的旋律和和谐的编曲,还常常表达深刻的情感和人性的复杂性。他的音乐作品常常反映了他对社会、文化和人类关系的思考,成为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桥梁。他的音乐不仅是娱乐,还是一种表达和思考的媒介。

除了音乐作品,AR·拉赫曼也是一位活跃的音乐教育家和慈善家。他通过各种方式支持音乐教育和培养年轻音乐家的工作,致力于将音乐的力量传递给下一代。他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AR·拉赫曼的国际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上,还体现在他在音乐界的领导地位上。他是一名活跃的音乐制作人和音乐工程师,为全球音乐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方式,为全球音乐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AR·拉赫曼是当代音乐界的传奇巨匠,他以其卓越的音乐才华、创新的音乐风格和国际影响力而备受世界瞩目。他的音乐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类情感和文化多样性,成为了音乐界的瑰宝。他的影响不仅限于音乐领域,还延伸到了全球社会和文化领域,为音乐的力量和美妙提供了无尽的动力。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全球电池大王”曾毓群,从草根到创办千亿企业,身价狂飙3000多亿

随着宁德时代股价的上涨,曾毓群的身价也在四年间狂飙了3000多亿元。有人说,曾毓群是在人生关键节点赌对了,才有今天的身价。但真相是像人们说得这么简单吗?还是另有蹊跷? 1968年,曾毓群出生在福建宁德。幼时家境一般,只能靠勤奋读书来改变命运。17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专业。 毕业后,就职于福建的一家国有企业。只不过,入职才3个月他就深感国企的体制并不适合自己。他想出去闯荡,寻求更好的发展。 南下遇贵人,开创自己事业辞职后,曾毓群来到东莞,在一家外资企业新科磁电厂做工程师。为了做好这个工作,曾毓群每天加班到很晚,白天工作,晚上就补习专业知识。 正是他这种爱钻研、踏实肯干的性格,得到顶头上司陈棠华的赏识。于是,当时还是公司高管的陈棠华,便开始有意地培养曾毓群,先是提升他做管理人员,后又送他出国深造,学习电池技术。 要知道能被公司选中出国深造,除了曾毓群的聪明能干,还有公司对他的极大信任。可以说,陈棠华就是曾毓群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了。 1999年,曾毓群升任新科磁电厂的工程总监,那一年,他才31岁,成了公司最年轻的工程总监,也是这家外企的第一位大陆籍总监。 可是,曾毓群刚做不到一年的工程总监,时任公司执行总裁的梁少康,便来鼓动他离职创业。 梁少康觉得国内手机市场的兴起,必定带来对电池的巨大需求,而曾毓群既懂电池技术,又懂管理,是非常好的创业合伙人。 为了说服曾毓群,梁少康还请出他的老领导陈棠华。两个领导就给曾毓群画了个大饼,先是描述了未来国内电池市场的巨大潜力,后又阐述了干成这件事的可能性极大。 终于,曾毓群被这个大饼给吸引住了。1999年,曾毓群、梁少康、陈棠华三人在香港注册成立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ATL。 有人说,这是曾毓群人生转折的第一次豪赌。辞掉吃香的外企高管不做,自己创业办公司。如果失败了,可就回不到他曾经的位置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从曾毓群之后做的事情就能看出来,这或许不是一时冲动。 购买国外专利,却有致命缺陷 ATL成立之初,曾毓群等人并没有为了快速变现,而着急开工生产,而是在电池类型上做了调研,寻找更有发展潜力的电池技术。 曾毓群先后研究了多款品牌的手机电池,最终决定选择“聚合物锂电池”作为公司的主打产品。 为了这项技术,曾毓群还专门到美国贝尔实验室斥巨资买下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授权。就在他们开工生产的时候,又飞来了一个“横祸”。 曾毓群发现这款电池经过多次充电之后就会鼓包。 要说是曾毓群倒霉,也谈不上,当时的聚合物锂电池也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这项专利最先进,而且还有20多个企业都在用的这个专利技术。 只是,别人都不管这个问题,而爱较真的曾毓群非要解决鼓包问题罢了。他认为这个问题是电池的致命缺陷,必须想办法解决才能走得更远。 后来,曾毓群又去找美国贝尔实验室想法子,但是对方很干脆的回复“没办法”。无奈之下,曾毓群团队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经过反复测试,曾毓群团队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这次成功,让ATL成为市场上首家解决电池鼓包问题的企业。 新产品不仅价格比同类型产品便宜一半,而且电池容量还翻了一倍。2003年,ATL靠着新研发的异形聚合物锂电池,拿到了苹果1800万台iPod电池的订单。 之后,ATL公司与天津力神、比亚迪、比克,并称为中国锂电四巨头,公司发展走上正轨。 你能说,曾毓群选择聚合物锂电池技术时,是在赌这个技术会被市场认可?还是说,他斥资搞研发是在赌自己能解决什么问题? 可能两者都不是吧。曾毓群也是先做了市场调研分析,才选出未来更容易被市场接受的电池技术。在遇到难题后,他迎难而上才得以率先解决技术难题,赢得客户。 然而,曾毓群就像被命运推着走一样。原本运作良好的ATL公司,却在2005年又遇重大变故。 ATL的大股东突然要求撤资,导致公司的资金链断裂。曾毓群不得不对外寻求帮助。最终,日本TDK集团以1亿美元收购ATL 100%股权,ATL由此成为TDK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好在,卖身给TDK集团并不是曾毓群的事业终点,事情还没有结束。 另起炉灶,创办宁德时代曾毓群清楚地知道手机电池市场的前景不止是手机电池这么小的空间。当初那个让他辞职创业的“大饼”,还有好几张没“吃完”呢! 果然,2010年,国家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鼓励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曾毓群察觉到,这就是他的另一张“大饼”机遇。当时的补贴政策只针对中资企业。 曾毓群就借此跟TDK总部沟通,用股权转让的办法将ATL的动力电池业务从公司抽取出来,成立了一家纯中资的企业,这家公司就是宁德时代。 你是不是很好奇,曾毓群看重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为什么他不造车,而是去做汽车电池?这一点,曾毓群有他自己的考量。 他认为,造车技术不难,难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生态环境建设。因此,做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风险比做电池大很多。 而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宁德只要抓住这个核心,做确定性最强的部分就够了。曾毓群没有赌命运,相反,他做的是最有确定性的事。 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井喷式发展,宁德时代的业务也迎来大爆发,继而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民营企业。 创始人曾毓群的个人身价也随着股价一路增长。目前,宁德时代成为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第一的企业,其次分别是比亚迪、韩国三星SDI、韩国LGES。宁德时代是否能延续这种市场占有率? 这里就不得不提另一个小插曲。2011年前后,国内汽车电池的研发,主要有两大技术路线。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另一种是三元锂电池。曾毓群选择的是后者,而王传福的比亚迪选择了前者。 正是这种选择的不同,造就了两家企业不同的研发方向。曾毓群当初选择三元锂电池是因为它的续航更强,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事实也证明,曾毓群的看法是对的,国家对于电池企业的补贴,则是根据续航里程来算的,这使得三元锂电池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就连比亚迪的部分车型也在用三元锂电池。 而王传福的考量则是,三元锂电池需要用到金属钴和金属镍,这两种金属中国都很少。中国的未来也需要一款不依赖稀有金属的电池。 可以说,两位企业家的考虑都有一定的道理。曾毓群也表示,宁德时代没有止步不前,公司发布的新品麒麟电池作为主流产品会具有极大的竞争力。 除了生产汽车电池,宁德时代也积极加入国家的储能项目,参与中国规模最大的电网侧站房式电池储能电站,晋江百兆瓦时级储能电站的建设。

约翰·吴:中国动作电影的传奇大师

约翰·吴(John Woo),是中国电影界备受尊敬的导演之一,以其出色的导演才能、独特的动作场面和深刻的人性表现而备受瞩目。他的电影作品常常融合了动作、情感和哲学元素,深受观众和评论家的喜爱。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约翰·吴的生平事迹、导演成就以及他在中国电影界的重要地位。 约翰·吴于1946年出生在中国广东省的乡村,他的早年生活充满了贫困和困难。然而,他的电影梦想始终坚定不移。在年轻时,他开始在电影行业打拼,从影视公司的电影剪辑员职位起步。尽管起步较低,但他不断学习和进步,努力追求自己的导演梦想。 约翰·吴的导演生涯始于1970年代,当时他执导了自己的首部电影《赤裸特工》(The Young Dragons)。然而,他真正的突破性作品要追溯到1980年代,当时他导演了电影《破坏之王》(A Better Tomorrow)。这部电影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标志着约翰·吴作为导演的崭露头角。《破坏之王》融合了动作、犯罪和家庭情感元素,讲述了两兄弟的故事,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背景和人性的复杂性。 约翰·吴的导演风格以其深度和情感的表达而著称。他擅长创造令人难忘的动作场面,以及展现角色内心情感的戏剧性表现。他的电影常常探讨复杂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引发观众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不仅令人兴奋,还充满了哲学思考和情感共鸣。 除了《破坏之王》,约翰·吴的导演作品还包括了一系列备受赞誉的电影,如《英雄本色》(A Better Tomorrow II)、《硬拳》(Hard...

音乐的色彩大师:达勒·梅恩迪的音乐之旅

达勒·梅恩迪(Daler Mehndi)是印度音乐界的巨星,以其充满活力的音乐、独特的声音和多才多艺的表演而备受喜爱。他的音乐作品横扫国际舞台,融合了印度传统音乐和现代流行元素,赢得了无数歌迷的心。本文将深入探讨达勒·梅恩迪的音乐生涯以及他在音乐领域的杰出贡献。 早年生活和音乐启蒙 达勒·梅恩迪于1967年出生在印度旁遮普邦的帕蒂亚拉市,他来自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这为他的音乐启蒙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小,他就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学习了印度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 音乐之路的开始 达勒·梅恩迪的音乐生涯始于20世纪90年代,他的首张专辑《Bolo Ta Ra Ra!》(1995年)成为了一炮而红的作品。专辑中的同名歌曲迅速风靡印度和国际音乐界,让他一举成名。这首歌曲的独特之处在于融合了印度传统音乐和流行节奏,创造出新颖的音乐风格。 独特的音乐风格 达勒·梅恩迪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而广受认可,他的音乐融合了多种元素,包括印度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摇滚和电子音乐。他的歌曲充满了高能量和活力,常常让人无法抗拒地跟着音乐起舞。他的声音充满情感,表现出深厚的音乐才华。 "跳比基尼"舞蹈现象 达勒·梅恩迪的音乐不仅是听觉的享受,还伴随着独特的舞蹈风格。他的音乐录影带常常充满了色彩斑斓的服装、高能量的舞蹈和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他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引发了"跳比基尼"(Bikini Dance)的独特舞蹈现象,让他成为了舞台上的魅力巨星。 国际音乐舞台的耀眼明星 达勒·梅恩迪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印度赢得了无数歌迷,还赢得了国际观众的喜爱。他曾多次在国际音乐节上演出,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他的音乐穿越了文化和语言的障碍,成为国际音乐舞台上的耀眼明星。 音乐与社会责任 达勒·梅恩迪不仅仅是一位音乐家,他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慈善工作。他关心儿童教育、社会正义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并通过音乐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切。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娱乐观众,还激发人们思考和行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声音。 音乐遗产与传承 尽管已经有多年音乐生涯,达勒·梅恩迪的创作热情仍然不减。他的音乐作品继续激发着新一代的音乐家和歌手,为印度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印度音乐的历史中。 达勒·梅恩迪是印度音乐界的传奇巨星,以其充满活力的音乐、独特的声音和多才多艺的表演而备受喜爱。他的音乐作品横扫国际舞台,融合了印度传统音乐和现代流行元素,赢得了无数歌迷的心。他的影响力将继续激发新一代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成为音乐界的永恒之星。

68亿收购百世,10个月烧掉200亿,李杰的极兔快递为何如此豪横?

他是极兔快递的创始人,用10个月时间将快递日单量达到2000万单,突破快递行业“盈利生死线“。 2021年10月份,极兔又用68亿收购了百世快递,一跃成为国内头部快递服务商,却遭到快递行业的集体封杀,作为快递行业的黑马,极兔为何如此嚣张? 1967年出生于四川,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专业是市场营销,毕业后在步步高的代理商手下从事销售工作。 因为突出的销售能力,很快就被提拔到管理层。而他战无不胜的销售业绩,也赢得了步步高公司高层的重视,花费重金将他挖走,担任事业部的经理。 当时步步高的负责人段永平非常欣赏他,并且对他委以重任,李杰也是不负众望,业绩稳稳拿第一。 后来段永平离开步步高去了OPPO,同时把李杰也带到OPPO,并且任命李杰为OPPO苏皖地区的总经理。 虽然换了公司和职位,但是李杰的销售能力依然非常卓越,年年都是销售冠军。而段永平作为李杰的领导也是师傅,非常看好李杰。 为了磨练他,就将他调任到业务难以开展的甘肃和新疆地区。这两个省份是出了名硬骨头,非常难啃,OPPO曾经调任过多个销售冠军到这两个省份,结果都是无疾而终。 可是没想到李杰去了之后,第二个月销售业绩就明显上升,可见李杰销售能力不容小觑。 前往印尼擅长做销售的人都特别喜欢挑战,李杰也是如此,他听说OPPO公司要到印尼拓展业务,就主动申请去印尼,而那时候他连英语和印尼语都不会,就带着翻译只身前往。 到了印尼,就大街小巷的做调研,没过多久,他就拿到了OPPO在印尼的代理权,选好办公地址,就在印尼成立了公司。 古语说,将才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做无把握之事;李杰更是把这一点做到极致,虽然当时的印尼市场上手机行业的竞争非常大。 但是李杰经过谨慎分析后发现,在印尼的手机市场上低端机比较多,而高端机却寥寥无几,李杰正是把握这个契机,一举将OPPO打入印尼高端手机市场,从市场份额为0,迅速做到7%。 凭借着这样的战术,李杰在印尼手机市场披荆斩棘,用三年时间将OPPO手机做到印尼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到2020年OPPO在印尼的市场份额达到27.4%,超过三星。 李杰确实是天生的销售人才,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需求,并且遇到阻碍能够积极想办法解决,大刀阔斧,迎难而上。 快递公司当手机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李杰又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创办一家快递公司,主要是因为印尼的快递经常容易丢件,导致OPPO手机的线上销售受阻。 于是他创办了J&T快递公司,最开始只是负责OPPO手机的寄送任务,后来凭借着OPPO的销售网络,J&T快递也开始承接其他业务。 短短几年时间,李杰又把J&T快递做到了印尼第二名,他创造的销售神话一直在业内广为流传。 很快李杰把J&T的业务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南亚地区,规模也越来越大,拥有240多家大型快递运转中心,有23000多个网点,服务人员达到35万。 极兔快递然而这并没有阻挡李杰扩张的也野心,直到2019年李杰选择回国发展,将J&T正式命名为极兔,开始在中国发展快递事业。 而中国的快递行业已经发展得相对比较成熟,有菜鸟网络的四通一达,还有京东和顺丰各成一家,李杰要抢占市场份额,就只能选择价格战,通过低价策略,搅乱局面。 对此李杰的解释很直白,在他看来,如今任何一个行业的竞争都非常大,哪怕只是开个包子铺,都还要面临跟一条街上其他早餐店竞争的风险,更何况已经发展稳健的快递行业。 李杰清楚地知道,必须用价格战撕出一条血路,但是这个时间不会太长,毕竟每天一亿的巨额补贴谁也无法承担太久。 然而低价不只是亏损,也带来了同行业的抵制,李杰的价格战,也引起了快递大佬们的警觉,中通、申通、圆通等纷纷开始封杀极兔,要求各地代理商网点不能派送极兔的快递。 甚至邮政也对极兔发出警告,声明低价倾销对整个快递行业都有影响,极兔也曾经被迫停业整顿。 然而极兔的低价策略还是给快递业带来极大影响,顺丰快递在上市后首次出现亏损,其他的快递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也不得不跟随极兔一起降价,原本利润就透明化的快递行业更是雪上加霜。 可是极兔并不罢休,继续让利和补贴,10个月的时间补贴损失达到200亿,李杰甚至对加盟商说,两年内别想挣钱,就是凭借这种孤注一掷的精神,极兔在中国快递也撕出一个口子。 极兔在中国的高歌猛进离不开师傅段永平的帮助,李杰在前面开疆辟土,段永平在身后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李杰还是沿用了之前在印尼扩张的方法,利用之前在步步高的全国代理商网络,迅速铺开网点,甚至有代理商拿着500万都没有抢到席位,可见极兔多么受追捧。 再加上极兔顺利地承接了拼多多90%的快递业务,日单量很快就提起来,突破日单量2000万大关。 要知道实现这一目标,李杰只用了10个月时间,而对比其他的快递公司则是十几二十年的积累。 极兔的快速崛起也吸引了风投的注意,有一些之前投资阿里的风投开始投资极兔,再加上极兔日渐完善的全国网络体系,也让快递业的大佬们不容小视,也无法轻易被抵制。 李杰作为搅局者,不按常理出牌,他想要做到的事情,总是会快准狠,丝毫不会手软。 收购百世2021年底,当各大快递公司都在为双十一做准备时,极兔又爆出惊天大瓜,极兔以68亿收购了百世快递国内业务,此举一出,业内为之震惊。 因为极兔才突破2000万盈利大关,而此次又收购了百世快递,意味着不仅拿到了百世快递的全国快递网点,还拿到了业务量,极兔就这样轻易的成为中国快递业的另一大巨头。 而这样的举动并不是李杰第一次做,早在极兔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他就收购了不断亏损的龙邦快递,拿到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从业资质。 不按常理出牌就要有先声夺人的勇气,李杰就是这样勇猛的战士。 然而价格终究不能成为竞争的全部,快递的服务质量也是消费者最看重的问题,目前极兔快递在这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 比如有网友反映,极兔快递出现自行签收的情况,而且快递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不仅如此寄件和派送都存在问题,客户的口碑并不好。 极兔快递如果想要长远发展,不仅仅是依靠低价,在各项服务上也要下功夫,毕竟中国的快递业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各大快递公司的口碑业逐渐建立起来,极兔想要重新布局就需要深入做好服务,建立良好的口碑。 商业竞争是常有之事,像极兔这样迅猛的还是少见,但是对用户来说,极兔进入中国市场并非坏事,快递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风险,但是也只有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才会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