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中国新锐科技领袖张旭豪,24岁成立饿了么,33岁公司卖给马云套现665亿!

Date:

他在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业,开发的创意软件被互联网大佬们纷纷效仿。33岁那年,他把公司卖给马云成功套现664亿,实现人生巅峰。

人们日常使用的外卖软件就是他的创意,他就是“饿了么”的创始人,新晋85后富商张旭豪。但你能想到吗?

让他发家致富的起因,竟然是太懒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长于商人之家,怀揣创业梦想
1985年,张旭豪出生于上海。他的家境一点儿也不贫寒,是个妥妥的富家公子哥,祖上三代都在经商。

民国时期上海的“纽扣大王”是他的祖父,“轴承大王”是他伯父,他的父亲也是商人。张旭豪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耳濡目染,从小就有些经商的思维。

优越的家境自然能带来更好的教育资源。张旭豪从小就被送去各种兴趣班,培养他的创造力及综合素质。

正是在这种良好的教育下,张旭豪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2004年高考,张旭豪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同济大学。

四年之后,他又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一路走来顺风顺水,但也是在父母的规划下按部就班的生活。

只不过,张旭豪是个很有想法,也很爱折腾的人。他总想干出点事儿证明自己。在同济大学时期,他就开始做各种兼职。

不同的是,他兼职就是想锻炼自己,而不是被生活所迫。后来又赶上我国股市的两年疯牛行情,张旭豪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便果断把生活费拿出来炒股了。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疯牛行情下想亏钱好像都难,张旭豪也跟着行情小赚了一笔。后来因为想备战考研,张旭豪就把股票清仓了。

就在他清仓几个月之后,股市也开启了漫长的下跌之路。这种大涨大落的行情,让张旭豪认识到股票市场的风险,也更加明白投机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创业。

2008年,23岁的张旭豪还在读研究生。有一次,他在学校看到很多同学都是一个人打五六个人的饭,就萌生了一个想法。

既然不爱下楼买饭的同学越来越多,那何不做个帮人跑腿买饭的生意呢?于是,他就干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偷懒”而来的叫卖软件
大学生创业往往都是理想中的丰满,现实中无比的骨干。张旭豪觉得校园里有很多同学都“懒得”下楼买饭,那自己可以组织一个小团队,专门帮同学跑腿买饭。

他叫上自己的室友,跑遍了学校周边的餐馆,把平时学生口碑较好的几家餐馆全部整理成册。

然后,张旭豪去跟餐厅老板协商,以帮忙招揽生意为条件获得店家授权,并在订单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从商家那里获得少许优惠。

这种找上门的生意哪个商家会不同意呢?就这样,张旭豪在整理好的菜单册子上附上自己的电话,开始在学校的各大宿舍间派发。

对于学生们来说,只用打个电话就能把饭送到宿舍门口。这种好事儿简直比考试不挂科都开心。很快,张旭豪的订单越来越多,他们的团队也开始扩招人手送餐。

那段时间,张旭豪既要完成功课,还要在饭点儿赶忙送餐,晚上还得加班对账。自己从来没有按时吃过饭,但是仍然觉得手忙脚乱得顾不过来。

为了能提高效率,他找到了交大软件工程系的同学叶峰,帮忙开发了一款自助叫单的软件,同时,也把对账的需求加入进去。

在叶峰的协助下,“饿了么”的雏形诞生,张旭豪团队开始了线上接单,线下帮商家配送的商业模式。

饿了么平台一经推出就在交大学生之间迅速传开。那时,不仅是上海交通大学,甚至连附近的学生也开始打听这款软件。

慢慢的,张旭豪发现这款软件发展的巨大潜力。于是,他开始决定成立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

由于饿了么是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案例。公司成立之初的困难,都是张旭豪带着团队一点点克服的。

为了满足众多用户的不同喜好,饿了么需要引入更多的餐饮商家,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商家都看得上这种新模式。

有些餐饮老板觉得自己生意都忙不过来了,就不想从网上找订单。为了拉拢商家进驻,张旭豪团队改变了跟商家的合作模式,从订单抽成变成了支付一次性进驻费。

就这样,饿了么的发展虽然慢,但是仍然能维持盈利运营。不过,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发展的慢可不是一件好事。饿了么也在接下来遇到很大的困境。

遇到困境,选择卖掉公司
从大学时期开始创业的团队,不可避免会遇到成员毕业后的人生方向选择问题。张旭豪的团队就是如此。有些成员毕业后就离开了,只有张旭豪、叶峰等人坚持着饿了么的项目。

经过几次调整后,饿了么也踏上了新的征程。当时,聚划算、美团点评、大众点评等公司还在疯狂烧钱争夺团购市场,形成“千团大战”的局面。

饿了么走出校园后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跟这些行业大佬正面交锋。各方大佬为了抢占社团市场烧钱搞补贴,整个行业起码花了几十亿资金。饿了么在没钱没背景的情况下,怎么玩儿的过资本?

为了能尽快解决资金问题,张旭豪想到了参加创业大赛以提高知名度。果然,这个办法让张旭豪遇到了他的第一个投资人朱啸虎。

朱啸虎是上海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的主管合伙人,主要负责的是互联网、新媒体等行业的早期投资机会。他看中了张旭豪的项目,给了饿了么几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

在资本的加持下,饿了么迅速扩张。他们的业务范围也从上海本地扩展到全国十几座城市的高校市场和写字楼。2013年,饿了么再次融资3000万美元。

与此同时,刚从团购市场厮杀中存活了下来的美团点评也回过神儿了。美团创始人王兴发现,饿了么已经小有成绩,未来可能会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就想收购它。

但是,张旭豪怎愿屈居人之下,就拒绝被收购。

那时,美团点评服务的商户及覆盖的城市都远超饿了么。收购不成,王兴又岂会善罢甘休?2013年11月,美团直接推出外卖业务。

先于饿了么一步,抢占其空白市场。这一操作直接将了张旭豪一军。

美团旗下员工5000多人,都是从“千团大战”中历练出来的。相比之下,饿了么还是刚开始大展拳脚的时期。这样悬殊的实力,给了张旭豪不小的压力。

为了跟美团竞争,张旭豪开始不断融资,扩充人数。先后从红杉资本、中信基金拿到3.5亿美元和6.3亿美元融资。

但是,美团同样有烧不完的钱。即便张旭豪后续也收购了百度外卖,但仍然收效甚微。

无奈之下,张旭豪以665亿把公司卖给了阿里。此后,饿了么得到阿里系资源的赋能,业务得到迅速提升。如今也成为外卖行业与美团并肩的两大巨头之一。

33岁套现665亿之后的张旭豪,转身投入体育行业。只是未来他会发展得怎么样,就只待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了!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Nathaniel P. Hermosa II:菲律宾计算机科学家的杰出成就

Nathaniel P. Hermosa II(纳撒尼尔·赫莫萨)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菲律宾计算机科学家,以其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而广受赞誉。他的学术生涯充满了创新和领导力,对菲律宾科技产业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Nathaniel P. Hermosa II的生平、学术成就以及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早年生活与教育 Nathaniel P....

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一碗汤一年卖出40亿,打造中国快餐第一股!

2021年冬季,老乡鸡在微博上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上热搜榜,运营老乡鸡微博账号的小编因为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按时按点的“咯咯咯哒“,被广大的网友们誉为”见过最轻松的工作“。 在这次之后,老乡鸡的营销更是一路开大,200元办一场发布会,董事长束从轩亲自下场pick岳云鹏……在这个中国式快餐连锁企业一炮而红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到老乡鸡这些年来的发展史。 束从轩1962年10月1日,束从轩出生在了安徽省的肥西县,如果要用几个词语来概括束从轩大半生的发展史,那就是:军人、农民、养殖户、老乡鸡集团董事长。 2022年是老乡鸡创业的第十九年,十九年的发展史里,老乡鸡有过巅峰也有过落寞,经历过破产也经历过非典、2020年的疫情,可以说老乡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人自己发展的实况纪录片。 1982年,20岁的束从轩服完兵役,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成为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当时政府正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干得多,挣得也就多,在这样的政策激励之下,谁家的粮食都堆得满满的。 但是靠着种地,一年的收入并不算多,再加上种地要靠老天爷的“脸色“,始终有一份不确定性,为了能让家里人的生活更有保障,束从轩就在农闲之余琢磨起了别的路子。 养殖户这个时候,养殖业出现在了束从轩的视野里面。在和父母经过商议之后,他把自己的退伍费全部拿了出来,大手笔的直接承包了一千多只鸡,开始了养殖户的生活。 为了能照顾好自己的鸡崽,他每天起早贪黑,几乎都住在了鸡棚里。但是天不遂人愿,尽管束从轩已经一心全部都扑在了自己的鸡棚里面,初次创业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第一次的创业失败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这个心怀壮志的年轻人被现实打击得灰头土脸。 但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在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之后,束从轩很快就再次打起了精神,继续做起了养殖鸡的生意。 白羽鸡90年代初,中国引进了白羽鸡,和本土鸡相比,白羽鸡有生长周期快、饲养成本低、价格更加便宜的优点。 来自外国的“新鲜货“很快就引起了老百姓们的注意,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白羽鸡已经成功地占据了中国的鸡肉市场。 有很多企业也选择了”跟风“,放弃了对于中国本土鸡的饲养,转而饲养起了白羽鸡。 经过一次失败的束从轩在面对白羽鸡带来的热潮时显得格外谨慎冷静,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比较后,还是选择了继续饲养本土鸡。 在他看来,白羽鸡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从口感和营养来说,还是中国本土鸡要更胜一筹。 趁着同行纷纷选择白羽鸡的这个档口,束从轩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静下心来,耐心地在自己的鸡棚里养着自己的鸡崽,几年之后,选择有了回报。 2000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意食材的品质和营养价值,鸡肉市场也走出了之前的白羽鸡热潮。 那个时候,市场里已经没有几家还在养殖本土鸡,作为仅存的几个养殖户,束从轩很快就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他的事业也一飞冲天。 中国快餐店经过几年社会的历练,束从轩早已脱离了当时刚开始创业的青涩,面对自己在养殖业上的成功,并没有被冲昏头脑。 对于一个生意人来说,满足现状就是最大的慢性自杀,而束从轩显然并不满足于此。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他收到了一张来自快餐特许经营培训的邀请函,在那次培训中,他与来自肯德基、德克士等知名连锁企业的负责人聊了很多,既然外国可以做自己的快餐品牌,那为什么我们中国不能有自己的快餐品牌呢? 在深入考察了快餐市场之后,束从轩决定以自己的养殖场为基础,开始进军快餐市场,打造自己一系列的延伸产业链。 2003年,在经过长时间的谋划后,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快餐店“肥西老母鸡”,和市场上流行的炸鸡不同,他始终坚持着自己为中国人做快餐的初衷。 在店里面推出的一直都是以鸡肉为主的典型中式菜品,汤品也是炖得软烂的鸡汤,和市场上的其他快餐品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奇怪的是,这次创业也失败了,但这次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没有人买,而是因为买的人“太多“。 初次涉足餐饮业的束从轩并没有店铺运营相关的知识储备,虽然店里面的购买者始终络绎不绝,但是仔细算下来,仅仅菜品成本的经营占比就达到了惊人的70%,除此之外还有人工费、门面费、宣传费等等一系列的费用。 在艰难的支撑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请来了职业经理人帮自己打理门面,每天晚上束从轩还会仔细的记录门店的经营状况。 这些日复一日的记录锻炼了他的商业头脑,当写到第六本经营手册的时候,束从轩终于算是”成功出师“。 就在一切都开始好转的时候,迎来了一场巨大的危机。2004年,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一场极其可怕的禽流感,一时之间大家都纷纷谈“鸡“色变,谁都不想因为一口吃的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在这样的心态影响下,束从轩的门店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为了能够让消费者们信赖自己的门店,束从轩直接邀请了当时的合肥市领导来店里吃饭。 有了珠玉在前,很快消费者们就重燃了信心,在养鸡业大受打击的背景下,束从轩的门店反而蒸蒸日上,直接增加了市场的占有率。 老乡鸡2012年,在整合了自己现有的商业基础和养殖场规模后,束从轩将自己的品牌重新命名成了我们如今熟知的“老乡鸡”。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在安徽静静打磨了自己十几年的束从轩带着老乡鸡以一种势不可挡的速度迅速席卷了全国的各大城市,美味可口的老鸡汤成为了人人都称赞的招牌菜,符合中国人需求的中式快餐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好评。 为了拉近与大众的关系,老乡鸡选择了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面,一场200元的发布会、董事长束从轩以“首席养鸡官”的身份出现在了综艺频道里,大众印象里高高在上的董事长逐渐变成了一个穿着普通,讲话幽默的老头。 对于现在老乡鸡的成功,有不少人认为是营销策划的功劳,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的是老乡鸡数十年如一日的品质要求和束从轩本人精益求精的经营要求。

Vivek Ramachandran:网络安全领域的尖端先锋

在现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领域,有一个名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尊重,那就是Vivek Ramachandran。 Vivek Ramachandran不仅是一位资深的网络安全专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者和作者。他对于无线网络安全的研究,尤其是对Wi-Fi安全的贡献,使他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Vivek的职业生涯起始于他对网络安全的独特兴趣和好奇心。他在早期就展现出了对技术的热情,并对如何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攻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对技术的热情和好奇心,引领他进入了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他在无线网络安全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使他在2003年的DEFCON CTF(Capture The Flag)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从此开始了他的光辉职业生涯。他不仅为大家揭示了Wi-Fi网络的潜在风险,还提供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以确保个人和组织的网络安全。 除了他在实际应用中的卓越表现,Vivek还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者。他致力于传播网络安全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网络威胁。为此,他创立了SecurityTube.net,这是一个免费的网络安全教育平台,为全球的网络安全爱好者和专家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 此外,Vivek还是多部网络安全书籍的作者。他的著作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巧的各个方面,被广大读者和学者誉为“网络安全领域的必读之作”。 但Vivek的成功并不仅仅基于他的技术才华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对于网络安全的真正热情和执着追求。在他看来,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责任。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网络威胁,而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成为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正因为有了像Vivek这样的网络安全专家,我们的数字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和可靠。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防御工具和策略,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使我们更加警觉,更加重视网络安全。 Vivek Ramachandran是网络安全领域的真正先锋。他的贡献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更在于他对于网络安全的坚持和热情,使我们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飞科电器李丐腾:41元开启创业之路,成为身价百亿的温州首富

提到飞科集团,大家都很熟悉。在中国,有一半的男士每天早晨都会使用飞科剃须刀开始美好的一天。而对于飞科剃须刀的创始人--李丐腾,我们却有些陌生。 在众多中国成功企业家里,没有高学历的李丐腾拥有着别样的创业之路。他是如何以电焊工的身份、凭41元的资本,成为身价200亿的温州首富?位及《福布斯》排行榜? 1972年4月,李丐腾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万物复苏的春天,给了这个孩子无限的活力和拼搏力。 李丐腾家境贫寒,却一直积极阳光。在学校的日子里,他成绩优异,努力奋进,乐观开朗。 辍学打工20岁那年,李丐腾考上了梦寐以求的温州大学。当时家里非常贫穷,根本没有钱供他上大学,母亲说:“孩子,这就是你的命。” 李丐腾亲手撕了录取通知书。遗憾吗?遗憾!放弃吗?绝不!1992年浙江温州的大屋村还闭塞贫困。 李丐腾不甘心留在家乡种地。便怀揣着母亲给他的仅有的41元积蓄,孤身一人来到温州市区寻找梦想。 为了在陌生的大城市里找到立足之地。李丐腾毫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只要赚钱,什么脏活儿累活儿都做,仓管员、摆地摊,修摩托…他都干过。 甚至在最无奈的时候被迫乞讨。他做的最有价值的一个工作是电焊工。电焊工,在普通人看来不值得称道。而李丐腾却把它运用成为了人生的跳板。 1995年的一天,由于李丐腾的电焊技术不错,他被招录到一家名为“日达”剃须刀厂做电路焊接。 这份工作收入不错,爱动脑子钻研技术、踏实努力的李丐腾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提拔成了技术主管。 生活稳定了、收入增加了,李丐腾没有安于现状。在积累了一定人脉后,他有了创业的想法。因为这几年的经验告诉他,打工赚不到大钱。 辞职创业于是他找到一间仅有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在这里开始创业。做剃须刀的修配。 李丐腾是老板、是会计、是技术总监、是操作工人、还是后勤保障。在这间小作坊里,一切都是李丐腾创办企业的雏形积累。 1999年,李丐腾靠着自己自律和勤奋,积累了10万元。在当时,那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有人劝他“买套房子, 娶个老婆,生个孩子,好好过日子。” 已经27岁的李丐腾却想娶温州最漂亮的姑娘。他要先创业,再成家。这年4月,李丐腾回到家乡,自主制造剃须刀。开启了飞科品牌之路。 在剃须刀行业里几年的工作,李丐腾深知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尴尬处境。国外的剃须刀可以卖到成百上千。而国内的剃须体验感极低,被戏称为“拔毛刀”。 李丐腾却从中看到了潜在的商机。他立志做中国制造的国际剃须刀。技术不行,那就搞研发。 研发剃须刀国内没有双头电动剃须刀,那就从此突破,出奇制胜。他花完几年的积蓄,生产出国内第一只双头电动剃须刀。 在当时有人说他傻。李丐腾却坚定地认为要发展像剃须刀这样的小家电,技术研发是重中之重,生产可以找厂家合作代工。 当生产线生产出第一批双头电动剃须刀的时候,李丐腾如获珍宝的捧起来,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欣喜。 他信心满满地来到义乌,找这里的经销商谈合作。面对李丐腾手中的国产电动剃须刀,销售商都只是淡淡地摇摇头。 李丐腾道:“卖不出去不付钱!” 经销商惊讶于还有这等稳赚不赔的买卖? 于是拿来试试吧。出乎经销商意料之外,很快销售一空,客户反应情况非常好。 这些意外都在李丐腾意料之中,他信心满满地说:“不出五年,飞科就是中国剃须刀第一品牌。” 在这个行业里,有人看好契机,找他合作。有人嘲讽他,说他是狂妄的年轻人。也有人狐疑观望,看李丐腾是否真的能改变中国剃须刀行业。 在接下来的几年,完全印证了李丐腾的“狂言”。飞科剃须刀成为每一个中国男人的首选。在中国每两个男士中就有一位拥有飞科剃须刀。 市场占有率达到达50%以上。“飞科”成了剃须刀的第一关联词。 产业集群,共同发展李丐腾的商业才华展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他用强大的广告效应赢得市场。在生产环节采用“外包”的方法与温州其他剃须刀厂“抱团”发展。 温州的剃须刀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是温州市最大的支柱产业。温州是中国最大的剃须刀生产基地。李丐腾没有选择一家独大。而传承了温州商业文化里的产业集群等模式。 2007年李丐腾推行了一种“无区域集团”生产模式。多家工厂分工协作,达到共赢目的。 李丐腾与“三名”、“朗驰”等电器公司签订协议,让其为自己做贴牌加工,这样飞科就能迅速扩大产量。集中精力做产品研发、广告运营,形成了一种轻资产经营模式。 2016年4月18日,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春天。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飞科电器再一次华丽转型。 此时的飞科电器拥有众多生活小家电产品,飞科的产品研发、品牌运营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李丐腾也成为温州十大经济人物,连续四年荣获瓯海区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2021年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986 名。 飞科是A股史上最家族化的上市企业,可谓是“一人独资”,股权家族化。 李丐腾妻子林育娥也是董事会董事,这位李太太比李丐腾小八岁,也是温州人,是李丐腾找到的“最美的温州女孩儿”。 林育娥因工作机会结识了而立之年的李丐腾,两人“一见钟情”,三年后生下儿子“仔仔”。太太持家有方,儿子乖巧可爱,李丐腾的私人生活幸福而美满。 飞科作为中国品牌,近些年开始走向世界。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不能运用大量的广告形成品牌效,需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力,也就是性价比,慢慢获得不同地域消费者的认同。 这可能需要飞科自建厂房生产线,严格把关。不同于以往外包模式,这是一种新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存在积极和不利两个方面,飞科要做的还有很多。 李丐腾实现了最初的梦想:住大房子,娶最美的姑娘,做中国最好的剃须刀。 他现在是身价百亿的大富豪,回想起当初做电焊工时的梦想。李丐腾露出成功者的笑容:“那些是比较小的梦想。但是很真实,尤其是对物质的看法。” 富有起来的李丐腾却不再物质。他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平淡生活, 很少出现在媒体面前,他要的只是那种简单的快乐。 对于企业,认真做好一个品牌, 制定百年计划,飞科在每个中国人日常护理中成为一种不可取代。 在品牌、服务、文化上,成就“百年品牌”是李丐腾不懈追求的。李丐腾的人生路并不平坦,却始终拼搏不息。 他用自己缔造的神话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再不利的局面,都有反败为赢的可能。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