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屠呦呦——抗疟病的药物之母

Date:

屠呦呦(Tu Youyou)博士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国药学家和科学家,以她在抗疟病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广受赞誉。她的工作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被誉为疟疾治疗的奠基之作。本文将深入介绍屠呦呦博士的生平、科学成就,以及她在抗疟病研究中的卓越贡献。

早年生活和教育

屠呦呦博士出生在中国,自幼就表现出对医学和科学的浓厚兴趣。她在中国著名的大学获得了药学学士学位,并随后攻读研究生学位。她的出色学术背景和药学知识为她的科研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疟疾的严重威胁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它每年威胁着数百万人的生命。在过去,疟疾的治疗非常有限,患者常常面临生命危险。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疟疾一直是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青蒿素的发现

屠呦呦博士的突破性工作集中在寻找新的疟疾治疗方法上。在20世纪70年代,她领导了一个科研团队,深入研究了中药青蒿素(Artemisinin)的药用潜力。青蒿素是一种从青蒿植物中提取的药物,被传统上用于治疗发热和疟疾症状。

通过多年的研究,屠呦呦博士的团队成功从青蒿植物中分离出纯青蒿素,并证实其对疟疾病原体的强效杀灭作用。这一发现为新型疟疾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关键线索。

青蒿素的全球应用

青蒿素的发现被认为是抗疟病治疗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突破。它被证实对多种疟疾病原体具有高度杀灭效果,而且作用迅速,可以迅速减轻患者的症状。

青蒿素的全球应用改变了疟疾的治疗格局,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这一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疟疾流行地区,成为首选的疟疾治疗药物,也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清单。

诺贝尔奖的荣誉

屠呦呦博士的杰出贡献于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个奖项是对她在抗疟病研究领域的杰出研究的高度认可。她成为第一个因抗疟病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个因药物发现而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屠呦呦博士的诺贝尔奖背后是对她的疟疾研究和青蒿素发现的伟大荣誉,也是对她为抗击全球疟疾流行做出的杰出贡献的认可。

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

屠呦呦博士的科学研究不仅拯救了疟疾患者的生命,还为药物研发和药物发现领域提供了宝贵经验。她的工作方法和团队协作模式成为了药物研发领域的典范,为新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指导。

她的研究成果还鼓励了更多的科学家投身抗疟病研究,推动了全球抗击疟疾的努力。她的工作为世界范围内的抗疟病工作提供了重要动力。

教育工作和科研传承

屠呦呦博士一直致力于教育工作和科研传承。她担任大学教职,培养了许多药学和医学学生,传授自己的科研经验和知识。她鼓励年轻的科学家积极参与抗疟病研究,传承了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技术。

她的教育工作有助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药学科学家,为抗疟病研究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培养了优秀的人才。她的学术传承工作推动了药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国际合作和全球健康

屠呦呦博士的研究工作促进了国际合作和全球健康事业。她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医疗机构合作,共同努力解决全球性的疟疾问题。她的国际合作为跨国科研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有助于改善全球卫生状况。

屠呦呦博士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药学家和科学家,她的青蒿素发现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为疟疾治疗提供了关键的解决方案。她的工作不仅在科学界获得了高度认可,还对世界范围内的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屠呦呦博士是药物研发领域的一位杰出代表,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提醒我们科学和创新的力量,以及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皮科·艾耶:世界的无边境旅行者

皮科·艾耶(Pico Iyer),这个名字在当代文学界独具特色,如同一位无边界的旅行者,用文字探索着世界的奥秘。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印度裔美国作家和旅行家,以其深刻的见解、细腻的散文和对全球文化的独特观察而享誉国际。本文将引领您深入了解皮科·艾耶的生平、作品和文学影响。 皮科·艾耶于1957年出生在英格兰牛津,他的家庭背景充满了跨文化的元素。他的父母是印度裔,他在英国度过了早年,后来前往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这个跨越文化和地域的背景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使他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世界,并将不同文化的元素融入他的作品中。 艾耶的文学生涯始于他年轻的时候,他在牛津大学学习英语文学,后来成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和旅行作家。他的第一本书《一个小小的地方(The Open Road)》于1988年出版,这是一部关于全球旅行的散文集,为他赢得了文学评论家的赞誉。这本书标志着他作为一名旅行作家的开端,也揭示了他对旅行和文化的深刻洞察力。 然而,真正使艾耶名声大噪的作品是他的散文集《远离家乡(The Art of Stillness)》,这本书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宁静和内心平衡的重要性。艾耶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探讨内心与外界联系的精彩世界。这本书受到广泛欢迎,成为了一本关于心灵冥想和平静生活的经典之作。 除了旅行和心灵冥想,艾耶的作品还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文化、社会、文学和音乐。他的散文常常充满了文学的引用和深刻的人文洞察,他以敏锐的眼光观察世界,深入思考人类的情感和文化的复杂性。他的文字是一扇窗户,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 另一个备受瞩目的作品是《孤独的城市(The Open City)》,这本书探讨了全球化时代城市生活的特点,以及城市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艾耶以其深刻的见解和深刻的社会观察,为读者呈现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多面性和挑战。这个作品引发了对城市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艾耶的文学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还扩展到社会和文化领域。他的作品激发了人们对文化多样性和全球联系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和人生意义的探索。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公众人物,他的言论和作品激励着人们勇敢地探索世界,追求内心的平静,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和谐。 皮科·艾耶,他的名字将永远闪烁在文学的天空中,如同一位无边界的旅行者,继续启发着人们思考世界的多样性和内心的深度。他的作品是一次文学之旅,带领我们探索未知的领域,为我们揭示人类的情感和生活的复杂性。通过他的文字,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美丽和多样性,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以及作家如何用文字编织出深刻的叙事,为我们传递智慧和启示。

农夫山泉钟睒睒:一瓶水创造传奇,重回中国首富

他本是富家公子哥,奈何家道中落被迫辍学,开始了四处打零工的漂泊生活。恢复高考后,他再次参加高考,无奈两次落榜,后来上了电大,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记者,为了赶上改革开放的脚步,又从记者转变为了商人,经历了多次失败,最终靠做保健品正式发家,后又进军饮料界,成为纯净水大王。 钟睒睒1954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书香门第,他本应该是富裕家庭的公子哥,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辍学打工谁知道在他五年级时家里突然遭受迫害,一落千丈,连他的学费家里都负担不起了,他只能被迫辍学回家。 这时候的他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作为家里的男孩子,他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开始出去赚钱打工补贴家用,谁能想象一个以前从来没干过活的公子哥竟能在工地上搬砖,能干的活他几乎都做过。 即使他早已从学校脱离多年,可是他依然有着读书上大学的愿望。 1977年恢复高考,他的机会来了,这个已经22岁的小伙子再次拾起课本与各种难题斗争,生活的苦他都能吃,更何况是学习的苦呢? 但是由于基础实在薄弱,他连续2次高考失利,最后在父母的建议下去了电大上学,他十分珍惜自己上大学的机会,因为这算是他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了。 这些年的打工经历也让他体会到了人间的各种疾苦。毕业后他成了一名记者,他的采访对象多样,既有农民,也有企业家,五年的记者生涯让他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恰逢改革开放的浪潮袭来,让他萌发了自己创办报刊的想法,奈何政策原因当时根本没人能够创办私人报刊,他也只能放弃这个想法。 后来又抱着想要带动农民富裕的想法,又开始种起了蘑菇,把他多年打工攒下的钱都投了进去,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场空,他的创业之路陷入低谷。 1991年,他重拾信心成为了当时大火的娃哈哈口服液的代理商,在各地畅销。 但娃哈哈口服液在广西和海南的价格是最低的,他瞄准这个空子把从海南进回来的娃哈哈口服液拿到广东湛江以高价卖出,赚了不少钱。 当时的经济市场并没有规范这种行为,但是在娃哈哈公司的眼中肯定是不会允许这种串货行为出现的,最后取消了他的代理资格,正是代理资格的取消让他开启了人生新的道路。 进军保健品行业1993年,他进军保健品行业成立了养生堂有限公司,这既不与他多年的记者生涯有任何关联,又不与他之前的蘑菇生意有关,可以说这是一个他从未涉及过的领域,那他为什么突然想要进军保健品行业呢? 原来是他经常在海南做生意,海南的饭店里最畅销的就是一款养生汤,主要食材就是鱼和鳖,不仅味道好,营养价值极高,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即使是在经济并不发达的90年代,中国人的保养意识还是很强的。 钟睒睒发现这一商机之后迅速花重金邀请了几位中医学界的专家组成团队,根据养生汤的做法研制出了龟鳖丸。 原料都是实打实的鱼和鳖,再用现代超低温冷冻结技术将其制作成药丸,营养程度丝毫不亚于养生汤,反而更胜一筹。 主要因为养生汤熬起来也很麻烦,除了海南流行这种汤,其他地方很少有这样的养生汤,龟鳖丸相比之下是将精华浓缩了,更容易携带。 一上市直接在海南卖断了货,后来又传到各个地方,成为了不少百姓的营养品,钟睒睒也因此发家。 跨领域发展之后的养生堂并没有执着于做保健品,反而跨领域发展,小到人们的吃食,大到生物制药,从各个领域渗透人们的生活。 超市里随处可见的母亲牛肉棒就是养生堂旗下的产品,包装上母亲慈爱的形象吸引着消费者,再用妈妈的味道为宣传走进了消费者的心。 不得不让人承认钟睒睒五年的记者不是白当的,深入人心的文案让产品再次畅销。 创办“农夫山泉”1996年,早已小有成就的他再次发力进军矿泉水行业,创办了浙江千岛湖养生堂饮用水有限公司,2001年改制成为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 其实这对于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在保健品行业他的确是占了先机,但在当时的矿泉水行业他可只是一个小弟,毕竟还有哇哈哈和康师傅这两个强大的品牌。 但当时市面上的矿泉水并没有现在做的这么好,大多数矿泉水的水质是很硬的,口感并不是特别好。 为此他跑遍了各个地方寻找水源,又加大对饮用水技术的投入,让农夫山泉的水变得与其他品牌的水有所不同,口味甘甜吊打各个品牌。 除了农夫山泉饮用水自身产品的用心以外,真正让消费者开始注意到农夫山泉的却是“农夫山泉有点甜”我们不生产水,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两句文案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直到现在大家提到农夫山泉也依然会想到这两句广告词。 2000年他又发起了“买一瓶水,捐一分钱”支持北京申奥的活动,带动了消费者购买农夫山泉的欲望,毕竟普通人只需要一瓶水的钱就可以为国家作出贡献,最后一共代表消费者捐款500万。 后来农夫山泉又相继推出各种饮料,奶茶、果茶均有涉及,纯净水也进行了升级,再配上他别具匠心的文案再次畅销,看上去他一直都在大出风头,但其实他从未把研制出HPV疫苗这一成果拿出来宣传。 2001年他收购了万泰生物,花了18年时间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HPV疫苗,既没有向外国低头,也没有因投入大一直没有回报而放弃,反而一直在坚持。 并且效果丝毫不比进口疫苗差,价格也是十分亲民,并没有想着割百姓的羊毛,而是将人们的健康放在第一位,默默地为我们做出贡献,不得不承认他的格局之大。 他从记者摇身一变成为了企业家,其中也经历过失败,但他没有灰心反而重新出发,在饮料、食品、保健品、生物制药四个领域均有建树。 除了他用心做产品外,他的文案更是走进了消费者的心,每一次营销都做的十分成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广告大师。 赚钱的同时心怀百姓,即使年少时经历过家道中落,在社会上磨砺多年也依然没有失去初心,付出都是双向的,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消费者争相购买农夫山泉的原因了吧。

贾娅·巴赫琴:宝莱坞女演员的光辉生涯

贾娅·巴赫琴(Jaya Bachchan),是印度宝莱坞电影界的杰出女演员,以其精湛的演技和杰出的表演才华而备受赞誉。她是宝莱坞的传奇人物之一,她的电影生涯充满了成功和荣誉。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贾娅·巴赫琴的生平事迹、电影成就以及她在印度电影界的独特地位。 早年生活和演艺启蒙: 贾娅·巴赫琴于1948年出生在印度邦加洛尔,她的早年生活与电影无关,但她的演艺启蒙发生在年轻时。她在学校时就展现出了出色的表演才华,并在学校的话剧和表演活动中崭露头角。这些经历为她未来的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影职业生涯的开端: 贾娅·巴赫琴的电影职业生涯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她在印度导演Satyajit Ray的电影《Mahanagar》中首次亮相。这部电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奠定了贾娅·巴赫琴在电影界的地位。随后,她开始在宝莱坞电影中担任重要角色,并在一系列电影中展现了出色的演技。 多样化的角色和电影风格: 贾娅·巴赫琴以其多样化的角色而著称,她不仅在家庭剧中表现出色,还在社会题材电影和文艺片中有出色的表现。她的演技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她总是能够深刻理解角色,并将其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她的电影作品包括《Guddi》、《Abhimaan》、《Chupke Chupke》和《Sholay》等,都成为了宝莱坞电影的经典之一。 家庭与传承: 贾娅·巴赫琴嫁给了宝莱坞的巨星阿米塔布·巴赫琴(Amitabh Bachchan),他们成为了宝莱坞最令人瞩目的夫妻之一。他们的女儿沙瓦妮·巴赫琴(Shweta Bachchan)也涉足了电影界,并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和社交名人。贾娅·巴赫琴与她的家人一起,构成了宝莱坞电影界的一部分,为电影传承和制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政治生涯和社会参与: 除了演艺生涯,贾娅·巴赫琴还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她是印度国会的一名议员,多次当选为印度国会议员。她在政界的参与表明了她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她致力于改善教育和文化领域,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 荣誉和奖项: 贾娅·巴赫琴的演技和贡献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她多次获得印度电影界的奖项和荣誉。她曾获得印度电影院线奖、国家电影奖和印度政府颁发的文化奖项等。她的演技和社会参与使她成为了印度社会的一位杰出代表。 贾娅·巴赫琴是印度宝莱坞电影界的传奇女演员,以其精湛的演技、多样化的角色和社会参与而备受尊敬。她的演艺生涯充满了成功和荣誉,她的电影作品深刻反映了印度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她与巴赫琴家族一起,构成了宝莱坞电影界的一部分,为电影传承和制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贾娅·巴赫琴是印度电影的一位杰出女演员,她的地位将继续在电影界熠熠生辉,激励着未来一代的演员和艺术家。

从方太到“家业长青”,“点火枪大王”茅理翔如何一步步成功?

他被称为全球第一的“点火枪大王”,在此之前他在民营企业里摸爬滚打多年,做过供销员、会计,后来创办无线电厂,被称为点火枪大王,最后和儿子一起创办了方太。 他说自己是个普通人,那么这个“普通人”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功的呢? 商业氛围极浓1941年,茅理翔出生在浙江慈溪,这是一个商业小镇,在1956年的时候就诞生了第一家乡镇企业。 在这样一个商业氛围极浓的小镇长大,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茅理翔,同时也受到父亲的影响。 他的父亲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在厂里兼任会计以及业务主管的职位,为了推销厂里滞销的产品,父亲曾不辞辛苦跑到数千公里的地方进行推销,厂里的效益得以改善。 同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非常正直的人,当有亲朋好友托父亲的关系进厂时,都被父亲拒绝了。 不受家族困扰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了茅理翔,他希望自己能够像父亲一样做出一番成绩。 1961年茅理翔从慈溪中学毕业。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的境况,他来到民营企业,担任了公社综合服务部的主办会计,在这个岗位上,他的为人处事以及管理方面都得到很大提升。 在那个年代,网络并不发达,为了提高效益,没有销售经验的茅理翔也加入了销售行列,条件很苦,也很累,但是也给了茅理翔珍贵的人生经验,为后来的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开启创业之路,三次危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艰苦的年代,但也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年代,在政策红利下,让茅理翔嗅到了市场的气息。 茅理翔决定自己创业,1985年,45岁的茅理翔创办了慈溪无线电厂,他的创业之路正式起航。 1986年,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他们厂生产的黑白电视机配件转眼间就要被市场抛弃,这次对他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很多员工在危难之际选择不辞而别,甚至自己亲自培养,最为信任的副厂长也离职了。 当时的茅理翔一直在徘徊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有人劝他,算了,干一个小作坊就行了,没有必要把企业做大。 但是茅理翔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要做成一个大的家族企业。患难见真情,当职工纷纷离职的时候,茅理翔的妻子毅然辞掉稳定的工作,帮助茅理翔管理公司,这也给了茅理翔寻找新产品的勇气和决心。 1989年茅理翔带着自己的点火枪进入了广交会,但是点火枪无人问津。 看着走来走去的外国人,茅理翔一边用蹩脚的英语喊着电子点火枪的英文名字,一边“哒哒哒”地展示点火枪,一下子吸引了外国人的注意,也是从那一刻起,生产点火枪不再只有日本。 交易会结束后,物美价廉的点火枪销量一路飙升,很快打开了市场,连续四年时间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销量。 茅理翔也重新树立了创立茅式集团企业的信心,他开始扩建厂房,扩招员工,一个大的企业飞翔集团也应运而生。 然而市场变化多端,外部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1992年茅理翔成立的飞翔公司遭到万协厂的背叛,抢走了大量订单。 在这个危机时刻,又是家人伸出援手,在茅理翔的求助下,女儿和女婿放弃了铁饭碗,帮助父亲共渡难关。 1994年,54岁的茅理翔遇到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危机。自己创立的点火枪遭遇了价格战,仿制品和替代品相继而出,销售额一降再降。 这次危机,让茅理翔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在前两次危机中,自己亲手栽培的公司人才都相继离开,没守住阵地,反而是自己的家人,能够不计得失,患难与共。 创立方太这些经历让茅理翔明白了家族企业的力量。从那以后,他开始在家族成员中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劝说准备前往国外读博士的儿子茅忠群回乡和自己共同创业。 刚开始,儿子愿意并不愿意放弃学业,但是在茅理翔的极力劝说下,最后答应了,在经过对方翔集团的全面考察下,父子俩共同创立了“方太”集团,进军抽油烟机行业。 刚开始茅理翔是不太认可品牌命名以及产品的选择,但是在儿子的坚持下,茅理翔放弃自己的固执,尊重儿子的意见。 没想到,茅忠祥对于市场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借助香港烹饪节目“方太生活广场”的影响力,“方太”的创牌获得巨大成功,迅速打开市场。 经过长期观察,茅理翔发现了儿子优秀的管理能力,于是决定把方太的管理权交给儿子,自己退居幕后。 但是在这个交接过程中,“方太”集团像很多家族企业一样,面临着很多困难,尤其在处理家族成员关系时,茅理翔一直承受着不少的压力。 为了将方太集团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就需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人才,为了留住这些人才,必须要委以重任,那么家族式集团的管理必定会让这些优秀的人员流失。 为此,茅理翔公开宣布,整个方太集团除了茅氏父子之外,不允许其他家族人员担任集团干部。 但是他的这个决定也遭到其他家族人员的极力反对。他的弟弟提出要担任方太集团的重要职位,被他拒绝后,茅理翔的老母亲一边骂一边哭,说他有了富贵忘了亲情,但是茅理翔坚持了自己的决定,也妥善地安置了自己的弟弟。 退居幕后2005年是方太创业10周年,在这一年,茅理翔从方太董事长一职退休,将方太交给儿子管理。 方太发展至今,儿子茅忠群确实也没有让父亲失望,2017年底,方太销售突破100亿元,创下了厨电行业的新纪录。 茅理翔虽然退休了,他没有停止脚步,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创立了家业长青学院。 这些年关于家族企业存在的问题,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研究,有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思路。 他将自己的经验编撰成书籍,将自己的创业经验分享给其他人。从创办到今天,已经举办了39期企业传承战略方案,在家族企业中享有极高的荣誉。 茅理翔已经有80岁的高龄了,但是这位经历三次创业的企业家,在年近耄耋,仍然满怀斗志,为年轻的一代企业输入新鲜的血液,也让更多的家族企业能够在迷途中找到前行的方向,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