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申报奖项申报奖项申报奖项申报

可再生能源的未来:Sagar Adani谈印度电力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Date:

在经济活动电力和气候危机的推动下,印度的电力需求创下历史新高。尽管印度对煤炭的依赖有所增加,但公司正在扩大其可再生能源产能。那么,他们是如何管理这一转型的呢?

印度的电力行业正迎来光明的时刻——字面上的光明。

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是前所未有的电力需求的增加,其次是印度设定的雄心勃勃的绿色能源转型目标,这些目标将由可再生能源引领。

印度在5月30日记录了创纪录的250吉瓦的最高用电需求,电力部预计6月这一需求将达到260吉瓦。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气温上升和热浪的侵袭,导致对空调等制冷设备的需求激增。

经济增长是电力需求高企的另一个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印度将在2024年继续保持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增速,并在最新的展望中将印度今年的增长预测从6.5%上调至6.8%。印度储备银行在最近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2025财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从之前的7%上调至7.2%。CareEdge评级公司的高级董事Sabyasachi Majumdar表示,普遍认为电力需求的增长约为GDP需求的0.9%。

未来二十年,印度的能源需求将占全球需求的四分之一,预计到2030年需求将增长25%至35%,Adani Green Energy Limited(AGEL)的执行董事Sagar Adani表示。“这一激增与印度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发展计划紧密相连,包括道路、铁路、港口和机场,这些都需要扩大能源容量。”

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的直接解决方案是增加以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导的火力发电能力。政府预计将增加火力发电厂的数量,并全力运行燃气发电厂。

与此同时,矛盾的是,印度电力行业的核心是电网的绿色化。

煤炭在发电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并将继续如此,但其在印度总装机容量中的占比在上一个财年首次降至50%以下,而可再生能源在2024财年占印度新增发电容量的71%。

转向低碳发电的目标是明确的:印度希望到207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并在未来六年内建立500吉瓦的非化石燃料能源容量。目前印度已建成约200吉瓦的容量,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每年需新增近50吉瓦的容量。

JSW Energy 联席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 Sharad Mahendra

穆迪评级公司在6月初估计,到2030年建成这一容量需要1900亿至2150亿美元,这将可能带来大量资金流入印度电力部门。根据媒体报道,该分析公司估计,电力传输、分配和储能还需要1500亿至1700亿美元的投资,同时补充道,未来八到十年煤炭仍将是主要的电力来源。

印度希望到2030年减少10亿吨的总碳排放量,并在本十年末将经济的碳强度从2005年的水平减少不到45%。政府通过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提供2400亿卢比的资金,促进太阳能光伏模块的制造和出口。

还有国家绿色氢能任务,预算为1974.4亿卢比,目标是到2030年生产约500万吨绿色氢/氨。根据Invest India的数据,计划在各州建立57个总计39.28吉瓦的太阳能城市和公园,风能-太阳能混合政策鼓励公司建立更多并网的风能-太阳能光伏混合系统。

塔塔电力的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Praveer Sinha表示,除了工业和商业设施,屋顶太阳能计划等举措还将确保部分清洁能源需求来自住宅。他补充说,客户越来越关注公司如何根据其独特的消费模式为他们提供捆绑解决方案。“幸运的是,我们拥有数字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根据消费模式决定何时发电。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以前是设置容量,然后期待消费随时发生。”

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其他因素包括英国和欧盟等国家实施的跨境碳税,这使得在这些市场供应的电力必须由清洁能源生产。“我们仍然需要做很多事情,但行动已经开始了,”Sinha说。

萨加尔·阿达尼 (Sagar Adani),阿达尼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AGEL) 执行董事

Apraava Energy总经理Rajiv Ranjan Mishra表示,随着印度向清洁能源转型,电力公司越来越难以投资新的燃煤电厂。Apraava Energy是一家成立22年的公司,由亚洲最大的投资者拥有的电力公司之一CLP集团和全球投资集团CDPQ共同拥有。这使其成为印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外资电力公司之一。

“多数能源公司董事会不会轻易批准建设燃煤电厂。他们将难以找到愿意为此类电厂提供融资的银行,或愿意为其投保的保险公司。即使通过三重奇迹实现了所有这些,你最终也会得到一个最终将被淘汰的资产,”他说。

尽管如此,作为发电企业协会主席的Mishra同意,至少到2050年,印度不能完全摆脱煤炭。“我们需要不断建设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容量,以保持电力供应,”他补充说,私营部门的转型速度将更快,目前私营部门占印度总发电容量的52%左右。

行业转型之路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碳排放国,仅次于中国和美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印度2023年的碳排放量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率略高于7%,达到2.8亿吨。但印度的人均排放量仍然非常低,约为2吨。“印度的人均电力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为中国的四分之一,为美国的十分之一,”能源环境水委员会(CEEW)项目主任Shalu Agrawal说。“按照国家的经济愿景,未来几十年印度的电力需求将继续增长,至少会赶上并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Adani Power是印度最大的私营火电生产商,也是AGEL的姊妹公司,当前和计划中的火电容量超过22吉瓦。在2024年3月的投资者演示中,Adani Power预计尽管非化石能源将主导新增容量,但火电仍将满足大部分基础电力需求。例如,他们预计2027财年总发电量的59%(2025亿千瓦时)将是火电,而2032财年预计为50%(2666亿千瓦时)。

JSW Energy的联合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Sharad Mahendra表示,印度的电力改革轨迹将不同于西方国家,因为印度的发展历程也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

Rajiv Ranjan Mishra,Apraava Energy 董事总经理

他解释说,大多数欠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道路上先从农业过渡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直接跳到了服务业,现在通过“中国+1”和“印度制造”等战略,专注于加强制造业作为增长战略。

Mahendra补充说,印度的制造业努力,包括推动电动汽车和建立大型数据中心,将对电力部门提出巨大需求。“西方世界正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并且要快。以绿色能源为主导的电力组合将使我们的经济增长区别于世界的增长方式,”他说。

塔塔电力的Sinha认为,转型将需要很长时间,只有找到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才能与现有解决方案一样好或更好。“煤炭和天然气可以24小时使用,但可再生能源是间歇性的——太阳能只能在白天使用,而风能则在晚上或夜间。我们需要确保不间断、可靠和有韧性的电力供应。”

传输和储能是重要的关注领域。增加传输能力固然重要,但也要确保电网稳定,能够更好地整合来自各种来源的电力,Adani在电子邮件中说道。

CEEW的Agrawal补充说,系统需要更加灵活,以便扩大的传输能力允许州际电力流动。“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一个州产生的剩余电力,”她说。

Adani补充说,如果可再生能源要取代火电成为基荷,就必须迅速且经济有效地开发“公用事业规模的能源储存解决方案”。

一种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是通过全天候结构,将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结合起来,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电力。对于储能,企业正在探索抽水蓄能电站(PSP)和电池。

CareEdge的Majumdar解释说,如果到2030年印度拥有450吉瓦

的可再生能源容量,将需要至少19吉瓦的PSP和42吉瓦的电池储能。“这将需要总资本支出为17-18万亿卢比,其中75%至80%将来自债务融资,”他说。

企业正在大力投资PSP。据《财富》2023年11月的一篇文章报道,塔塔电力将在2027-28年间投入约1300亿卢比,完成两个2.8吉瓦的项目。根据JSW Energy 2024年5月的投资者演示,JSW Energy正在建设3.4吉瓦的锁定容量,包括2.4吉瓦时的水力抽蓄储能和1吉瓦时的电池储能。AGEL计划到2030年发电50吉瓦可再生能源,占印度500吉瓦目标的10%,希望在未来六年内开发超过5吉瓦的水力抽蓄储能容量。

Adani认为,PSP是一种成熟的技术,也是最清洁的储能方式之一,具有100年以上的潜在项目寿命。

AGEL希望通过投资混合能源来加速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这本质上是不同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组合。根据Adani的说法,其好处包括提高效率,优化土地和电网基础设施的使用。

风能和太阳能混合加上储能还可能使电力在成本上比煤炭更具竞争力。气候趋势和JMK Research在2021年在泰米尔纳德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州安装基于电池的储能容量可以“以成本效益高的方式不仅满足该州的需求,还可以与煤电相比,将剩余电力出口到德里”,如《碳复制》的一篇报道所述。

JSW Energy的Mahendra同意“在未来几年,单一的风能或太阳能竞标将开始减少”,并补充说,公司正在竞标更多的混合加储能和固定可调度可再生能源(FDRE)招标,这将有助于根据电力分销公司(discom)指定的需求,在一天中的任何时段提供有保证的高峰和全天候电力。

Apraava Energy的Mishra表示,就“营商便利度”而言,如果各州和中央政府采取措施确保为可再生能源电厂和储能提供土地区块,这将有帮助,而这些土地区块往往跨越多个公里。“土地征用和获取通行权是困难的,各州之间差异很大,有时甚至在同一州的不同地区也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时间和成本的延误,”他说。“可再生能源需要的时间较少,但执行周期可以改进以满足国家日益增长的需求。”

CEEW的Agrawal表示,电力作为宪法中的并发主题,中央和各州需要更加协调一致。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在商界中崭露头角的领袖——P.C.阿格拉瓦尔

在商业世界中,有一些杰出的领导者,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决心使他们成为行业的楷模。P.C.阿格拉瓦尔(P.C. Agrawal)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领袖,他以卓越的商业洞察力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成为了商界的一颗明星。本文将深入探讨P.C.阿格拉瓦尔的生平事迹、影响力和对商界的贡献。 P.C.阿格拉瓦尔出生在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一个谦逊的家庭,在早年的生活中,他就表现出了出色的学术才能和创业精神。他毕业于印度一流的商学院,并获得了硕士学位。然而,他的真正成就并不仅限于学术领域。他很早就展现出了创业的天赋,决心创立自己的企业。 在职业生涯的初期,P.C.阿格拉瓦尔选择了涉足制造业。他创立了一家小型工程公司,专门从事机械制造。尽管起初面临许多挑战,但他的坚持和毅力使他的公司茁壮成长。他的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地区制造业的佼佼者。 然而,P.C.阿格拉瓦尔的雄心远不止于此。他始终保持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对全球商业趋势的把握。因此,他决定将他的业务拓展到国际市场。这个决策对他的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将公司发展成为一家国际性的企业,与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建立了坚实的合作关系。他的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出色,成为了印度制造业的引领者之一。 然而,P.C.阿格拉瓦尔并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还是一位热情的慈善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他创建了一家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印度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他的慈善事业为数百名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他的慈善工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使他成为了社会领域的杰出人物。 除了在商业和慈善方面的成功之外,P.C.阿格拉瓦尔还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他始终坚守价值观和道德原则,为他的员工树立了榜样。他的领导风格注重团队协作和员工的职业发展,这使他的企业拥有一支忠诚而高效的团队。 P.C.阿格拉瓦尔的成功故事也受到了许多商界领袖的关注和尊敬。他被多次邀请参加国际商业会议和论坛,分享他的经验和智慧。他的演讲和讲座广受欢迎,成为许多年轻商业人士的启发。 尽管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P.C.阿格拉瓦尔一直保持谦逊和谨慎。他相信,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责任。因此,他积极参与各种社会项目,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P.C.阿格拉瓦尔的成功之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了一切难关。他的故事鼓舞着无数人,尤其是那些有志于创业和成功的年轻人。他的生活和事业都是一个充满信念和毅力的榜样。 尽管他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P.C.阿格拉瓦尔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仍然在不断探索新的机会和挑战,继续为商业界和社会做出贡献。他的远见卓识和领导力仍然在影响着世界。 P.C.阿格拉瓦尔是一位杰出的商业领袖,他的生活和事业都充满了激励和启发。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对毅力、智慧和社会责任的典范。他的故事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创造出伟大的成就。我们对P.C.阿格拉瓦尔的崇敬和尊重将永远持续下去,因为他是商业界的一位真正的传奇。

《亚洲人物》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Aw Kah Peng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能够引导一家全球能源巨头转型的领导者无疑是值得关注的。Aw Kah Peng女士,作为壳牌公司新加坡分公司的主席,正是这样一位领袖。她不仅引领着公司向可持续能源转型的航向,也因其在能源转型道路上的杰出贡献,被《亚洲人物》杂志评为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 Aw Kah Peng拥有22年的新加坡公共服务经验,2012年加入壳牌公司,最初担任全球商业战略总经理。在过去的十年中,她的职业轨迹见证了她对能源行业深刻的理解和对可持续发展不懈的追求。2019年,她被任命为壳牌公司新加坡分公司的主席,此外,她还担任公司亚太区化学可持续性的焦点人。 在Aw Kah Peng的领导下,壳牌公司不仅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实现其母公司壳牌集团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还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和低碳业务的比重,如氢能和生物燃料,来积极推进这一目标。特别是在新加坡,Aw Kah Peng推动壳牌与可持续发展机构JTC公司合作,在南部的Semakau岛上规划建设一个相当于112个足球场大小的太阳能农场。这个项目一旦实现,将能够为多达17,500个家庭提供能源。 Aw...

企业传奇:Lim Hock Chee与家族的商业帝国

引言 林福治(Lim Hock Chee)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企业家,以其在食品和餐饮行业的卓越成就而闻名。他是一家知名连锁餐饮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一位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的慈善家。本文将深入探讨林福治及其家族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在企业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杰出贡献。 早年生活与教育 林福治出生在一个朴素的家庭,他在新加坡接受了初期教育。在青少年时期,他表现出对企业和创业的浓厚兴趣。随后,他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商业学位,并获得了硕士学位。他的教育背景为他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业之路的开始 毕业后,林福治迅速进入了食品和餐饮行业,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他以勤奋和创新精神著称,很快在行业内崭露头角。他创立了自己的连锁餐饮公司,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建立商业帝国 林福治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专业知识的积累,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他的连锁餐饮公司迅速扩张,成为新加坡和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品牌。他的公司以高质量的食品和卓越的服务而闻名。 家族企业的传承 除了个人的成功,林福治还将企业精神传承给了他的家族。他的家族成员也积极参与了连锁餐饮业务,并在家族企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种家族企业的传承使他们的公司更加强大和持久。 社会责任与慈善事业 林福治及其家族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社会责任和慈善事业。他们积极支持各种社会项目,包括教育、医疗保健和社区发展。他们的慈善基金会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对未来的展望 林福治和他的家族仍然在食品和餐饮行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们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一个全球性的连锁餐饮帝国,涵盖更多领域的食品和服务。他们的未来展望充满了创新和机遇。 总结 林福治及其家族是商业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通过勤奋工作、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连锁餐饮帝国。他们的成功故事激励了其他创业者,展示了如何通过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在食品和餐饮行业取得卓越的成就。他们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商业领域,还推动了慈善事业和社会责任在商业界的普及。林福治及其家族将继续在企业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新加坡和全球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汪滔:凭3名员工打天下,白手起家创造百亿财富

他出生于浙江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有一个造直升机的梦想,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后选择退学,进入香港科技大学追寻自己的梦想。 他在一间民房里创建了大疆,早期创业时,由于他的个性太强导致内部并不团结,不少人都离开了他的团队。 孤军奋战之际,他的导师带资加入,成功将以前的小作坊变成了享誉全球的无人机制造公司,他就是“中国无人机大王”汪滔。 汪滔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高级工程师,母亲是一名老师,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汪滔,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梦想”发芽别的孩子看完了漫画书直接就扔到了一旁,而他却被漫画中的红色直升机所吸引,久久难以忘怀,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关于直升机的种子。 后来他为了了解直升机又迷上了科普漫画和航模读物,但是他一直都没有见过真正的飞机。他真正拥有自己的遥控直升机还是在高中的时候。 因为他的成绩一直不冷不热,说好也算不上好,说差也算不上差,但是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自然有望子成龙的期望。 为了让他好好学习就许诺他一个遥控直升机,汪滔一下子有了学习的动力,他遗传了父母优秀的基因再加上人也聪明,成绩一下子就冲到了前面。 最终,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遥控直升飞机。 当时能够拥有一架遥控直升飞机可以说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即使当时的遥控直升机只有几个很基础的操作。可是汪滔依然把它当个宝贝一样小心保管。 但一次意外中,直升机因为电量耗尽,突然从空中摔下来,整个直升机都散架了。他在家的附近找了许多家维修店却都修不好他的直升机,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他的父亲。 可是他的父亲也只是把这个直升机当做一个玩具,并没有放在心上,再加上工作太忙,根本无暇处理这个直升机。 在汪滔的死缠烂打下,父亲将厂商的电话给了他,让他自己去处理,从小脸皮就薄的汪滔只能抛下面子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等了好几个月厂家才将零件发过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也在思考为什么直升机会突然掉下来,为什么不能自动控制呢?在之后组装的过程中,他也仔细研究了遥控直升机的构造并且发现了直升机的奥秘,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能够自动控制飞行的直升机。 退学追梦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电子专业,这在不少人看来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归宿了,可是他却在大三临近毕业之际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从华东师范大学退学,申请世界一流大学。 因为他发现这所学校与自己造直升机的梦想越来越背道而驰,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不等到毕业之后再追求梦想呢,离毕业也不远了,放弃这样一个211的学历实在有些可惜。 对于汪滔来说,学历在梦想面前简直不值得一提,他不想再继续浪费时间了,所以他申请了培养无数人才的麻省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 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这两所学校都拒绝了他的申请,只能退而求其次申请香港理工大学,最后收到了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录取通知书。 来到香港科技大学后的他一改之前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迷茫状态,香港科技大学的学术氛围深深地感染了他,他很快就步入了正轨。 大三时,他选择了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作为自己的毕业课题,还拿到了研究资金,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最终在毕业时展示了自己的课题。 原以为自己会得到老师的认可,却只拿到了刚刚及格的评定,毕业带来的迷茫本就让人压抑,现在毕业课题的评分又比较低,他只能选择出去找工作了。 可是却意外得知,他被一位名叫李泽湘的导师推荐继续读研,得到此消息的汪滔可以说是受宠若惊,原来是因为李泽湘对他的课题很感兴趣,想要把他收入门下读研究生。 研究生期间,汪滔每天都在实验室里研究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虽然他因运气好能够继续留下来读研,但是他知道当初评分不高肯定是有原因的。 况且导师李泽湘冒着风险推荐了他,他也不能让导师失望,所以他要奋力一搏。 创建大疆2006年,他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民房里创立了大疆,可是他没有资金也不懂如何管理,公司里只有两三个当初和他一起做课题的员工。 他整日里只想着怎么做好产品,做好之后也不搞营销,以至于他一直没有怎么挣到钱。 后来也招到了一些人,可是汪滔总是在下班时间给他们打电话要求完成工作,一旦他有了想法就不分时间地点想要员工立刻实施,很多员工都受不了。 再加上他的个性很强以及完美主义的性格总是要求别人一下子就做好这件事,公司里的员工对他的评价并不好,因此刚刚创业初期就有不少员工离职,甚至还有人将他的的技术成果带去了别家公司。 这让本就雪上加霜的大疆变得破败不堪。后来多亏了他的导师李泽湘再次雪中送炭,为他带来了资金和人才,才让大疆没有以破产告终。 “梦想”开花2008年,一款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XP3.1正式问世,大疆才逐渐被人们所看到,还陆续拿到了不少的投资。他这也算是完成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了。 可是他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及时调整策略,将大疆定位于一家专门提供商业用途成品飞行控制的公司,也正是这个决定让大疆正式从一个只有一二十的人的小作坊转变成一个无人机市场的领头羊。 2012年大疆已经具备了研发一款直升机所需要的所有条件,2013年正式推出“大疆精灵”,迅速席卷市场,现在大疆的产品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大疆也成了享誉世界的民用无人机制造商。 从小心怀直升机梦想的汪滔不惧风险从211大学退学,毅然选择追寻自己的梦想,梦想的道路总是艰辛的。 从一开始的课题不被看好到创业时遭遇员工离职以及盗窃研究成果的打击,他都没有放弃,他的成功不是偶然,他的决心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得上的。 目光长远的他并没有满足眼前的利益,从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做到了能够自主研发出一整个直升机,足以说明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的汪滔正在低调地主导着全球无人机革命,期待以后的他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